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意志论”的基本观点
“唯意志论”最早产生于2O世纪5O年代,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施拉姆、迈斯纳、魏斐德等人。纵观国外学者的各种不同表述,所谓毛泽东的“唯意志论”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强调“意志”的决定作用是毛泽东思想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区别。施拉姆指出,毛泽东是“极端唯意志论者”[1],“大跃进”是“在共产主义的历史上,毛和他的同志们最放任自己的唯意志论思想的时期”2]。这种“唯意志论”常常被认为是如此过激,以致它代表了与“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决裂,代表了和“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通之处的一种革命”所独有的特色[3]。要依靠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来完成预期的革命,当时的中国甚至还不具备1917年俄国革命时的条件。所以,面对“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毫无用处的局面,毛泽东在加速历史的发展进程方面甚至比列宁走得更远[4]。迈斯纳认为,与所谓的更主张“经济决定论的马克思相比,毛是一个‘唯意志论者’。”l5]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信念“并不是基于相信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作用,而是基于相信他们能够焕发出目前潜在的强大的主观力量之上的”l_E]。“在极端唯意志论为特征的毛泽东主义的世界观中,在创造历史、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方面起关键作用的,只是那些富于固有的革命精神和道德观念的人。”[7]毛泽东思想中更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在列宁主义式的天才人物统治论与更早的民粹主义式的信仰之间踌躇不定,而且愈到晚年毛泽东就愈倾向于后者,“毛的‘相信群众’是完全非列宁主义的,不注意这一点,‘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都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费正清也认为,毛泽东考虑政治多于经济,“这种对意志的重视即意志论,成为毛的个人信条,是为他个人经验所肯定的。,[9]史华慈认为,强调意志的作用是欧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显著区别。“西欧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的作用,而毛泽东同列宁一样强调人的意志。”口。_古德曼认为,毛泽东“透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散发出来的是卢梭——雅格宾式的唯意志论”-】
(二)毛泽东的“唯意志论”与他早期接受的思想教育密切相联系。迈斯纳认为,毛泽东的“唯意志论”与李大钊的“民粹主义”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民粹主义坚信,“理性和意志是决定历史发展的积极因素。”“农民身上存在着‘共产主义的天性”’,“知识分子的愿望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李大钊认为,中国民众的“社会主义信念”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蕴藏着的“剩余能量”的巨大宝库。人的思想、意志和“自觉性”决定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受民粹派激发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一直存在于毛泽东的头脑中,影响着毛泽东主义对马列主义的修改Ela]。
永野英身指出,民粹主义“并不是伟大的领导者一时的情结,而是作为他终生不变的思想上的潜流在持续不断地流动着。”n魏斐德认为,王阳明关于实践发展世界同时发展自己的理论、新康德主义关于理性创造社会形态使人自身从习惯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达尔文关于进化的客观法则的理论、格林对意志的尊崇和他把社会视为个人实现自我的工具的理论,以及其它等等,都对毛泽东的“唯意志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毛立志进行不问断的无休止的历史变革,比马克思所主张的更极端得多。”其所以如此,部分是因为毛泽东的思想作为“雅格宾主义的变体”,在根子里含有“救世”的思想,“就是孔子说的,君子有责任使民众获得新生”[is]。
二、国外学者对“唯意志论”的批评
在国外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思想本质上属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对“唯意志论”提出了激烈的批评,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沃尔特、格利、尼克•奈特等。他们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唯意志论”歪曲了马克思和毛泽东对唯物史观的基本论述。沃尔特指出:“唯意志论者”用来思考、讨论马克思和毛的辩证分析方法的那些词汇和范畴,歪曲了这两位思想家的分析方法的思想实质。在马克思和毛看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统一的、辩证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唯意志论者”则无原则地将它们割裂开来,并将其中的某一方面孤立起来,并且绝对化,然后说马克思是所谓“决定论者”,毛则是“唯意志论者”_l。澳大利亚学者尼克•奈特指出:“西方许多研究毛泽东的学者,在阐述毛的主义时提出,他强调上层建筑内部的发展和斗争,强调人的思想意识能够对创造和变革物质世界发生重大影响,这样,他就同正统马克思主义决裂,或者严重偏离正统马克思主义。于是,人们就说毛泽东犯了唯意志论、唯心主义、乌托邦之类的错误。这种看法,最清楚不过的反映在施拉姆、史华兹、小韦克曼的著作中,已经成为毛泽东研究领域中的主导论点”I。
(二)“唯意志论”把马克思关于西欧革命的著述绝对化。沃尔特指出,对那些把马克思解释为决定论者的评论家们来说,毛正是因其拒绝等待“预先决定”的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唤起和领导农民而犯下了过错,他的种种做法正是背弃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标志。马克思关于西欧的著述并不是全世界社会发展永恒的“客观规律”。在马克思看来,非欧洲国家面临着无限多样的历史选择。很明显,在把一种开放的、灵活的分析方法运用于非常不同的历史和物质条件时,所得出的结论自然而然也就大不相同。要对不发达地区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结果、农民的革命潜力或革命的“时间表”找出一种单一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归根结底是一场徒劳。“‘毛主义’战略丝毫没有试图仅靠(甚至完全靠)改造人的意识和上层建筑其他方面来引导社会变革的唯意志论迹象。”_1。j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创造。麦克莱伦指出:“就马克思而言,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强调是最为根本的一点,而这在考茨基、早期列宁和斯大林身上却是缺乏的。《实践论》把《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一种未经加工、归纳的自然科学方法紧密结合,否定马克思主义有任何本体论基础或者奠基性的形而上学。