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国家“强国必先强教”的战略决策引领推进下,义务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也发生了一些无法回避、亟待破解的困境和问题。笔者从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的角度,就所遇到的带有共性和普遍性且让学校管理者们感到有些无奈的困境和问题,将个人的一些感受、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交流,旨在得到专家的指点指教,引起同仁的关注与探讨。
义务教育面临的困境之一:教师队伍中的部分人,尤其是相当部分的年轻教师“三观扭曲,缺乏担当,不求上进,工作懈怠”。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早已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形成了战略共识。今天,时代进步了,教育发展了,可多数教师的奉献精神却淡了。按理说,现代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已经提高了许多,教师辅导学生已经不必现场面授了。教师的课件、微课、经典习题讲解等等,都可以通过有关的教学平台与学生实现共享,只要教师们肯付出,拥有一种敬业、奉献精神,平时多为孩子们提供、存储一些有益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就会方便许多、受益许多。然而,在功利物化的大环境下,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工作懈怠,从当初的部分临退休教师逐渐蔓延到部分晋完高级职称的教师,如今已发展到包括相当部分年轻教师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人。他们不肯多教课,不肯做班任,不愿多付出,不精心于工作业绩,而是追求个人休闲、娱乐和享受。有些人并非全身心投入工作,在他们的意识领域里,个人的私事永远是第一位的,动辄就请假,有一点小事儿就串课……义务教育面临的困境之二:家庭教育的过分溺爱,导致学校教育难度重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甚至因此引起家校矛盾。当前,义务教育学段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6+1”式的家庭结构里,6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从小就给孩子养成了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习惯,个个几乎都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小公主”,从来都没考虑过父母或家人,谈何考虑同学和老师呢?所以,自私、懒惰、自理能力差自然成了这一代人的特点。在学校生活中,许多孩子几乎都是习惯于“人人都为我,而我从不为别人”;多数都只听得进表扬,而听不得批评,即便自己犯了错误,还要求学校和教师的批评不能过于直接,因为孩子的“自尊心”须要保护。而每当这个时候,学校往往都会以“牺牲校规校纪的尊严”为代价,誓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义务教育面临的困境之三:社会舆论对教育的评说偏离客观主线,甚至片面至极,致使学校教育无计可施,一味退让、迁就,因而丧失教育效力
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内心深处对校规校纪都有一种敬畏的感觉。一旦谁触犯了校规校纪,那是必须要受到严肃的批评和教育,甚至要受到相应处分的。可以说,我们都是在校规校纪的规范下成长起来的。再来看看在今天的义务教育环境下读书的孩子吧,有多少能够做到对校规校纪深怀敬畏之心呢?“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要求让学校管理舍弃了一切必要的惩戒办法。“义务教育不准开除学生”的底线标准,让校规校纪在那些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面前成了一纸空文。事实上,在今天的义务教育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说服、引导,已别无他法,对于那些说服教育无效的学生,学校只能选择退让、迁就!作为义务教育学段的一名管理者,困惑中我常常思考,不应该让这些困惑长期困扰学校,束缚教师,影响未来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这些困境呢?理想与现实的撞击———义务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誙鸡西市树梁中学宋景全博客BOKE55义务教育摆脱困境的可行策略之一:要通过有效落实《教师资格注册制》《教师绩效工资制》,建立教师队伍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机制。有些教师之所以懈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工资分配不公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仍然吃“大锅饭”,良莠不分,奖罚不明。工作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赖没区别,大家都根据职称级别获取固定工资份额,与工作表现、工作量多少等均无丝毫关系。作为学校管理者,欲奖无钱,欲罚无能,十分无奈。同时,继国家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之后,教育部又颁布了《教师资格注册制》。笔者认为,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通过严格有效地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和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机制,从而把那些“私心大于良心”的教师及在专业和师德上不具备做教师的人,从教师队伍中淘汰和清理出去,确保师资质量,从而造就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到北师大视察时所说的“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这样的教师。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美术家吴冠中先生说:“有人问我国京剧名家盖叫天先生,为什么他演戏时从不搞布景?盖答:景全在我身上!”我对这句话感慨良多。由此我想到现在有的教师在课堂或示范课上运用声、光、电、影,看得人眼花缭乱,而真正“景全在我身上”的有内涵的教师却少之又少。
义务教育摆脱困境的可行策略之二:要重视家校合作建设,定期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
老话说:“诗书传家久,家风济世长”。专家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既是家长,也是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的我来说,更是感同身受。在当今这个教育对象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的特殊教育时代,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段,学校教育有时真的很无力,也很无助。原因就在于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些狭隘和偏激,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义务教育”的掩护下,极力阻碍学校教育的实施。近些年,义务教育学段的学校教育正在逐渐被家庭教育所“同化”,因为学校教育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家长的喜好,否则,无论你教育的初衷有多么美好,多么科学,都将无法达成教育的目标。所以,学校在对待问题生教育方面必须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注重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引领,另一方面还必须重视对家长的指导和培训。学校应该创建家长学校,开设家长课堂,传授家教课程。特别要利用好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平台,通过“空中课堂”“微课掌上通”等网络平台,定期上传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引导家长科学家教,努力尽到家长的教育管理责任,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实现教育的最优化。通过上述这些平台和举措,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期望上,走出“分数和名校就是学生的‘命门’”的误区。使家长和孩子能共同明确上学是为了接受好的教育。但正如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一样,上学也并不一定能接受到好的教育。我们之所以送孩子上学,并不是因为孩子必须要上学,而是因为他(她)们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上学是一个人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而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件事是:认识到你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义务教育摆脱困境的可行策略之三:积极维护教育的尊严,让校规校纪发挥应有的震慑效力
2015年,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内容更加具体,而且更具操作性。学校要在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落实。要让学生“做有标准,学有榜样”。同时,学校要赋予《守则》和《规范》以“神圣不可侵犯”的严肃性,要针对违犯《守则》和《规范》的行为制定管理细则,形成校规校纪,严抓落实。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确,义务教育不开除学生,并不等于不处分学生,凡是违背《守则》和《规范》的行为都必须要受到相应的处分,而且,要如实记入学籍档案,如期改正者方能给予解除,否则,就要带着处分升学、就业,乃至终身。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要为所犯的错误负责。教育要发挥效力,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绝不能一味退让,更不能没有惩戒。百家讲坛主讲人钱文忠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讲到:“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不相信。”综上所述,我觉得如果把学生接受教育看成是一次教育消费的话,那么就是要让所有的消费者都能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受益者,让每个受教育者都有实际的获得感。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让我们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正在推进的中考、高考改革历史性机遇,在理想与现实的撞击中口腔医学论文,走出困区域经济论文境,破解难题,为实现上述期许而共同努力。
作者:宋景全 单位:鸡西市树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