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建立之后,随着股份制、有限责任制企业等组织形式产生,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制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出现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突破。随着一些股份制企业上市,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也是这一时期的发展重点。同时在这一时期实现了从条例向法律法规的转变,内部审计制度正式成为有法可依的制度。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初步完成,针对股份制、有限责任制企业,国家体改委1992年5月15日颁布《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和《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第七章“财务会计与审计”中第六十八条:“公司应按照国家(试点期间可分别按财政部和审计署)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订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第八十条:“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配备内部审计人员,依公司章程规定在监事会或董事会领导下,对公司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在立法方面这一时期也有重大突破。199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在该阶段随着市场经济转型,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应运而生,但是大部分是融合在公司的整体规范文件中,缺乏专门针对内部审计制度的文件,但是较之于市场经济转轨期已经有了明确的内部审计制度的概念。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期(2002-2014)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内部审计制度日趋完善。首先,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在这一时期有突破性进展。2004年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这是首部规范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制度。在这一时期,对于内部审计制度的文件已经更加有针对性,不再是泛泛而谈管理规范或者审计,而是准确地提出内部审计制度的具体内容,体现出内部审计制度的规范化。《暂行办法》突出强调了内部审计对于企业风险控制的监督,对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和工作程序的说明单独成章,细化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权责内容。同时随着上市公司逐步发展和不断成长,为了适应一系列变化,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我国证券事业健康发展,证监会在2002年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证监会以准则的形式规定了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工作的负责人,通过将责任明晰化,可以更有效的落实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200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这是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直接针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相应规范,旨在提高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其中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和要求及具体实施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规定。在第四条中要求:“上市公司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指引的规定,结合本公司所处行业和生产经营特点,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防范和控制公司风险,增强公司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内部审计制度应当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在第七条中指明:“上市公司应当在股票上市后六个月内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央企业和民办企业组成的混合所有制,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央企主导的领域内,鼓励民间资本更多的参与到建设当中,从而提升资本的利用效率。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将是以央企与民企合作的形式存在,双方均有一定程度的话语权。这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势必会带来新的内部审计问题,因此内部审计制度也应当顺应企业组织形式的调整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满足新企业形式的需要。
二、内部审计制度发展思考
(一)内部审计制度是经济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有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都是对于当时特定经济环境与经济事件所作出的具体反馈。通过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以及一些经济事件的发生促使内部审计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银广夏事件的爆发引起了监管机构对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视,屡见不鲜的上市公司舞弊作假使得各监管机构出台针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一些在海外上市公司的财务作假行为或与国际标准相悖的行为干扰到了外国投资者对我国企业的信任,损害了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严重阻碍了中国创业创新型企业在海外融资与走向国际。我国创业者相对而言资本意识较差,企业更加依赖于“人治”而非制度管理,普遍在资本市场上很难获得投资人的青睐。由于类似的问题我国企业在海内海外频频出现,企业走向世界的需求日益迫切,经济环境不断发展不断变革,推出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势在必行的,这是对企业管理当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与约束。
(二)内部审计制度化推进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深化,全球金融系统风险不断增加,甚至影响到全球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成为了控制市场风险势在必行的一环,从最初针对一些不法事件的控制,转向对于操作和风险的控制。充分理解西方内部审计体系中的漏洞,从而进一步完善并且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颁布、发展是为了建立高效率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及时堵塞漏洞,防止舞弊和违规操作,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政策和制度能够得到落实与贯彻,从而理清企业与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提升效率。内部审计制度对于经济的影响很难直接被定量化模型分析,但是制度化的完善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正面作用。一方面内部审计制度对于企业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避免不规范或者违规违法行为,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系统风险。
(三)内部审计制度范围拓展
内部审计制度概念也是在不断地延展过程之中。顾名思义,最初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以规范财务收支为目标,严格控制每一笔收支保证准确,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消除隐瞒舞弊的行为。随着经济状况不断的变化,金融手段日益增多,单纯地规范财务收支的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由此内部控制逐渐将目标从规范财务收支转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内部审计制度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交易事项、资产及营运的内部控制。除了保证财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内部审计制度也成为风险控制的一种手段,在金融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全球性竞争、企业的内部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任何一项违规操作都可能给公司带来致命的损失。内部审计制度贯穿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并着眼未来预测。由此可见,我国内部审计制度正在逐渐从简单转向复杂完备,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控制,这样有利于降低管理运营风险,改进控制和治理,提高企业的绩效。
(四)立足本国,吸收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相对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的企业内审制度尚不完备,因此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是建立健全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非常关键的一步,在借鉴学习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我国国情,以及意识到国内国外情况的不同。在制定内部审计制度方面要兼顾国企、央企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公平,要保证中小企业和国企、央企可以拥有相同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兼顾不同的企业性质,比如:要充分理解中小企业和国企的不同,对于创业期中小企业可以适度降低其审计要求与审计成本,从而进一步激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国企、央企规模大,业务覆盖面广,有能力承担较高的审计成本,同时如果国企、央企出现舞弊将会影响商业经济论文整个经济体的发展,因此对国企、央企的内部审计制度应该更加严格。
作者:杨鹃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