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宁德地区自然地理课程资源、人文地理课程资源和社会地理课程资源都蕴含有极为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素材;从户外教学考察、网络资源的开发、探究激励性学习等方面积极开发建设宁德地方地理课程资源,是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宁德;初中教学改革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形式下,应进一步研究如何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差异巨大,因此全国各地,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课程资源丰富程度大不相同。因此,笔者以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在初中地理新课改形势下占据主要作用,是建立地理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不仅促进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结合,还可以多方面促进教学观念和模式、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转换问题。
一、宁德地域可供初中地理教学开发与建设的课程资源分析
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就是地方存在的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总和。进一步分析,地方课程资源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社会地理三个主要部分。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当地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各地历史文化、民族构成、风俗习惯、人口素质等人文差异和特色构筑了各自的人文地理资源;社会地理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各地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高等院校地理学院、研究所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即标志着当地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统一体,是考察地理教学课程资源的基本视角。从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三个基本方面来看,宁德有自身独特的地方课程资源。宁德俗称闽东,是福建省东北翼中心海滨城市。宁德也是中国东南沿海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的胜地,境内共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2个5A级景区、3个国家级名胜风景区、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宁德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夏季最长,秋季最短;气候资源丰富;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较大的河流有24条,流域总面积为1.19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8.46%。地下水资源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4%左右,分布于全市各地,特别是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全市的水资源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闽东海阔港深,有著名的天然良港三都澳,海岸线长度878公里,居福建省设区市之首;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面积9.34万公顷,可供作业的海域面积是境内陆地面积的3.3倍。区域内有大小港湾29个,其中三都澳深水岸线长度居全省港口之首;从人文地理资源来看,宁德市是属于多民族地区,有汉族、畲族、回族、壮族等35个民族,在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最多,宁德市是福建省畲族人口的聚居地,畲族人口占全省畲族人口的42.4%。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而又尚武的民族。盘歌活动是畲族民间普遍流行的娱乐活动项目。如霞浦县崇儒古龙岩“五年日”歌会,福安坂中后门坪、福鼎双华、西冷“二月二”会亲节歌会等均为大型的闽东畲族群众盘歌会;闽东剪纸、刺绣、编织花带、竹编、雕刻等工艺美术都很有特色。[2]这些都展示出闽东地区民俗文化和艺术丰富多彩的地域面貌;闽东历史宗教文化和名胜古迹也非常丰富,境内有太姥山、白水洋、支提山华严寺等自然风景和文化古迹;在近现代革命史上,宁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闽东革命根据地遗址是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可见,宁德地理课程可用素材极为丰富,如果加以充分重视和开发,闽东潜在的课程资源完全可以成为地方地理教学的丰富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地域环境、文化以及教育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开发本地资源利用程度不足,致使教学效益不高、学生地理素养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未能得以有效提升,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存在极大距离。探索宁德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推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进展步伐,具备积极的时代意义。
二、宁德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对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现实意义
1.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地理教学内容地方化、生活化和实践化策略的具体体现实现地理教学内容地方化不仅有助于缩短学生认知水平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地理,为学生将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与技能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地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将抽象地理原理转化为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去,从直接的感性认识出发,从学生的经验和亲身经历的事情入手,将实际问题再抽象为地理问题进行思考探索,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又可以为塑造情感世界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积极作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实践性材料,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增加实践性活动,缩小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距离,对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宁德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作用分析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发表《地理教学法》中就提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已知到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未知未闻,自个人所受之环境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条件,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入手。”