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金融危机后,波及欧洲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又使欧洲经济陷入低迷。面对危机,宏观经济学中的治理路径如增加政府收入、减少政府支出和以债养债的做法都面临现实的困境。主权债务危机困境久久无法解决,既显示了欧洲社会面临着艰难的利益博弈,也反映出宏观经济学在危机治理和对政府行为假设和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 发达国家 宏观经济学
主权债务危机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
债权债务关系来源于信用的发展,最初,只是在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企业等微观主体之间产生,随着国家的出现,特别是随着国家职能的不断扩大和强化,在政府税收不能完全满足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需要时,政府开始举债,从而开始出现政府的主权债务问题。与个人或企业出现债务偿付困难时出现个人债务危机或企业破产一样,当一国政府出现无力按期偿还所欠债务时,也会出现主权债务危机。
从历史来看,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历史由来已久。根据研究,在1800年到现在,世界上至少出现过250多次主权债务违约事件,特别是19世纪20年代和大萧条时期,全球有接近一半的国家都有过违约的情况出现(航林,2011)。在二战后,国际上的主权债务危机事件更是不断出现,如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主权债务危机等。
而这次波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其爆发的背景是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使经济依赖航运、旅游等产业的国家经济出现困境,政府为了救助出现困境的银行业而导致出现主权债务危机。
主权债务危机的宏观经济学解读
宏观经济学以总量分析为主的经济理论,以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主要调控手段。尽管现代政府债务(公债)的理论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对于公债的作用和看法却一直争议不断。如威廉·配第以及梅隆、詹姆士·斯图亚特等人对公债持积极的肯定的态度。而查尔斯·达芬南、大卫·休谟以及法朗斯·魁奈等人则认为公债会加重下一代人或今后的负担,可能会导致国家破产,因此,持否定的态度。大卫·李嘉图则通过著名的“李嘉图等价”来证明政府发行公债并不会带来财富的净增加。李嘉图的这一思想被后来的巴罗所论证并发展。而詹姆斯·布坎南、詹姆斯·托宾等则对李嘉图的理论进行了反驳,指出李嘉图等价定理在现实生活中失效。
到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政府干预思想又开始兴起,在西方经济学者中又出现了公债无害论等观点。如英国凯恩斯和德国卡尔·迪策尔等提出公债本身是一种信用的高级形式,大规模发行公债是国家进步的标志,公债可以促进一国资本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大力发行公债,把公债和赤字以及补偿性财政政策联系在一起,实行“斟酌使用的需求管理政策”。凯恩斯等人的理论后来被萨缪尔森、阿尔汉·汉森等经济学家继承并发展。
随着20世纪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中“滞涨”的出现,凯恩斯主义受到新自由主义的质疑和诘难。其中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学者认为政府发行公债,由于存在挤出效应、理性预期等因素,实际上并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公债和赤字财政可能刺激政府扩大开支的冲动,而且提出政府债务中内债和外债等价的观点,并提出公债只能用于为资本项目融资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梳理,可以发现,尽管主权债务问题由来已久,但理论界对于政府负债等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从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基本价值理念来看,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宏观调控四大目标的实现,政府负债只是一种实现调控目标的经济手段,这意味着政府公债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对实际产出水平产生影响,如运用得当并不会带来主权信用问题。
主权债务危机反映出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存在缺陷
(一)宏观经济学不能为有效解决主权债务危机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从目前来看,解决主权债务危机还似乎是一个困局。根据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要真正解决主权债务危机,需要减少政府的支出,增加政府的收入,或者进行借债筹资。而在目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增加政府税收,减少政府的支出会导致经济进一步萎缩,从而影响未来政府的收益。而从政府借债筹资来看,在本已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不仅会增加筹资成本,增加未来主权债务危机的烈度,而且有可能陷入以债养债的“债务螺旋”。如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飙升了接近30个百分点,增加了16-17万亿美元的规模,财政赤字占世界经济总产出的比重也上升了15个百分点(张茉楠,2013)。为了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各国纷纷推出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而现有财政上的捉襟见肘,迫使许多国家走上了举债拉动经济增长的道路。因此,西方宏观经济学中治理主权债务危机的措施会成为恶化主权债务危机的因素,这种主权债务危机治理悖论一方面使政府面临“两难选择”,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宏观经济学理论面临着困境。
另外,从经济运行来看,尽管在2013年初市场对当前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给予较好的预期,而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遭到下调,使投资者在不断修正自己对未来全球经济前景的预期,而这也是全球股市近期出现剧烈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其利率政策已经使用到了接近极限,其短期利率几乎接近于0,同时实施了两次量化宽松的政策,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正在呼之欲出,其财政政策也用到了极限,其财政赤字已经占到GDP的10%,市场预计美国经济未来复苏乏力,很可能今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速只能维持2%左右。面对经济低迷、债务攀升、增税困难的局面,现有宏观经济理论无法对此提供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也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