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协同创新是指整体各要素间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创新过程的活动。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协同创新是解决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有效措施,是提升高职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运用协同创新的理念与措施完善实践教学过程,优化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可以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培养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把开展实践教学作为重要工作,就是要借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培养职业人才的指导思想就是创新。相比其他院校,高职院校更注重与产业结构、行业现状、企业布局等相适应的办学思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努力培养出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协调一致的专业型人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教学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体制已逐渐成形,众多的高职院校依据自身的客观条件,把实践教学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不同教学环节推出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累积,各院校经济类专业基本都能在教学环节中组织学生参加“学期认识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并创建税务或财务类综合模拟实训室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就是要进一步地巩固和深度地整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没有较好的师资、实训条件以及校企之间的合作基础,使实践教学面临着重重阻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也将很难实现。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对促进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普通的公办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的配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深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培养专业型人才、推进实践教学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1.实践教学师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目前仍有许多高职院校忽略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实践教学的师资普遍匮乏。再加上目前的教师大多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缺乏实践的历练。而教师评定职称的标准没有实践教学的相应标准,既有高学位又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相对贫乏。另外,懂理论有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也是政府部门、大型公司等非教学单位的重点选择对象,这也加剧了高职院校实践课师资的短缺,使实践教学质量无法保证。2.实训基地资源不足,学生实践需求满足高职学生要想在毕业后的短期内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高职实践教学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做好实践教学,必须有相应的硬件环境和必要的软件支撑。“硬件环境”是指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保障。高职院校要想经济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快速进入角色,势必需要较多数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实训和实习。然而各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速度普遍落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硬件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有场地和相应的财经教学软件,很多院校都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校内实训条件短缺,校外实训基地也不乐观。大多数合作企业没有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得不到企业的支持,实践教学只能在校内进行,校企合作不能走向深入,学生的实践经验就会大打折扣。3.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有待加强高职院校应从多角度、多方位对实践教学进行管理。如对实训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监督、对实习实训经费的掌握、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等。高职院校的人、财、物也大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系(部)不能对实践教学中所需要的实训室仪器设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习实训经费、实践教学基地等进行合理调配,因而对实践教学质量不能客观分析和评价。还有很多院校让即将毕业实习的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由实习学生自我自觉约束实习实训,毕业前给学校交份由某单位盖章的实习(实训)报告即可。这种“放羊式”的做法缺少学院层面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毕业生实习(实训)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二、提升高职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它是指通过整体各要素间的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创新过程的一种活动。借鉴“协同创新”的做法,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摸索出新的经验,理清工作思路,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层面、加强校企合作层面、教师之间协作层面以及师生之间互动层面协同创新,学校内部与外部投入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等方面齐头并进,以期更有效地实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进一步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进行协同创新,以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成果。1.“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协同创新高职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有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即高学历、高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决定因素,为高职学校实践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在教育体系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对教学质量也发挥着决定作用。针对实践教学来说,高职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既要具有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专业方面的新型技术、新型工艺。因此,建设一支既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素质又具备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实践教学发展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可以从校校交流、校企交流等几个方面入手,要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普通职业院校可以邀请实践教学水平较高的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中有经验的一流教师为本校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传授上课的经验,并且激励这部分教师自身努力,使之能够逐渐成为本校实验实训、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优惠政策为导向,进行一系列顶层设计,吸引企业从事经济工作的高层管理工作者到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教学工作。在“双师型”教师协同创新方面,还可以鼓励年轻教师多参加社会实践,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与企业进行协同合作。比如到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中小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进行社会实践,参与管理咨询公司、代理记账、财务分析、金融投资项目运作,拓宽实践教学历练的环境,运用自身学识和假期上的优势,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又可以为教师储备专业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2.加强校企协同创新,解决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问题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普通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及引进高技能型人才以外,还需要在校企合作方面加大力度。企业的支持,是普通高职院校达到示范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在整个职业教育的办学过程中起着主导和核心作用。因为企业很有可能在政府的支持下,除了提供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备设施外,同时还提供经费、师资、管理和考核等。普通高职院校与国家级、省级示范院校或骨干院校在很多方面都不具有可比性。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做法是,从“协同创新”这一理念出发,加大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刻苦钻研、不断进取,同时争取更多的企业帮助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寻找新的发展空间。3.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协同是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是系统论运用到教育领域的思想表现,协同创新理论对实践教学提出了要开阔思路的要求。学校之间、校企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要有更多的交流,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成果。通过总结实践教学多年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企业的支持与配合以外,实践教学工作最常见的手段大多体现在学校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研究发现,在高职学院扩大招生规模以后,经济类师生比一般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其所教学科也不会一成不变,也很难有专门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因此,实践教学中新老教师的传承就很有必要。经验丰富的教师要将经验多传授给经验不足的教师,让新教师多学习一些间接经验,尽快提高新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水平。此外,实践教学也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对于安排在校内实训室进行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师要把趣味性、娱乐性贯穿于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使主动学习成为大多数。在建设出台人才培养方案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训课程的内容也要结合企业工作任务。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已在多个环节进行过相关的实习实训活动,对工作内容在实习岗位上短期内就可以胜任,这时的师生互动学习,更多地要体现在顶岗实习教师对学生工作过程遇到的人和事方面的相关事项进行指导,使其在校企合作单位或其他单位实习过程中感受到工作的快乐,为其毕业走上社会,顺利参加工作奠定基础。总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学校之间、校企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协同,可以较好地解决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瓶颈。本文以协同创新理念为视角,通过对高职院校经济类课程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进行研究,借助实地调研、政府对院校扶持、院校之间合作、专业之间学习协同创新等方式,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协同创新活动,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推动高职实践教学建设发展,优化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高职教学质量,为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志林.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52-55.
〔2〕刘纳新,刘茂盛.财经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110-113.
〔3〕孙兵.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科技创新的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9):32-33.
〔4〕原源.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5〕王宪明,李烨.经济学视角下高等学校协同创新的战略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24-29.
〔6〕刘丽群.基于专业技能抽查的高职旅游专业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J〕.知识经济,2015,(20):177-178.
作者:王鸿艳 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资产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