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构建适应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培训体系的思考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要求和教育特点,结合会计职业的社会需求和专业特色,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培养,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行会计专业教师“双证书”制度
在教师取得教学岗位资格和职称的同时,还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考取会计职业系列的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执业资格证书等。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证等社会职业资格证书。这样的要求,一方面,可以让会计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必须去适应和学习会计职业知识,掌握最新的理论和知识动态,熟悉目前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从而为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提供基础。
(二)实行课业课程轮换制度,保持教师岗位的竞争性
在本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实行课程轮换制度,每位教师在3-5年内固定讲授的课程,在下一个教学期间内进行一定的课程调整,是每一位教师不完全固定在几门课程的教学上。这样,一方面强制性要求教师必须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在教师之间建立一定的竞争机制,有轮换、有评价,从而提高专业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建立校内会计专业教师兼职基地,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
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社会兼职,并在校内建立社会兼职工作地点,鼓励教师将兼职会计工作带到学校来,指导学生协助教师完成会计兼职工作。一方面,这种社会兼职可以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另一方面,这个兼职的工作地点也是学生的会计岗位技能实训中心。这里的管理和要求与课堂完全不同,学生可以在这里接触真实的会计业务,同时通过老师的指导完成工作,可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可以更快的适应岗位要求。
(四)建立会计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会计这个行业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会计为适应社会需求将不断发展、变化。这也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的学习是一个不能停息的过程。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会计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
1、要求教师必须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随时掌握新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变化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养是财政部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而开展的职业教育培训,每年进行。培训的内容多安排为一年内的政策变化、理论更新、技能调整、职业道德培训等内容,通过这个学习,可以让教师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会计行业的最新动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跟上社会需求。
2、建立会计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制度
对于新教师,尤其是没有会计岗位工作经验的教师,要根据情况安排其到企业会计岗位顶岗工作半年以上,通过这样的途径,可以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师的社会工作经历,提高会计岗位实践能力。
3、建立会计专业教师的短期培训制度
为了更好地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去更高水平的院校会计专业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学校应定期安排每位会计专业教师外出到高校进行短期培训,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和教学环节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院校,为教师的自身发展和专业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知识支撑。
4、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对专业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中,应该采取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一方面消除教师的内心抵制情绪,另一方面可以生动地展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这样的教育,对于教学工作开展,对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都是必要的。
作者:周晓萍 柳玉民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本上采用“专业课程+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的组合模式。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顶岗实习流于形式。由于会计资料的保密性、会计工作的技术性和会计岗位本身容纳人员的有限性等原因,实习单位不愿意让学生过多地接触会计资料,往往只安排实习学生做一些基础的会计工作,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并不能涉及会计本质的操作,使得会计顶岗实习流于形式。第二,校内模拟实训教学缺乏有效性和系统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内模拟实训通常包括“基础会计实训———商品流通业会计实训———制造业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实训项目,但是,在模拟实训过程中,根本不能体现会计的职业判断力,并且会事先设定各种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学生丧失了锻炼职业判断能力的机会。第三,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缺乏能动性。在组织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以及校内模拟实训过程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能动要求被教师忽视,并且依然在课堂进行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钩,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依然是不知所措。
2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2.1代理记账机构的服务对象和开展的业务范围符合高职学生的需求。对于代理记账机构来说,其服务对象通常情况下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其业务范围主要涉及:接受委托组织开展会计核算;接受委托进行纳税申报工作,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资料、缴纳税费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主要是中小企业,主要的业务包括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因此代理记账机构的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符合高职学生的需求。
2.2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进行真账操作。代理记账实践教学模式体现在校内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会计训练,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的一线会计人员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自身的会计专业胜任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3教师可以到代理记账公司兼职。教师在代理记账公司挂职锻炼,接受企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向学校传递最新的企业资讯,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4引企入校有利于代理记账公司的发展。目前代理记账机构的人员素质和水平比较低,多数代理记账机构为达到成立条件而寻求具备会计师职称的人员挂靠,并且代理记账人员仅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一般学历比较低。学校的教师大多具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资格证书等,且教师经过多年轮岗教学,综合知识丰富,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另外,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实训场地,在代理记账过程中,学生、教师都可以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代理记账公司的办公成本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业务量,彼此之间实现了互利互惠。代理记账机构的业务很少涉及到税收筹划的问题,学校有具有丰富税法知识的老师可以进行税收筹划,扩大业务范围。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引进代理记账公司进校园是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下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校、企业、学生在校企结合中找到共同点,实现“三赢”:对企业来说,一方面运营的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学校而言,免费为老师进行培训;对于学生来说,财务公司将不同类型企业的账目资料提供给学生训练,在学生与岗位之间实现完美的对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真正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另外,财务公司为了开展日常业务,通常情况下会需要大量的初级会计从业者,在这种情况下,为校企合作及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3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1统一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和学校的教学效益。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区别不能集中在经济效益方面,需要重视实训教学的职能。从本质上来说,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企业实体,其生存需要以经济效益为基础,只有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存与发展才有可能,进一步确保学生实训的顺利进行。
3.2实训基地经营管理与学校教学管理统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教学实训是一条线,公司经营是一条线,属于双线运行,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协调机制。对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业务运行和实践教学,如果学校管理过严过死易扼杀活力,若放任自流又易导致迷失方向、停止不前。
3.3企业会计师与专业教师的工作统一。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实现工作团队的“无界化”,必须建立学校教师与会计指导人员身份融通机制,鼓励校企双方人员的相互聘任和兼职,即企业的会计师和会计主管不仅要承担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还要全程参与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学校专业教师也要进入实训基地,工作业绩由实训基地考核。
3.4课程实训和企业岗位任务统一。高职会计专业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岗位、记账岗位、纳税岗位、成本会计岗位、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会计核算能力,而这一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课程群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主要包括由基础会计实训、商业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纳税实务等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建立校内代理记账公司,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无论是单项实训还是综合实训都是真账的模拟实训,将实训课程与真实岗位相统一。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引进代理记账公司,同时以此为平台,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通过模拟真账与实战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岗位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对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
作者:王磊 张海晓 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