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传统科普读物数字化衍生产品开发探索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出版各类科普读物已经成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普读物的数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然而深入人心的优质科普读物如凤毛麟角。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版业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和崭新的局面—传统正与数字高速融合发展。近年来,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动漫网游出版等新的出版业态,不仅形成了庞大的产业新集群,也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带去新的阅读体验和视觉体验[1]。这也加速了传统科普读物在出版形式、传播手段、阅读习惯等方面的结构性转变,对传统科普读物的丰富内容进行资源衍生开发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近年来,科普读物领域涌现了一批互动性强、图文声并茂、传播迅速的非常有代表性的数字衍生产品,以科普网站、移动应用、网络游戏、网络动漫四种类型居多。它们和传统科普读物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为读者提供全面且人性化的服务。本文以植物类科普读物为例,从传统科普读物进行数字化衍生产品开发的可能性、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更好地融合传统科普与数字技术提供借鉴。

1传统科普读物进行数字化衍生产品开发的可能性

科学普及,侧重点在于普及,内容要求通俗易懂,形式要求轻松活泼,能够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无须绞尽脑汁才能获得相关信息[2]。比如,植物类科普读物就与专业权威的植物工具书存在较大区别,后者大多内容专业而晦涩,普通读者难以解读,如《中国植物志》。传统科普读物发展至今,积累了大量优质内容,为数字化衍生产品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内容资源。此外,硬件设备的更新与国家大力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的举措也使科普读物数字化衍生产品开发具有了可能性。(1)先天优势。科普读物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本身就具有数字化开发的先天优势,抽象的科学知识通过数字化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更能优化科普效果。例如,植物学包含大量专业名词,仅常见叶形就多达20余种,如倒卵形、椭圆形、矩圆形、披针形等,难以用文字精确描述给读者,而数字技术正可轻松实现文字知识的图像化。(2)硬件支持。移动设备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移动互联平台所特有的陀螺仪、摄像头、气压计、重力感应器等也为数字化科普提供了硬件基础。例如,植物类科普读物内容丰富,涉及植物与生活相关联的方方面面,将传统的植物科普读物开发成移动应用产品,就方便读者随时随地阅读。(3)政府扶持。有媒体将2014年定为中国“科普数字化元年”,《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科普升级是必然趋势,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的强力引擎。[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战略决策之一,林业生态建设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植物科普被推到了新的高度,这也使传统植物类科普读物数字化衍生产品的开发变得更加迫切。

2传统科普读物资源衍生开发的主要方法

传统科普读物的资源衍生开发不仅吸收原作的优质内容,更在内容编排、形式表达、信息链接等诸多方式进行了改变,为创造性思维、样式设计、读者定制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此外,数字化衍生产品的成本大大低于传统读物,省却了印刷、装订等工序,更消除了传统出版常出现的库存成本[5]。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植物类科普读物开始尝试数字化衍生产品的开发,主要有科普网站、科普App、科普游戏、科普动画这四种形式。

2.1科普网站

科普系列丛书或期刊存在以下共性:知识点全面而离散、书本占空间大、价格较高。因此,许多传统读物如《中国野外观花系列》、“自然珍藏图鉴丛书”等都建立了网站,通过网站提供部分内容,吸引定向读者。2.1.1离散知识快速检索网络检索是数字化的优势之一,可以让读者在离散而海量的知识中快速得到想要的内容。《中国野外观花系列》是我国目前涵盖野花品种最全的典藏图书,共7册,主编与作者均为实力与人气兼具的新生代科普作家,丛书收录了中国最常见、最具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158科796属2090种,精选6400多幅精美生态图片;小开本口袋书设计,方便携带,按花色、花型编排,读者不论是在城市周边、郊外田间,还是在知名的不知名的山区、景点,都能够快速查阅遇见的野花。丛书的另一大亮点是配套推出了同名移动版网站(http://hbk.plantphoto.cn/hbkfwsearch.aspx),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地域、花色和花型等特征在线检索到自己遇到的野花(如图1所示)。2.1.2海量信息轻松获得植物种类繁多,涉及海量知识点,以“自然珍藏图鉴丛书”为例,它包含了《药用植物》《有毒植物》《野花》《树》等多本分册。“大树林”网站(http://dashulin.com/)有效整合了这些信息。如图2所示,网站分“观赏植物”、“药材植物”、“食用植物”、“多肉植物”等多个板块,包含200余种生活常见植物的精美图片、形态、生活习性、园林用途、栽培技术等内容,读者可通过直接搜索植物名称或按科属分类找到相应页面,有关植物的详细介绍便可轻松获取。2.1.3读者在线交流互动传统科普途径往往是一对一的,限制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网站支持读者在线评论,同时还能分享、转发到社交平台,在自己的“圈子”里讨论科普内容。如图3所示,“大树林”科普网站的“植物文摘”板块就支持读者评论,读者不仅可以将文章转发到各大社交平台,还能在线留言,与作者互动,与其他读者交流。这大大减少了沟通成本,作者能够直接、快速地为读者答疑解惑,其他读者也能参与互动,形成良性的植物科普社交圈。