这一点恰好同毛泽东自己对书本知识和教条主义的反感相吻合,也契合了他从理论上对自己的政策做出辩护的愿望。”l9]金思恺指出,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所讲的革命不同于那种只是改朝换代的革命,它既是物质的革命又是意识形态的革命。而意识形态的主张主要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的,因而,发动一场意识形态的革命,就必须在哲学的王国中进行一场革命。毛泽东完成了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批判,而批判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唯一标准就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四)毛泽东强调意志的力量具有重要的时代背景。特里尔认为,正是火一般的热情和坚如磐石的意志使毛泽东取得了党政权力和最伟大的成就。“毛的伟大在于他的不屈不挠,在于他的精神锐气以不可抵御之势注人世界意识中。”但是,他的热情和意志却是他生长的社会生活的产物。“这种力拔群山的特征——上帝理解毛的这种作为——与时代的社会特征紧密联系。毛生长于动乱年代,那时的人们呼唤着一只可以拯救他们的强有力的手。在那个激烈动荡的年代,那些意欲拥护像毛这样的决意反传统者遍地皆是,可谓空前绝后。”“他承认意志在历史中的作用,然而他又提倡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的客观力量i步。”[22]
三、“意志”在毛泽东思想发展中的不同角色
意志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介于理性和情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意识活动,受生活环境和实践的制约,它可能倾向于理性并巩固理性的目标,也可能滑向情感且执著于情感的追求。毛泽东终其一生的确十分重视意志对人生和事业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从青年到中年和晚年的转变过程中,“意志”在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视野中始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且存在着根本性的变化。
(一)“惟我可尊”的“心力论”。近代以来,中国先进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一般大都强调意志和心力的作用。20世纪1020年代,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传人中国,鲁迅、李大钊等都受其影响。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曾说过:“道德教育,在于锻炼意志。人有强固之意志,始能实现高尚之理想,养成善良之习惯,造就纯正之品性。意志之强者,对于己身,则能抑制情欲之横恣;对于社会,则能抵抗权势之压迫。”2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意志力、心力成为青年毛泽东的研究重点。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其中系统论述了体育对锻炼人的意志的作用。他论证体育除了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之外,还能“强意志”,指出“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2在青年时代,对毛泽东思想影响最深的可谓德国伦理学家、哲学家泡尔生(1846--1908)所写的《伦理学原理》。在这本书的启发下,毛泽东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他后来回忆说:“我当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老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赏我那篇文章,给了我一百分。”[2
在《<伦理学原理>批注》中,毛泽东写道:“吾从前固主无我论,以为只有宇宙而无我。今知其不然。盖我即宇宙也。各除去我,即无宇宙。各我集合,即成宇宙,而各我又以我而存,苟无我何有各我哉。是故宇宙间可尊者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从者惟我也。”[从批语看,毛泽东虽然基本上是唯意志论者,但开始接触唯物论,由唯心论向心物二元论转化。例如,在读“意志之自由”这一章时,他认同作者泡尔生的二元论观点。他批写道:“人为自然律所支配,与予意见合。”“自然有规定吾人之力,吾人亦有规定自然之力,吾人之力虽微,而不能谓其无影响”“意志力,心力”。2]
(二)“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论。1920年前后,毛泽东由一个哲学上的唯我论、二元论者转变为一个历史唯物论者。在《给蔡和森的信》中,他明确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l_2。他对意志的论述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方面保留了青年时代形成的“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精神,强调“阶级斗争”的力量,号召“造反有理”,力主“破坏旧世界”;另一方面,他又反复强调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发挥“自觉的能动性。”首先,与青年时代强调个体心力意志的思维不同,成熟后的毛泽东更加强调阶级意志和民族意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他高度赞扬农民阶级的革命精神。“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人坟墓。”
他多次批评那些看不起群众的人,强调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都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30]这些论述表明,此时的毛泽东所讲的“意志”不再是抽象的、跨越时空的“惟我意志”,这在更大程度上是指具体的“阶级意志”和“民族意志”。其次,与照搬共产国际指示的党的早期领导人的做法不同,成熟后的毛泽东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国际经验教条化,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他说:“我们党吃所渭‘钦差大臣’的亏,是不可胜数的。而这种‘钦差大臣’则是满天飞,几乎到处都有。”『31]毛泽东强调,与教条主义态度相对立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tl,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3。毛泽东认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即要在实际的经验中才能产生,只有努力地作实际调查,才能洗涮唯心的精神。再次,与片面强调战争中物质决定作用的国民党军队不同,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不仅强调物质条件的决定作用,而且强调指战员“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他说“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日‘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一切根据和符合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o"E3]他认为,任何离开客观实际的思想是空想、是假道理,任何离开客观实际的做或行动是乱撞乱碰,这是不可避免要失败的。
