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企业道德问题的评判逐渐增多,企业道德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决策是企业管理进程中的焦点,是企业道德研究中最关心的要素之一。国外研究者已经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道德决策模型。文章首先介绍了经典的企业道德决策影响因素模型,然后对企业道德决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 企业道德 道德决策 道德决策模型
一、引言
近期企业违反道德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会导致企业伦理危机、公众信任危机和企业生存危机。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面临许多困难,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等,不仅要把这些因素都融入到决策中并且还要顾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Jones(1991)将道德决策定义为一个既是合法的、又能在道德意义上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决定。道德给予决策一种标准,引导人们做决策,但有时候人们并不十分清楚哪一个是最优答案,我们会面临许多没有明显规则指导决策的情景。对道德决策的研究,尤其是对企业道德决策进行研究将助于保持企业竞争力、改善社会风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企业道德决策影响因素模型
(1)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水平。Kohlberg认为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实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体现在道德判断上。提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将人的道德发展分作三个水平六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水平包括两个发展阶段。这是道德决策理论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基础性理论。很多后续的理论如Rest的四阶段模型以及Jones的问题-权变模型都是基于道德发展模型建立起来的。
(2)个体推理过程。Fishbein & Ajzen(1975)提出合理行为理论,认为个体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会系统、理性的剖析一切可利用到的信息资源,行为意图的建立将进一步影响随之的实际行动,而它会受到个体对行为的立场以及与行为相关的规范的影响。Ajzen(1991)对其进行扩展提出计划行为理论,引入了“行为控制感”这一因素,意为决策者所感知到实行某种行为的难易程度。即行为的发生不单取决于决策者的动机,尚有赖于资源、技能和知识的结合。
Dubinsky & Loken(1989)提出道德决策模型,该模型起始于行为信念、结果评价、标准信念和服从动机。前两个因素与道德行为的态度相关,后两个因素对道德行为相关的行为规范产生影响。它们共同影响着行为意图的建立,继而又对实际行为产生影响。
(3)个人及组织情景。Ferrell & Gresham(1989)认为道德决策始于产生道德问题的社会或文化环境,个体的决策受个体因素、重要关系人和机会的影响。个体的决策将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行为,而未来的决策又会受到个体对该行为评价的影响。
Hunt & Vitell(1986)将道德哲学纳入进来,认为决策者会将手段论和目的论结合起来对行为进行评价,而随之建立起的道德意图会受到之前评价的影响。决策者会对最终的行为结果进行评价,而评价反过来将成为个人经验的一部分,影响以后的道德决策。
Trevino(1986)提出了人—境交互模型。该理论认为个体因素和情景因素对认知评价和行为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并对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型加以充分利用,认为个体对道德两难情景的认知评价大部分是受到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影响的。
(4)道德决策过程。Rest的四阶段模型将道德决策过程分作四个组成部分: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意愿和道德行为。道德决策过程开始于对道德问题的辨认,个体最初要发现情景中存在着道德困境;接下来要对其进行判别,判断时通过多种策略来对行为进行评估,看它从道德意义上来说是否是道德的;随之确定道德意图,这一阶段将对实际是否会做出道德行为产生影响;最后实施道德行为,它帮助个体战胜疲劳和诱惑、坚持完成任务。
(5)道德强度。Jone在Rest的四阶段决策模型基础上,引入“道德强度”这一观念,提出了问题权变模型。道德强度指情景中所包含道德问题的紧迫程度,有结果大小、社会舆论、效应可能性、时间即刻性、亲密性和效应集中性六个方面。Jones认为高道德强度的问题会更便于被人们所察觉;相比低道德强度的问题来说,高道德强度的问题会带来更高的道德推理;人们也更容易观察到高道德强度问题的行为。
(6)情绪。Hadit(2001)发现很多被试在决策后无法给出合理理由,也就是“道德失声”现象,因此他认为道德决策的核心内容是直觉加工,是一个情绪驱动的过程,据此提出了社会直觉模型。
Greene(2007)认为道德决策有既存在情感系统,又包含认知系统。前者反应快速且无需意识,而后者反应较慢并需要意识来支持。两者存在一种竞争机制,面对具体道德情境时,处于上风的系统会作出相应的判别。
三、企业道德决策的相关研究
(1)个体因素。个体因素研究最多的是性别、道德哲学和教育水平与工作经验。大多研究性别的结果都表明其在道德决策中没有显著的差异,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道德,女性更关心道德问题等。道德哲学的研究量位列第二,结果发现目的论和手段论均会影响道德判断,在面临道德两难困境时个人主义信仰者更易表现出不道德的行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与伦理决策过程之间显著负相关等。在对教育水平与工作经验的研究中,一半结果发现其对道德决策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甚至是没有影响的,但也有研究指出高教育水平与高道德敏感性相关。
(2)组织因素。组织因素包括道德准则、文化、奖惩与有影响力的其他人。大部分关于组织因素对道德决策影响的结论都非常一致。道德准则影响道德决策并可以帮助提高道德意识水平;组织文化对道德决策有积极作用;奖励使积极行为更加频繁发生,而惩罚与制裁减少不道德行为发生的机会;有影响力的其他人对同事的道德决策也有广泛影响力。
(3)道德强度。道德强度来源于Jones的问题权变模型,相对来说是近期才引起学者重视的一个因素。它包括结果大小、亲密性、效应集中性、时间即刻性、效应可能性、社会舆论这六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亲密性以外的其余五个道德强度因素对道德决策的影响都十分显著。
(4)情绪。近期研究者强调了情绪在道德决策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认为情绪的影响远远比理性因素更加重要。例如人们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感觉的影响,当面对的情景具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时此表现更加明显。偶然引起的生气对道德决策有消极作用而心情愉悦时易做出积极判断。
四、总结与展望
(1)深入对道德强度的研究。道德强度是道德问题特征的总括,不少研究者一致认同对道德决策的影响最大的道德强度因素是结果大小和社会舆论这两个成分,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确定亲密性、效应集中性、时间即刻性、效应可能性这四种成分的作用。
(2)强调情绪的主导作用。以往研究主要的关注点是道德决策的理性因素,而情绪在道德决策中的作用往往没有得到重视。有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消极情绪来说,积极情绪对道德决策的影响会更大。而道德决策也会受到情绪的愉悦度和激活度的影响。我们应更加关注理性、直觉和感性因素在道德决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明,王新超,傅小兰.企业中的道德决策[J]. 心理科学进展,2007,(4).
[2]王鹏,方平,姜媛.道德直觉背景下的道德决策:影响因素探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11,(4).
[3]Ajzen, I. .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2).
[4]Dubinsky A J, Loken B.Analyzing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 marketing[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