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当前初三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当前初三语文阅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而从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阅读普遍处于被动、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从表面看,这似乎只是阅读问题,但实际上它还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能否提高的问题。目前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内容空洞、思维混乱、词汇贫乏等现象与阅读量少,阅读范围窄,阅读能力低是不无关系的。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日积月累。由此可见目前语文阅读的形势不容乐观。

1.阅读教学步骤过于程式化。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由“满堂灌”转向“满堂问”,或者是“满堂灌”加“满堂问”,琐碎的分析,一统天下,肢解了一篇篇优美的课文。老师不带领学生去咀嚼文字,品味语言,领悟情感,语言文字的那份韵味、那份灵气,自然就荡然无存。再如分析一篇小说,有些老师不去注重遣词造句的灵气,布局谋篇的匠心,呼之欲出的人物,极具人文的内蕴,只是简单地把完整的情节“肢解”为若干部分,把一些死记硬背的琐碎知识点和抽象符号硬塞给学生,学生在教师乏味的讲解和繁琐的分析过程中逐渐模糊原已感知到的完整情节与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无价值的东西。如此周而复始的课堂教学,当然也就遏制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这样过于程式化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影响其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发育,也因此扼杀了师生的独立思考,抑制和削弱了师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阅读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学手段也由传统的板书教学逐渐向多媒体教学转化。诚然,正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参与,因此,这是一种应当积极鼓励和发扬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有些教师却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时尚,一种标准来追求,也有部分专家和评委在教学观摩比赛中,把老师在讲述中是否运用多媒体手段作为是否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评判课堂教学优劣的一条标准,这是当今的一个误区,甚至是错误。

正是在上述错误的观念之下,在阅读教学中,鼠标代替了粉笔,屏幕代替了黑板,“播音员”代替了老师,每节课老师追求的是精致多变、颜色各异的多媒体课件,这必将导致的后果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致使学生感觉上课是在看教师利用多媒体演戏,从而失去了教师在课堂上应有的引导作用。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最新的科技手段束缚了鲜活的思想。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文本内在的形象反映在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和学生思维的形象上,而不仅仅只体现在几幅画面之上。教师需要做的是启动学生的思维运作,而不仅仅是视觉感官。多媒体教学的滥用实际上限制了文学最美妙的境界——想象。所以,过多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不但没有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反而干扰了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使得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该具备的作用和价值。

3.阅读教学教案过于艺术化。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过分迷信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规范,整个课堂一律是——教案“复印机”,否定真实课堂复杂性与差异性。教案的撰写和设计可谓是天衣无缝,完美无瑕,甚至是连学生的表情、想法都给一一设计好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几乎全是教师的假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学生根本无暇参与文本的阅读,被教师设计的一连串问题和“经验”捆绕,可谓“戴着镣铐跳舞”走入所谓新课堂。实际上,老师也仍因循老套,用教师和教材、教参预设一统课堂,一统学生思维空间,教师预设和布道独场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到位而忘记阅读教学的根本,或太过理想化而忘记真实。如此过分预设,而忽视生成,预设思维已成为教师惯性,这既不利于阅读教学,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新课改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究其原因在于教案设计过于艺术化。

二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方法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情境的进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例如教学契诃夫《变色龙》一文,如果学生对变色龙这种动物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的特点认识不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对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可笑”的层面上。一段关于自然界中变色龙的录像,可以迅速帮助学生进入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情境。

