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国际化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国际化背景出发,全面阐述了高校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道德建设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开展高校道德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对国际化背景下高校道德建设的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际化;高等学校;道德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高校道德文化建设的国际化背景已经形成。在这一背景下,高校道德建设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如何更好地开展道德建设成为目前各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们先讲一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开展道德建设的意义。
1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开展道德建设的意义
总的来说,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开展道德建设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道德建设能够促进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大学生作为国际化人才,应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我国历来崇尚儒家以德立国的理念,道德教育在传统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化的大学生首先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先立德,再求知做学问。可以说,思想道德修养是国际化人才应当具备的一项核心品质。国际化的大学生要传承民族精神,实现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沟通和传递,保持一颗博爱感恩的心,具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世界公民,大学生更应在传播本民族优秀文明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世界各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为服务于国家和世界的精英。(2)高校道德建设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崇高的信念理想。高校道德建设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时时刻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言行,沐浴在良好道德氛围内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国际化背景下高校道德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1机遇国际化背景下,高校的道德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高校道德建设的环境实现了开放式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互通日益繁荣,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的发展格局。中国的经济实力逐步加强,奠定了高校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各国之间的文化互通,奠定了高校道德建设的思想基础。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高校道德建设实现了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的大发展格局。二是高校道德建设的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多元化文化的不断碰撞,拓宽了高校道德建设空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西方道德建设的精髓丰富了高校道德建设内容,增强了高校道德建设的文化含量。三是高校道德建设的空间不断拓宽。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思维空间不断拓宽,促使大学生在保留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精华。2.2挑战一是影响了高校道德建设的环境。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道德建设的文化环境呈现多元化、竞争环境激烈化、信息环境复杂化的特点。二是影响了高校道德建设的内容。高校主流道德价值观念被弱化,文化指向不明确,在道德领域存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
3国际化背景下高校道德建设的开展策略
3.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国际化背景下高校道德建设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升大学生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抵制各种消极思想。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高校道德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明确前进的方向,产生强大的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只有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才能使国家永葆共同奋斗的理论基石,使高校明确道德建设的方向。其次,自觉抵制国外不良思潮。目前,一些国外的不良思潮对我国高校道德建设工作造成了强烈冲击,这些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个人主义等。这些不良社会思潮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的思想,使大学生对社会主导价值观产生疑惑,价值取向产生偏颇。高校道德建设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看待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实质,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用正确的观念认识现实和历史,认清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同不良社会思潮作斗争。3.2丰富高校道德建设的内容(1)提高道德文化自觉。高校道德文化自觉是高校进行德育的神圣使命,也是大学生新的必备素质。首先,文化立场要明确。面对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如何处理,在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冲突论”与“和而不同论”这三种理论最具代表性。笔者认为高校道德文化建设应遵循“和而不同”的教育理念,在国际化背景下,承认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寻求和谐共处。其次,要加强文化意识。高校道德建设要随时应对各种文化的挑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面对问题,更新观念,尽快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文化选择意识、文化批判意识和文化整合意识。最后,要彰显文化个性。高校道德建设要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因地制宜,从办学理念、校园建设、课程设置、服务宗旨和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建立适合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本校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要加强中西文化间互通。在国际化背景下,高校的道德建设要突破“政治”束缚,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和借鉴各国的道德文化精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校要弘扬我国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发扬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大学生必须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道德文化,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要充分吸收西方道德建设中的精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例如,西方奉行的人道主义思想,就以一种比较进步的思想文化,它的核心是“博爱、自由、平等”,对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又如,西方道德中崇尚仁爱的思想,虽然与我国的公德思想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西方很多人士对于慈善事业非常热衷,其思想境界和仁爱之心可见一斑。因此,在国际化背景下,高校道德建设要中西结合,中西合璧,培养出兼具公德和私德的现代化人才。3.3净化高校道德建设的环境(1)要净化高校的网络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高校道德建设中,网络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它不但能开拓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拓展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其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垃圾信息乘机而入,给高校道德建设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辨别能力一般,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害,甚至导致自身道德价值取向错位,弱化了传统道德意识。因此,就必须要对网络予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首先要积极预防,加强网络“信息关”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减少和避免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危害。其次,要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御不良网络信息的能力,提高其鉴别能力,使其有针对性地吸收和借鉴网络信息。(2)要强化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只有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才能有效净化高校道德建设的环境。校风体现了高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良好的校风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全体师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广大师生注意自己的言行,还能形成一种规范力量,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引领和约束作用。教风是全体教师文化、思想以及人格的整体表现,优良的教风是促进高校不断发展的动力,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保障。学风是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表现为积极钻研学问、科学,对待学习求实求真等,是引导大学生约束自身思想的内在保障。3.4开发高校道德建设的载体(1)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占领高校道德建设高地。在高校道德建设中,高校要善于运用网络这一平台,不断探索利用网络向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逐步增强网络在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利用网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上道德建设活动,提升道德建设的影响力。例如,将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以图片或者故事的形式在网络上展示;在网络上开设道德建设贴吧,就道德建设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在网络上开展道德文化知识竞赛等,以此丰富高校道德建设的形式。(2)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体验生活的真谛,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3)美化高校的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高校的文化底蕴,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高校人文景观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学校的人文景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道德的熏陶。
4结语
在国际化背景下,高校道德建设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只有在充分的继承和发展本国传统的道德文化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精华,博采众长,才能实现高校道德建设的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夏兰.高校道德建设的教育应对策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王静.“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J].商情,2011(18).
[3]董健,王立东.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内蒙古部分高校为例[J].职大学报,2014(3).
[4]何睿.“中国梦”背景下高校道德建设的探索[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5).
[5]李伟红.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关于当前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精神文明导刊,2011(5).
[6]殷冬玲,朱镜人.现代新型“关系本位”德育下的高校道德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2014(6).
[7]杨青.民办高校政治生态与思想道德建设耦合机制探赜[J].教育科学文摘,20项目管理论文15(5).
[8]伍志燕.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探究——基于贵州六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
作者:王薇 单位:常州工学院港澳台办公室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食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