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区农业产业化现状及特征分析
1.1现状
近年来,思南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经济实体呈迅猛发展态势。2013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农产品加工项目入省库数9个,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14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40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59家。
1.2特征分析
1.2.1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思南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气候条件优越,农产品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一个基础产业(粮油)、三大主导产业(生态茶、果蔬、生态畜牧)和三个辅助产业(烤烟、中药材、油茶)主次分明互为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1.2.2不断创新经营体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在于激活农业经营体制,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经营体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1.2.2.1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紧密结合。思南乌江利民木业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在瓮溪镇投入5000万元流转商品林地2万亩,积极开展林地流转工作,通过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等模式,流转抵押林地面积1623hm2,涉及农户215户,1075人,兑现林地流转费3280万元,亩均价格1347元,户均收入7.02万元,最高达到44.28万元,目前公司正在双塘工业园区新建年产5万m3木材精深加工厂1座。2.2.2.2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本县积极探索产业化经济实体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塘头青杠坝村,从2012年起先后成立了种植协会、养殖协会和用水协会,本村80%农户都加入了协会,“村支两委”以“三个协会”为立足点,分别对种植业、养殖业、用水业进行统筹管理,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2.8万元,2014年青杠坝村已成为铜仁市仅有的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省级示范单位”村之一。
1.2.2.3走联合发展之路。2014年,由县财政补贴38万元,扶持常青、国礼、华康等3家专业合作社和贵州武陵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租赁贵阳龙福春茶文化广场门面,协同建设贵阳“梵净山茶城”思南茶叶营销专区。2013年9月县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以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宗旨,以联合和合作为纽带,积极为会员提供指导、协调、服务、维权等服务。
1.2.2.4整村流转土地。大坝场镇小德浩村“聚心农场”成立于2013年,按照每年田200元/667m2、土100元/667m2的价格,先期流转26.5hm2连片土地,建立农业园区,正逐步流转91.3hm2田土、21.3hm2荒山草地,全村土地流转率已达到100%。目前,农场已建成生态养羊场2个,完成存栏基础母羊260多只。建成养猪场1个,开办便民服务商店1个。种植辣椒23.3hm2、优质水稻2.7hm2。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散户种植辣椒13.3hm2,发展水产渔业1.3hm2、养鱼3万多尾。发展模式目前正在全市推广。
2、山区培育农业产业化对策与建议
加快培育和发展山区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是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着力从以下方面推进:
2.1夯实产业基础,力争在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抓好生态茶、果蔬、生态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和烤烟、中药材、油茶三个辅助产业基地建设,搞好产品深加工。
2.2做强龙头企业,力争在增强带动能力上取得新突破按照“上规模、高水平、多层次、强带动”的要求,采取政府扶持、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和个人投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2.3发展专合组织,力争在提升组织化程度上取得新突破借鉴寿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成功模式,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促进龙头企业壮大,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实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目标。
2.4密切利益关系,力争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验,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经纪人队伍。二是健全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有序的行业自律机制。
2.5强化服务保障,力争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2.5.1创新方式加快土地流转。一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步伐,稳定农民土地预期,规避土地权属纠纷。二要赋予村级集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配权,探索由农户将承包地统一向村委集中再统一流转给新型农业经济实体的模式。三要建立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四要积极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促进土地有序健康流转。
2.5.2创新方式提高融资能力。一是创新信贷支持方式。各类银行要制定配套政策和具体举措,扩大信贷额度和发放专项信贷,全面推行以本县瓮溪镇为代表的林权抵押贷款做法。二是创新保险支持方式。保险机构应结合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的各自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三是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优先扶持示范性新型农业经济实体建设。
2.5.3创新方式保障人才和农技供给。一是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为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开展技术服务,提高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和覆盖率。二是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健全农业技能持证上岗制度。三要建立健全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四要营造农业创业和就业的良好环境。
2.6切实加大投入,力争在政策扶持方面取得突破
2.6.1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建议设立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兴建生产服务设施等项目。
2.6.2实行支农项目倾斜。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农业产业化主体承担的规模;整合各类支农项目,优先扶持农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规模经济实体,涉农立项要向新型农业经济实体倾斜。
2.6.3实施特别用地政策。对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因生产、经营需要兴建的简易仓库、生产管理用房、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用地,可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优先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济实体的农产品仓储、加工、包装等永久性基础设施建设;对创建养殖小区、农产品临时性收购等用地,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2.7推进标准化建设,力争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大力推行标准生产,按照各类基地不同产品,制定和颁发产品标准、质粮食经济论文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操作规程,力争大宗农产品无害化,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的产品绿色化,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有机生态产品,靠绿色化和有机产品赢得品牌知名度。
作者:张永江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农业资源区划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