一、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意识淡薄,学习的兴趣在减少
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和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与现代汉语距离远、差异大,失去了语言环境,学生们对文言文本身有太大的陌生感。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他们学习文言文多是由于考试和教师的要求。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出题形势,他们也只能舍弃对文言文的深入学习。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是出于对文言文的感性的认识:或者文章的语言优美,或者教师的讲解生动;还有不少学生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力气用在讲解文言语法上,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单纯的背诵和做习题。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阅读文言文的体验,更不要说创造性阅读,以致逐渐对文言文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二、从教师方面看,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多的是选用串讲方法,不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单纯的给学生讲解译文,学生只管机械的记忆,很少有师生互动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应有的激情与活力。这种教学方式既无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也无法养成学生们的审美趣味。由于教师的教法单一,学生唯师是从。在教师津津有味和口若悬河的讲解中,课堂越来越枯燥沉寂,学生愈来愈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要改变高中文言文教学令人担忧的现状,一味地归咎于学生,怨天尤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精心设计导语,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好的导语对于教好一堂课,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比如,我在教学《谏太宗十思疏》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人镜,唐太宗由此而能明得失。那么这面镜子又是怎样照出唐太宗的斑点与瑕疵的呢?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都急切的想知道魏征是如何进谏的。二、运用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介绍古代文化知识,比如古代的历史纪年、人物称谓、科举制度、传统礼俗、职官制度及衣食住行等文化常识,或介绍作者生平,或讲述与课本有关的故事,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教《报任安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司马迁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我给学生介绍了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隐忍苟活”,最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这部历史著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欣赏名家风采,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导致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对课文中所涉及的特定历史背景和一些历史人物不了解,因而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就可能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图片、音乐、影片等一些现代化教学技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历史,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和享受,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顺利地走进文本。如在学习《荆轲刺秦》这篇文章时,可让学生用几幅图画把文章的故事情节描绘出来:1.易水送别;2.图穷匕见;3.秦廷刺杀;4.壮士就义。再如讲《蜀道难》时,我通过网络找来了名家配乐配景的朗读视频,在学生排除字音障碍后,给学生们放视频,当感情饱满激昂的“危乎高哉”喷薄而出之时,学生们被完全吸引进去了,听完后,都主动举手要朗读课文。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这堂课的效果非常的好。
四、注重诵读,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通过诵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全貌。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对名句名段,一定要带领学生反复玩味,仔细揣摩,明了其美在何处。而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音韵美,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文章中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愿意读,喜欢读、背。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使其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
五、注重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这实际上也就是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首先多进行比较阅读。在学习新课时,尽量找一些内容或形式上有联系的作品,进行赏析,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在教学苏轼《赤壁赋》时,可以与他的《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再如教学《鸿门宴》时,“鸿门宴”只是“项羽现象”或者说“项羽文化”中的一个点,我们的教学应该由这个“点”辐射开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理解文言词汇和句式,把握情节结构,感受人物性格,可以说都是课内功夫。为了使课文教学富有深度和广度,拟安排两个环节加以拓展。1.讨论: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对此你怎么看?2.组织大家交流、评析课前围绕“项羽”专题搜集的诗文。同时利用好《语文读本》和文言课文后面的短篇文言文段。总之,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培养,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课题。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浓厚了,课堂生动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了,新课改赋予我们的目标也就达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也会在我们的教育下而发扬光大!
作者:茆月函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相关专题:网络言论自由微博案例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