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雕塑在景观设计中应有的美学价值
在景观雕塑设计的过程中,雕塑家应该要事先对雕塑的大小和尺寸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分析,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透光的处理和错觉的校正。景观雕塑在不同的景观中都是固定的陈列,所以,也就限定了人们的观赏条件,观赏者如果想要充分地体验到雕塑所带来的美感,领略到它的美学价值,就必须要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来进行观赏。人们最好的观赏距离是在雕塑高度的两倍或者三倍远的地方,这样比较适合全面的观赏,如果想要看得更加清楚一些的话,则需要到雕塑高度的一倍的距离比较合适,才能让观者欣赏到雕塑所带来的美感。
(一)雕塑应展现出的肌理美
肌理本来是指肌肤的纹理,而材质的肌理主要是指质朴自然的没有经过雕琢的肌理,也就是材质本身的肌理和略加雕琢的肌理,也就是点到为止的不破坏材料的天然纹理的雕琢,显示雕琢者高超工艺以及自然之美,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在雕塑造型中形体是最基本的要素,肌理依附在雕塑的形体中,隐藏着艺术家对于材料的感知和丰富的创造行为,对艺术家所发出的独有的对特殊物质的控制力。肌理是雕塑的语言,可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是艺术家制作雕塑的痕迹,传达艺术家创造时的情绪和思想,是雕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反应人们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情趣,肌理是雕塑和景观环境的高度统一,有时候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形式感的探索如果脱离了具体感受的营造,就难免舍本逐末。
(二)雕塑应展现出的色彩生命美
雕塑的色彩就是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心理审美需求,并且达到与景观环境相互吻合,使雕塑艺术充满一种新的精神,从而产生出雕塑的无限张力。雕塑的风格、规模以及材料都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利用自然材料的色彩和质感肌理以及天然的染色剂、漆料和着色剂,创造一种协调的色彩环境。雕塑的色彩蕴涵着生命的动力,为人们传达感情和暖意,牵引着人的思维和情感的变化,同时带来一定心理疗效,用各种手段来突破人们视觉上的秩序,使艺术家的创造有情感的意味和精神内涵。
(三)雕塑应展现的生态美
在雕塑的设计中,也参与到生态的保卫战中,利用自然的方法让雕塑进行“呼吸”,共建健康的空间环境。从生态系统的地方性特点上考虑,在景观造型中减少外来物质的介入,雕塑的材料尽量使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的材料,这样能够更好的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在雕塑的设计中,利用材料和适于气候的设计来调整温度、空气流动和适度,让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到雕塑上,减少人工照明,减少光对生态的污染,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雕塑的地点,位置和施工都应该考虑到对可再生资源的充分保护,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通过对生产生活垃圾的艺术构思,组织和整理创作出现代雕塑,既要表现出创造美,但也提醒公众注意环境的概念。使用无毒,无污染,可持续和可再生的材料和产品,减少环境和社会的损失,加强生物可降解或回收利用。雕塑周围种植树木和花卉,设计雕塑周围水循环,收集、存储和利用雨水,使雕塑设计成当地景观造型生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雕塑应展现在环境中的协调美
雕塑作品应具有朴素的生态观念,对自然、环境、生态的责任,以人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人与自然的价值观。一件有感染力的景观造型雕塑不但要有丰富而生动的形态,而且还要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主题,并不是概念的推理。成功的雕塑并不在于尺寸的大小,而是在于材料、技法和环境的共同融合以及整体的视觉美感,运用得当会锦上添花,反之则适得其反。景观雕塑的装饰性可以美化环境空间,满足人们心理对于美的需求,展现出景观设计作品的美感和赏心悦目以及雕塑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景观雕塑都是抽象或者半抽象作品,通过工艺性或者趣味性给绿地环境形成一定的装饰效果。
(五)雕塑应展现出的精神美
雕塑可以使作品的精神内涵发挥到极至并满足于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作者易于表达,观者易于接受。雕塑不仅体现作者的艺术理想和人生经验,注重生态原则和人类的视觉心理学,加强雕塑造型和环境形成的韵律感,还在符合人们需要的前提下,有利于安抚调整城市中人们心理紧张,唤起生命的美和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良好的景观城市雕塑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提高人的精神素质,还可以深入到公众的生活中,调节公众的态度,协调公共关系、公共文化,让人们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心理结构和心理因素发生变化,使人与人之间可以做到和谐的生活和发展,这也是艺术审美的最终目的。人文精神和环境的融合,就形成了人文环境,雕塑在景观中的作用,就是城市中的人文性的重要体现。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着景观中每一个理念,为人们传达着独特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起到导向和教育作用。比如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前,以京剧脸谱设计的雕塑《中国风》,它的理念定位在“民族传统,地方特色,时代精神”,重点强调了长安街作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形象大街的意义,不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和六律以聪耳”的和谐意境。
二、景观设计中雕塑设计的现状与思考
(一)雕塑设计的现状
1.对景观雕塑缺乏统一的统筹和规划在景观造型创意的过程中,没有对雕塑进行总体的规划和考量,没有总体的指导和思路,随意性比较强,并没有将雕塑作为景观规划的一部分来进行考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2.过分追求造型,缺乏精品和内涵城市雕塑缺乏新意,趋于雷同,数量众多,但是缺乏精品和特色,有的地方甚至因为出现垃圾雕塑而影响景观造型。在设计中,往往因为片面的追求雕塑的造型,而忽略了其本身的内涵和欣赏价值。有的雕塑虽然也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却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使雕塑失去了存在的艺术价值,而且,设计往往忽视了自身的特点,对本土文化不够重视,只是一味的追赶国际潮流,使雕塑的设计缺乏民族文化价值,流失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3.忽略了景观雕塑的生态作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景观造型设计及建设中,有很多的仿真型的假植物被广泛应用。各种假植物随意的应用在绿地上,对景观造型建设形成了很大的误导,不仅不会增加美感,反而会加快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中的景观造型及绿地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对这种行为,必须加以限制。
(二)雕塑设计的思考
随着艺术的逐渐市场化,我们对于未来景观雕塑的发展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未来的景观雕塑创作中,需要不断的提高思想水平和对生活的分析洞察能力,充分的发挥创造力,使景观雕塑艺术得到可持续发展,在发挥艺术品质和创造力的同时,还应该要注重生态的建设,在设计中增加自然的因素,结合自然就是尊重自然,利用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因素,增加雕塑的功能性和审美性。所以,未来的景观设计及雕塑设计中,将不再单纯的停留在表面的美丽上,而将更加注重设计的内在美,将生态价值和生态美从形式走向功能与内涵的统一。结语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景观造型和雕塑本身是互为依存的。艺术产生于语言的结束之处,在这一点上雕塑是极其显著的,雕塑的价值就在于它内容的深刻性、视觉的愉悦性以及随之而来的体验的丰富性与持续性。和一切其它艺术一样,雕塑作品的真正价值来自于文化意义上的进展和推广,没有对雕塑本身规律深入矿产经济论文的理解和探究就失去具有创造力的可能,这种探究包含感知各种直接与间接的相关事物,对传统的学习和分析,形成景观雕塑特有语言以及表现技法。
作者:赖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