在教学诗歌郑愁予《雨说》的时候,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当时诗人写作此诗的历史背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雨”的那份对当时孩子们的关爱?这时可以为学生们放几段春雨的片段,同时在放几段“文革”灾难不久后的关于孩子们的影片,这样有助于学生们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也有利于学生们体会诗中的那份关爱。教学散文王鼎钧的《那树》时,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那书的不幸命运?如何去感受作者在其中注入的情感?如何理解课文最后的那段蚂蚁王国的故事,体会作者的用意?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导入两组相对的图片,一组是葱郁的森林和被砍伐的树木,另一组是绿色掩映的村庄和一座座水泥高楼构筑的都市。让学生们去体会为何社会的发展最终是这样的结果?同时如果有条件(所处的环境有几十年的大树)可以向同学们讲述现实生活中的大树,也可以让学生们讲讲自己身边的大树,然后在和文中那树的遭遇对比,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在例如教学《心声》时,李京京的思想性格是如此的丰富,他的心理活动也是如此的精彩。这篇小说的结尾并没有讲明李京京以后会如何,这时可以让学生们尽情的去猜测。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强化课型创新。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重难点,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些课型:朗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文学欣赏课型,活动课课型,积累课型,整体感悟课型,自主阅读课型,思维训练课型,探究课型,单元组合课型等。例如类似于江河先生的《星星变奏曲》这种内容、形式都很精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朗读课型、文学欣赏课型,面对梁启超先生的论证严密的《敬业与乐业》这类文章,我们可以采用思维训练课型、探究课型,如果时间上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小的辩论赛。当然教无定法,根据不同需要可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一种或几种课型,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可以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参加表演。可以让同学们自行组合,在进行表演。由于每个人的表演风格不同,使得每个组的表演都各具特色。可以让学生们加强对范进等人物当时的心理的把握。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阅读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模式是多种多样和灵活多变韵。可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和条件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和选择,但不管何种模式,其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用心灵感悟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第三,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厚积才能薄发”。叶圣陶先生也讲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要注重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率。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我们要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进而学会做读书笔记。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阅读理解文章。

另外,要有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其基本要求是:准确、流畅、有感情。坚持不懈的训练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好的语感既可以增强对文章情感和技巧的感悟,又可以促使自我的书面语和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相比照,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良好的背诵习惯不仅可以锻炼出良好的记忆力,掌握丰富的知识。还可以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的文化内涵。

为学生们推荐阅读文章时不能只有《红楼梦》、《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抑或《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这一类的书籍,还应该为学生们尽可能多的推荐一些能反映现实社会、表现当今世界的新书。

第四,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文学作品中皆留有“空白”,可以允许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填充”。可以这么说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就有多少个空白点。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给学生填补“空白点”的过程。课文中的“空白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对课文产生的疑问,也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强化其中的“空白点”。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再创造的欲望。师生共同来填充这些“空白点”。真正意义上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体验。笔者在教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时,读到课文中“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这段文字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孔乙己的长衫为何不见了?”很显然,课文没有直接交代这个问题但当时的课堂气氛却是相当的活跃,学生积极地来填补老师提出的“空白点”。

第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可利用这个时间,个人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词,玩玩文字游戏;针对文本,确立学习目标1-2项,并根据目标质疑,预设1-2个题目,小组探讨或个人思考,看哪些题目有价值,写下答案或注明疑惑。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确立目标,一起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如果确实有难点,再由老师点拨。如果学生都能设题、解答了,什么文本还弄不明白从考试的角度说,什么试题还能考倒?当然会玩转语文了。

第六,将读、思议、练有机结合。“读”要做到以下两点。要以读为本,正确流利地读,读出语感,读出感情读出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教师的导读方法应正确、灵活,要精心设计启发语、过渡语、铺垫语、提示语、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通过联系自身的原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去认识文本、感悟文本。

“思”即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非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在导读的过程中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思考。为此,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还应设计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辨。课堂上一定要引导学生质疑,要用老师的善问,培养爱提问、会提问的学生。质疑,对学生既是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又是对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对教师既是一种调研,以便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又是整合问题,确定,解决教学难点的必要环节。

“议”即议论、交流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是培养学生思辨、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全班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独特体会说出来,将自己的不同看法表达出来。

“练”即提倡多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这几年来,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读”与“说”的训练比较重视,但“写”的训练被弱化。应找准本课的语言训练点、培养点,设置适当的练习或小练笔让学生当堂完成,以深化理解。

第七,开展学情调研,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效益的高低,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而提高教学效益,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学生。要改变教与学脱节的状况,最有效的办法是开展学情调研。具体做法可以是: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与学生座谈或个别交谈,矿产经济论文征求学生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听取他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困惑,然后进行反思,再制定改进教学的计划。当然这一步做起来比较有难度,因为学生并不一定会在老师的面前表述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当前初三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70422.html

    相关专题:小论文投稿 马路天使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下一篇:创业投资评估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