在解放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力图借美国人的优良装备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指出,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唬人的一只老虎,看样子很可怕,实际上它并不可怕;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在上两件新式武器。“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3](-)“意志万能”的空想论。晚年的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意志的论述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面对一穷二白的现实,毛泽东一再号召“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一定要有不怕困难和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3。
他批评一些人,因为革命胜利了,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过去跟敌人打仗时的那种拼命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和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他希望那些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3,以重新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当他看到从苏联照抄过来的建设模式、管理模式完全地忽略了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时,他号召打破苏联以及西方国家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条条框框,抛弃那种跟在“大乌龟”后面做“小乌龟”或亦步亦趋地模仿他国的做法,强调要创造出一条充分地发挥人的意志能动性的作用并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作为根本动力的“多、快、好、省”的发展模式。然而,毛泽东把意志的能动作用讲得过了头。
他说,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一有意志,万事皆成”f],这种意志万能的想法,成为他后来发动“大跃进”乃至“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理论根据。四、“唯意志论”错误的思想根源毛泽东的一生,是从“天下惟我”的“唯意志论”走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晚年又过高地夸大意志的能动作用以致犯了严重错误的一生。但是,毛泽东并不是一个“唯意志论者”。
“唯意志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严重误解,这种误解出自三个原因。
(一)缺乏对毛泽东意志观的历史性考察。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受历史环境和他老师的影响,推崇近世哲人所讲的“,tl,力论”,的确是一个“唯意志论者”。但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推动下,毛泽东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转变。在2O世纪20年代和3O年代,毛泽东除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资本论》外,还研读了十余部中外哲学家写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写下了大量的批注。毛泽东不仅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等观点都有着自己非常深刻的认识。而且,自从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就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外某些学者在论及毛泽东的“唯意志论”时,执着于毛泽东早期的唯心主义,夸大了早期非马克思主义文本在整个毛泽东思想中的影响,忽视了毛泽东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事实,这是他们得出“唯意志论”的原因之一。
(二)用晚年毛泽东的错误统摄其终生的实践。毛泽东晚年的确犯了“唯意志论”的错误,这是由于他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的急切愿望,他不顾基本国情,以为只要调动群众意志的能动性,共产主义就不是遥远的将来,而是明天立等可就的目标,以致他所提出的许多建设社会主义的想法脱离了中国的实际,且往往流于空想。一是在近期理想目标上期望过高,企图在短期内赶美超英,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二是在发展速度上急于求成,企图跑步进人共产主义;三是在经济成分上追求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提出要割掉资本主义的尾巴,甚至要求剃光资本主义的汗毛;四是在利益分配结构中追求平均主义,虽然还承认按劳分配的原则,但又不拉开分配的距离,甚至提出取消工资制而回到战争年代的供给制;五是在建设方式上搬用战争年代的经验,动不动就搞群众运动,依靠群众的干劲和热情期望能一气呵成;六是在领导方式上过于专断,无限夸大党内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把领导内部的争论扩大为敌我矛盾,从反右斗争走向“文化大革命”。但是,正像邓小平所讲的,毛泽东所犯的错误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他的历史功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国外某些学者由于缺乏对毛泽东的全面了解,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无限放大,用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去统摄毛泽东终生的实践,这是他们得出“唯意志论”的原因之二。
(三)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观认识的教条化理解。“唯意志论”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经济决定论”,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他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来自城市无产阶级。毛泽东撇开马克思的一般理论,企图在经济落后的中国,依靠农民自发的社会主义热情来建设社会主义,他离开马克思主义要比列宁走得更远。这种观点至少存在三个重要的错误:一是误解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决定论”,并由此把毛泽东思想等同于“唯意志论”;二是误解了社会进化规律的统一性与进化方式多样性的辩证法,把马克思关于西欧革命发展的特殊理论模式化,人力资源管理否定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三是在不了解中国革命实际的情况下,坚持用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城市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理论来评价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相关专题: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官网 供应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