[3]我们认为,促进宁德地区初中地理教学改革,需要多个层面的努力,而其中关键处应该结合地域特点和实际条件,促进开发和建设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力度,对于地理教学改革具备全局性和根本性的积极意义。由前面所述可知,宁德地方课程资源素材极为丰富,并具备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果增加亲近闽东自然风景、名胜古迹、革命圣地,进行社会调查等内容,从学生对家乡最熟悉的景物、人文、地理环境出发,在实践性活动中获得直接感性认识,然后结合教材抽象的地理思维进行思考,取得的教学效果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福安市溪潭镇廉村古代福建第一名进士薛令之的故乡,了解一门五进士的刻苦学习和高尚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宁德太姥山、白水洋、三都澳等天然自然风景,是进行地理教学的亲近自然,亲近家乡的良好素材,让学生从小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美丽的情感;我们也可以带领学生浏览闽东畲族的剪纸、编织工艺、体育民俗风情,让学生亲近本土极有民族特色和创造力的生活智慧,塑造基本的审美价值观和人生观;闽东不少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展现了不少感人的烈士的光荣事迹和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也是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化石。3.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宁德地方课程开发的积极价值教育心理学认为,初中生处于人生的早期阶段,对世界的认识处于点、线式的初级感性阶段,这个时期的认识为以后成熟时期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奠定了重要的原始素材,是塑造人生理想的重要时期。而初中地理教学在这个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从分析可知,宁德在自然、人文、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地方课程资源,如果合理开发利用,积极引导初中生在幼小的心灵中移植家乡的基本影像,从小了解家乡风景、资源、地理和人文状况等,必然会塑造和影响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开发宁德地理课程资源的现实策略和途径探索
1.开发宁德地方课程资源应该因地制宜当前我国东部与西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中学基层教学设施建设差距比较大,就宁德地区实际发展来看,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和城区、中心市区和县级中学之间差距明显,实施宁德地理教学课程的开发利用,必须考虑到现实的不平衡因素,因地制宜地实施具体策略。2.开发宁德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具体方式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采取课外调查方式进行,但又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为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地里课外教学活动可采用风富的内容和多种活动形式,如地理兴趣小组、地理野外考察、地理社会调查、地理旅行、地理参观、地理讲座和办地理黑板报、地理园地的设置等等。翁秀兰老师认为:“结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乡土资源之丰富是城市中学所不能比的,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亲身经历有些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自然地理知识抽象,学生学习时不感兴趣,难度大,而乡村丰富的乡土自然环境为地理教学提供的课程资源。”[4]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看到,宁德市区和乡村区域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方式和目标应该有所不同。农村教学硬件设备、经济条件相对薄弱,主要采用因地制宜地户外亲近自然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城市经济基础、教学设施较好的学校,可以适当增加活动经费投入,采取户外田野调查、图书资料配套、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城区地理教学的转变。另外也要考虑到城市和农村学生因为生活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种种差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城乡互相交流的方式进行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合作教学。宁德畲族地区的乡土地理教学可以选取本土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符合当地实际的教学。3.开发宁德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具体途径从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具体途径来看,宁德城区中学可采用城市居住地的物流调查实践、城市交通观光调查、名胜风景、博物馆参观等;农村中学可采用农村住宅与环境关系调查、农村绿色生态功能考察、农田开垦与可持续发展、耕地与水土流失调研等适合当地的教学方法;而城郊型中学可以进行城市边缘区垃圾状况、乡镇企业布局调查等;畲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用参观民间剪纸作坊、民俗歌会表演、民族工艺品展览等方式。因地制宜,显然符合宁德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状况。综上所述,宁德地域不仅有城乡差别,还有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差别,各地中学地理教学状况必然显示出极大不同。宁德地域的复杂性、多层次性,决定着开发和利用地方现实资源的一定困难,宁德地区课程资源开发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善。从宁德地理课程资源的相关开发和建设策略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方式存在着地域间的差异,应该采用多元立体化的教改策略,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是当下我国初中学校地域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决定的。因此,在新课程要求下,各地学校的地理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基本方法,才能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民.初中地理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3.
[2]宁德市政协文史委.闽东畲族百年实录[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0:6.
[3]王静爱.乡土地理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4]翁秀兰.利用农村乡土地理资源,构建开放性地理课题-初中地理教学的启迪[J].福州: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2):75.
作者:陈林杰 单位: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