2.2科普App

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移动应用(App)备受关注,其强大的便携性更吸引了非常多的纸质读物开发App产品。多肉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盆栽植物,市面上关于多肉植物的读物很多,如《萌多肉小典》《多肉肉多》《700种多肉植物原色图鉴》等,以此也衍生出一些多肉App,如“多肉植物”、“多肉植物宝典”、“好多肉”等,如图4所示。2.2.1图像式信息表达科学知识能否有效普及给普通大众,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表达是否通俗易懂,而科学知识又常不太容易仅凭文字表达,因此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视觉化设计便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公众的眼球[6]。传统的植物科普读物受传播媒介的限制,在内容呈现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文字加配图这种简单的信息表达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阅读需求。《树百科》囊括了世界上1000多种树木的彩色图鉴,展现了树木的各种形态,读者能轻松掌握识别各种树木的知识和方法。“树木百科-TreesPro”是基于《树百科》开发的一款App,继承了《树百科》的内容与展现形式,收录了北美200种植物,读者能够从中看到树木的外观、大小、花、叶、果实等特征。如图5所示,App界面充满绿色气息,整套植物图标高度提炼不同植物的株型、叶片、花形、果实等特征,设计精美,识别性强,增强了读者的感官体验,使其印象深刻。植物学中文字相近的专业名词非常多,读者难以辨别且容易混淆,这种图像式的信息表达比文字更为生动、直观。2.2.2沉浸式交互体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与植物进行交流是科普读物应该追求的境界,沉浸式的交互体验能够调动读者多维度的感官,增强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第一次发现丛书走进森林》是畅销20年的法国国宝级儿童科普经典读物,在其基础上开发的基于iPad的App“第一次发现森林”真正做到集游戏、娱乐、教育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其交互性更是令读者耳目一新。如图6所示,读者用手指轻轻滑动屏幕,茂盛荫浓的森林便成了金黄色,代表着秋天的来临。此外,用手指点击屏幕后种子会长成花朵,还可以用手指拨开落叶、摘下蘑菇。2.2.3互动式知识传播传统出版资源的衍生开发并不意味着单纯地将纸质图书转变为App,二者可以互动进行、配套推出,将传统纸质读物与数字化读物有机结合、相互融合,激发读者的探索欲望。《豆豆的旅行》就是一款互动式的儿童植物知识科普绘本,它兼有纸质绘本与配套App。绘本负责故事的推进,主人公豆豆遇见了各式各样的花朵,花儿们会普及植物知识。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进入App相关页面(如图7所示),可以用耳朵听故事,可以点击毛毛虫、瓢虫进行简单的互动,可以看到绘本中花儿们“活”了起来讲故事。这种科普方式将读者“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发现”,虚拟与现实互动,优化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让绘本中的角色真正“跃然纸上”,科普效果更佳。

2.3科普游戏

网络游戏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也是传统出版资源衍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7]。植物百科类图书是常见的传统植物类科普读物,根据《中国小学生百科全书:植物王国》开发的“植物点点看”是一款植物科普休闲小游戏,游戏以森林、沙漠、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为背景,融入生动的植物知识,玩家只需学习一定的植物知识就能闯关成功(如图8所示)。2.3.1趣味性在休闲益智小游戏中加入通俗易懂的植物知识,比起朴实的书本,更能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科普效果。“植物点点看”的游戏场景是飞驰的汽车,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尾气,成功种植相应生态系统内适合的植物可减少尾气值,60秒内尾气槽满则游戏失败,反之,通关成功。游戏利用人们的求胜心理,鼓励玩家学习一定的植物知识,以游戏的趣味性带动科学知识普及。2.3.2碎片化移动终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将内容和时间碎片化。小游戏可以实现两个碎片化的完美结合。在“植物连连看”游戏开始前,玩家可查看“植物札记”,其中介绍了游戏中各植物适合的生态系统及相关知识,在消磨零散时间的同时,也学习到点滴的植物知识。

