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水平和实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制约着就业工作的发展和提升。“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多维度的育人方式方法。
关键词:三全育人;就业指导;高校;队伍
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有必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寻找解决办法。本文从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角度,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下,探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一个多渠道、全方位的就业培养体系,建立“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新模式,借助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和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在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取得了不错效果。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视角下“三全育人”理念的解读
“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的简称。首先,是全员育人,指由教师、校友、朋辈、家庭、学生组成的育人机制。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高校辅导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积极寻求校内外多方力量的支持,努力构筑就业工作合力。其次,是全过程育人,从学生进入校门到毕业,就业与学业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能力决定就业能力,学业质量决定就业质量。所以,就业指导应当是全程化的,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最后,是全方位育人,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提升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如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通过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通过朋辈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就业指导提升学生求职技能。在“三全育人”的理念和视野下,学校、用人单位、家庭都将承担就业指导的职责,学生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都成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阵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统筹协调,形成就业指导合力。同时,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加强就业指导的连贯性、阶段性发展。只有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形成一个全面和谐的就业指导氛围和环境,使就业指导工作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加强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参与度,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最终实现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以解决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为切入点,以扩大学生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为着力点,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落脚点的工作模式,达到整体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双重提升。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部分高校相比,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就业指导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队伍建设力量薄弱等,造成学生缺乏择业观念、缺失就业能力、缺少就业技巧、沟通渠道窄等问题,导致了就业工作的效率低,学生就业盲目性大,就业质量受到制约。
1.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安排过于局限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很多是从毕业季开始,实行“快餐式”就业指导模式,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政策的宣讲以及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都是从毕业前一年开始,仅限于学生正在择业的过程中。而此时学生正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毕业相关手续,所以开展的指导都只局限于做学生的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能力培养和涵养提升,而用人单位在用人挑选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却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本身的素质内涵,故而收效甚微。对于就业指导从什么时间开始,各高校的理解和行动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和滞后,对于“全程化指导”的目标和要求都存在一定差距。
2.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设置有待深入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宣传,过多的就业形势介绍和政策教育会使就业指导工作局限于表层,缺乏对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树立就业观念和强调就业技巧方面的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忽略了学生的择业心理和社会适应的需求。因此,就业指导的工作内容应当结合所在院系的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跟随市场经济变化,结合用人单位需求,设置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内容,注重学生及用人单位反馈,不断更新调整,同时对现有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持续改进。
3.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单一,缺少个性化
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因为缺乏整体安排和系统性指导的思路,所以开展就业指导方法单一,注重“普遍性”教育,而忽视了“个性化”指导。学校往往是通过召开相关会议灌输就业思想,没有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与专业特色结合不明显。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的开发、职业生涯的规划、正确择业观和价值取向的引导等内容较少,也更缺少了对学生就业心理辅导、适应性辅导、体验式和实战式的训练等。
4.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建设力量薄弱
就业指导团队建设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学校是开展就业工作的主体,但社会、家庭等也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全员育人的理念来开展就业工作,让国家、用人单位、学校、家长和学生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共同组成,共同参与协作,实现就业工作的推进。对于高校而言,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方法、职业规划指导能力,同时还需要有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而目前高校中专业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较少,同时也缺乏系统培训,所以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同时,对于专业教师、用人单位、校友等资源的开发有待加强,所以缺少对学生的实际就业指导工作的体验。就业指导队伍资源的整合和效能开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探索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有的就业形势,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提出并初步建设了“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四位”,即整合一支就业指导的专兼队伍、建设一个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搭建一个就业结合的网络平台、组建一支提升就业能力的就业社团;“一体”,即为构建院级就业辅导中心,辅导中心各项辅导和活动的展开以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升自主学习和就业能力为目标。
