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谈山水画空间意境的远

一、思想文化环境

魏晋时代的山水诗是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唐时,山水画逐渐从山水诗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多年的民族融合和发展让山水画具备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宋代是山水画全面发展的时期,许多山水画家的专注和投入让山水画在北宋时期得到了全面的繁荣,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中融入了自然景色,四时变化、人文特色等因素,使山水画不仅成为表现生活状态的艺术,也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人文山水画。从哲学的角度上看,许多山水画家在创作中融入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从而使山水画的创作范围不断扩大,使得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充分展现了写实主义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山水画在北宋时期得以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新儒学的出现更是为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当时理学家们提出了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是“理”的思想,认为“理”是物质的最高形态,是宇宙的本源,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的思想。理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画家们在山水画创作中讲求艺术的本真,使得绘画的章法更为严谨,态度更为认真,注重对意象的分析与思考。在这种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下,郭熙集多种画派之所长,在对前人的作品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了以观察法、三远法、树法、石法等创作方法为基础的独特创作风格。

二、《早春图》的意境赏析

在绘画艺术中,画面的境界就是意境,画家将自己的思想与大自然的客观表现相融合,形成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灵魂,充分展现了运笔入神地将大自然的万千变化和四时朝暮展现于画面的高超技艺。郭熙在对大自然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将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在每一笔中都展现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郭熙的《早春图》中体现出了画家非凡的布局功底,在溪岸边,画家布置了人物风景;在山腰下的一处平地上,画家又布置了亭台楼阁,将生活的气息充分融入到了自然景致中。这种布局方式是在北方画派的布局方法上衍生过来的。郭熙的人物和山势布局与范宽、李成等山水画家的布局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林泉高致》中将山的形象描绘总结为:土山之上画石,林木显得单薄而没有生机,但是石山之上画土,林木就会显得茂盛浓密。郭熙运用拟人法来展现景物的气韵,例如他用草木代表毛发,用水代表血液,而景物的精神则用缥缈的云烟来表示,这种拟人法赋予山水以生命的气息。另外,郭熙还特别注重景物的精细程度,用非常细腻的绘画短篇小说杂志简介详见

三、“三远”在《早春图》中的体现

郭熙在绘画创作中充分运用了“三远”的意境。首先是高远,也是用仰视的视角从下往上看。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作品中,画家通常用巡游的布局方式来展现远山的气势和近山的高大,通过仰视的视角将山体从山头到山脚再到山后以及溪谷等处的丰富内容逐步展开,将山水高而远的气势和形象展现出来。在《早春图》中,画家站在山脚下的一块平地上去远望山顶,这就是一种高远的意境表达方式。这种从下向上望的描绘视角可以充分表现出山脉的雄伟气势。因此,高远实则是两种意境,高是体现山势的高大险峻、气势磅礴,而远则是体现丰富的画面内容以及广阔的画面空间,是一种通过心理感觉而表现的技艺。借助对山势自上而下的层次性刻画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远”的感觉。观众欣赏这种高远的山水画就如同是人在画中游,置身其中,真正领略山势的雄伟与深远。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讲究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运用高远的意境表达方式,能让山水画展现出一种崇高的气势,人们置身画前,如同在品一杯美酒,站在高处,可以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站在低处,则近身及画,身在画中。我们再看深远,能从前往后,自然望穿,才是深远的意境。如果只能见近山而不能见远景,就不是深远了。因此,一般的透视法无法解决深远的问题。然而,中国的山水画家则可以采用移步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面面观和步步看。在郭熙的《早春图》中,我们透过前面的山势可以看到远处的山脉、房舍、草木,所谓的窥一斑而见全豹,充分体现出“窥”的妙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山水画,深远都是与高远配合使用的,在山峰间穿插远景,实现重叠曲折的深远意境。最后再看平远,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平远的山水画最为常见,郭熙本人也有经典的平远作品———《窠石平远图》,还有元代的画家倪瓒也有很多平远之作,他的作品通常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视角,自由地移动画面中的景物,灵活性极佳。平远也是大多数山水画家喜欢用的意境表达方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人感觉安宁、祥和,不会因画面的气势太强而让人有压迫感。“平远”一般来说是通过一种平和的方式让人不断深入,在深入中又能感受清新淡雅的格调。平远画是隐士之作,带有成熟而隐忍之风。郭熙提出“三远”法,使山水画的创作突破了空间与对象的限制,让绘画的布局方式更为简单和丰富,画家可以通过这种不断变换和拉伸的意境表达方式展现出景物的重叠、突兀、缥缈以及清明、晦暗的意境,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郭熙的绘画理论中认为,无高远则下、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在“三远”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布局设置,就如同《山水训》中讲的:要想凸显山的高度,不是看它有多突出,只要在山腰画几缕烟霞,就自然高大了。要想表现水的远,则要通过蜿蜒曲折群山掩映,自然就感觉深远。

四、结语

郭熙的《早春图》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更是为当代山水画提供了创作的指引。无论是创新意识,还是构图、刻画,都为后世树立了一座艺术史上的丰碑。当代山水画的发展诚然不能局限于《早春图矿产经济论文》这一幅作品,而是要从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中吸取精华,成就现代山水画艺术之美。

作者:鲁叶滔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谈山水画空间意境的远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68671.html

    相关专题:风险管理师 企业融资渠道及技巧


    上一篇:依托行业开放教育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