2.4科普动画

动态的图像搭配音效,能全方位调动读者的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通俗易懂的语言、生活化的场景、故事性的叙述方式使动画很适合科学知识的推广和普及。“中国孩子想知道的新十万个为什么”系列图书在低龄儿童中非常流行,包括《有趣的植物》《可爱的动物》《神秘的宇宙》等10册。为了迎合儿童读者,出现了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开发的科普动画《十万个为什么》(如图9所示)。2.4.1寓教于乐在我国,动画的主要受众是儿童,其色彩明亮、造型设计可爱,非常适合未成年人观看。严肃、生硬的科学知识难以激发儿童对科学产生兴趣,科普动画寓教于乐的方式避免了刻板的说教,能够生动形象地传播知识。在《十万个为什么》系列动画中,将蒲公英播种比喻成生宝宝,将植物汲取水分和养分比喻为喝水,这些富有想象力的表达形式非常适合儿童科普。2.4.2亲子互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越来越重视,亲子互动受到广泛关注。动画与纸质读物相比,能支持多人同时观看,便于亲子互动。植物科普动画中涉及的知识往往有趣而贴近生活,如“向日葵为什么喜欢看太阳”、“开花的时间是谁定的”、“仙人掌的刺是武器吗”等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会有的疑问。此外,《十万个为什么》系列动画中的小故事常包含几个角色,父母陪伴孩子欣赏动画后可以结合生活场景向孩子提问或扮演动画角色,增强亲子互动效果。

3关于传统科普读物进行数字化衍生产品开发的思考

尽管在传统出版物优质内容基础上衍生开发的数字读物具有非常多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3.1版权混乱

我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表示:“目前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是版权,对于大众数字出版来说,解决好版权问题是关键。”[8]直到2001年《著作权法》修改后,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才在法律层面上得以确认,到目前为止,仍处于认知和探索阶段。基于传统图书的数字化衍生产品,在版权问题上更为复杂,如果不从根本上阻断侵权,数字化产品衍生开发乃至数字出版都将步履艰辛。以《哇塞!植物原来这么聪明》为例,这本畅销120万册的儿童科普图书在“电驴大全”能免费下载到扫描版,可见侵权问题十分严重。

3.2内容平移

如今,移动应用商店中有大量的植物科普App,如“养花大全”、“插花宝典”等都能找到相应内容的纸质图书,然而这些App不仅内容上没有创新,界面设计也不够美观,阅读体验较差。传统出版物的资源衍生开发并不意味着把纸质出版物中的知识直接照搬到网站或App,而目前有的数字化衍生产品甚至连内容组织结构、版式设计等方面都不做任何修改,读者无法享受数字资源带来的互动体验,更无法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结合的多媒体形式去解读抽象的概念。[9]

3.3本末倒置

长期以来,我国科普读物大多仅限于单向地传输科学知识,涉及科学精神、科技价值、科学思想的著作很少,给读者“板着面孔”说教的感觉,令人生畏。[10]国内很多畅销植物类科普图书引自外国,这充分暴露了科普编辑团队的薄弱。一些开发团队成员甚至仅由设计师与程序员组成,缺乏植物专家,望文生义地传播错误的植物知识。传统出版物的核心优势是丰富而优质的内容,这是数字化衍生产品的基础,如若本末倒置,过度注重表现、传播形式,而忽略内容、人云亦云,会造成同质化出版物竞争的加剧。因此,科普读物必须树立自身品牌的特色,塑造品牌形象。

4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基于传统科普出版物资源的数字化衍生开发变得十分必要,使科普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科普形式更具交互性、沉浸感,能在优质出版内容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植物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公众如此热爱植物、渴望了解植物知识,是植物科普最大的动力。如何将更多区域经济论文植物类传统出版物开发为优秀的数字产品以更好地服务于植物科普,如何更有效地将植物知识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深入思考和为之努力的问题。

作者:李洺葭 韩静华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传统科普读物数字化衍生产品开发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91809.html

    相关专题:新余学院学报编辑部 河南农业大学


    上一篇:生物技术的企业安全前景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