1.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构建院级就业辅导中心
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为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基础的团队保障,并且集管理和服务职能于一体。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通过聘请校内外职业发展导师,定期解答学生就业疑问,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实现一对一“问诊式”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职业发展导师聘请优秀校友和导师,将“学长伴我行”精品活动和校友导师制相结合,建立朋辈学长“一对一”帮扶、优秀校友访谈、学术沙龙、校友企业参观实习等实践形式的开展,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锻炼和培养。
2.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指导方法,建设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
课堂作为教育启发大学生的主渠道不可或缺。学院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将学习指导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及校友面对面、学长面对面、企业面对面等专题讲座、就业沙龙等,以大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础,以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就业形势与就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等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发展能力与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师生互动,紧密结合学生学业和就业实际,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形式,以问题提出与问题讨论的形式带动课程内容的呈现,达到教育启发和就业辅导作用。学院加强“特殊性”的教学方法,收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年级、分学生群体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学习篇、考研篇、就业篇、出国篇等进行针对性分类解答。基于学生需求编撰《大学生学业—就业指导手册》,发放给不同年级学生,服务于学生的自我就业指导。
3.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整合就业指导队伍
为了促进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是提升及指导工作的基本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全员育人理念,不断丰富就业指导服务人员的类别,提升整体指导水平,同时需要具备就业创业的实践经验。学院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积极利用知名教授、优秀校友、辅导员、朋辈学长、家长、学生等资源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邀请来自教务处、就业中心、国际处、研究生院的教师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中来。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学院通过“给全体教师的一封信”来倡导全体教师积极加入帮助学生就业的队伍中,并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利用各种机会动员学院资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校友资源是高校宝贵的一种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学院通过聘请毕业生担任校友年级理事和人才培养质量观测员,与校友建立广泛和充分联系,积极邀请优秀校友返校作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沙龙,通过保持与校友长期稳定的合作,鼓励校友利用自身掌握的社会资源和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帮助更多的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也为校友企业输入大量优秀人才,实现了学校、校友和毕业生的“三赢”。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家庭关系网络和人脉资源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渠道,学院通过“给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通报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帮助家长和学生在就业意向上达成一致。
4.实现就业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搭建就业指导的网络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院结合就业指导工作中对信息量快速传递和交流的切实需求,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向信息化的管理服务模式转变,不断向网络化的目标迈进。学院通过建立学业—就业相结合的网上平台“博客”,以传播科学的学习方法、推广就业技能、交流就业成功经验、弘扬优秀学生事迹的形式进行宣传,按照“学习方法论、校友风采展、出国早知道、创业风向标”等板块进行分类,搭建学生网络学习和就业知识共享平台。信息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平台,博客的建设创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环境,同时为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其他媒体渠道也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媒介,快速发送收集到的就业指导信息,成为了学生喜爱的交流学习方式和能力提升的平台。5.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建就业指导学生社团就业指导应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讨论,还应强调对就业能力的提升和择业过程的体验,不同程度地熟悉和演练,都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帮助。只有让学生自身进行主动参与,才能在其中收获更多心得体会。所以,应当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加强实践训练,组织暑期就业实践、生产实习、参观交流、模拟面试等。学院就业社团由学生组建,通过开展就业求职简历制作培训、就业信息共享、校友返校讲座、学长实习帮扶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就业能力提升的平台,定期将已签约学生的去向与学生共享,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能力的提升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扶。同时,学院还与多家用人单位合作成为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探索、体系构建和实践服务是一体的,只有在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方针,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创新和研究,才能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国强,李峤.论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育人意识”的提高[J].科技视界,2015(8):151-152.
[2]王晓岩.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8(2):54-59.
[3]解恒岩,房磊.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6-97.
[4]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57-60.
[5]白剑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5):62-63.
[6]池忠军.简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及其模式架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2(5):390.
[7]马东太,王竹芹.高校就业指导的反思与创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69-71.
[8]黄权标.浅议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指导机制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209-211.
作者:郑秀英 张璇 杨栋强
相关专题:全国主体功能区划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