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研究

[摘要]高等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进一步贯彻“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实践,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从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目前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展开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教育改革;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形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它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和重大战略意义,已被各大高校普遍关注和认同[1]。因此,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2]。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主导力量,在教学和实践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经历了四个重要的阶段。1998年,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随后清华大学在1999年成功举办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标志着我国高校开始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萌芽并逐步发展起来。2002年,国家教育部把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重点院校确定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表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2010年,教育部出台3号文件指出高等院校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3]。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化改革的九项重要任务,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通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雏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创业期”[4]。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思想上存在误区。大部分学校的教师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开设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既占学时,收效又不高”;部分高校的管理者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还不能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流,有效资源投入不足等。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入的理解,因此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还很缺乏。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从中央到地方再到高校都没有形成内在的、树状的链条式管理程序[5]。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没有设置学科与专业,致使很多高校还在“理念”层次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被真正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同时,一些必要的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的政策和管理制度还很缺乏,致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都很难保证。三是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和手段相对匮乏。高校要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很多方面进行投入。从师资方面来看,目前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非常短缺,同时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在多学科性质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很难满足需求。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方面来看,很多高校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来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再加上没有场地、资金等外部资源保障,这就导致很多高校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三、构建高等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

(一)总体设计思路(见图1)

(二)构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教学体系

1.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一个基础环节。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设置有机衔接、依次递进、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体系。一是设置“创业基础”“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公共基础课程,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获得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基本素质和能力。二是设置一些具有延伸性质的选修课程(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创业风险管理、工商法学、创造学等),以满足有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学生来选学。2.设置网络课程平台,拓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精品视频公开课,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解决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的现状,同时满足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需要。高校要重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在平台上适时更新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经典案例和前沿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从深层次上来讲,不是简单的设置一两门创新创业的课程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6]。围绕人才培养,教师应在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和实践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启发大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相结合。4.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围绕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探索依托于专业和学科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研究更新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比重。在教学方式上,加大小班授课量,鼓励课堂探讨和互动,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在考核课程的内容和方式上,探索教考分离和非标准答案的考核机制,注重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制定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与学业学分转换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创业热情。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放宽修业期限,允许保留学籍休学进行创新创业。5.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在知识结构和组成上应保持多元化,应由这样的队伍组成: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在本校有创业经历的各专业的兼职教师、工商管理学院与创业相关专业的兼职教师。同时还应鼓励学校的全体教师(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学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最后,在师资结构上尽量保持丰富化,聘请专家学者、社会各行各业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等做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

(三)构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践平台一是充分利用各类基础研究实验室和模拟创业实验室,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学生掌握创业流程,体验创业风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理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二是整合和利用学校的各类闲置资源,为学生开辟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等功能的场地。通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2.开展企业家创业论坛学校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有创业经验的校友、企业家来学校做创业报告讲座,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通过讲座将创业的艰难过程、创业感悟和创业的一般规律分享给在校学生,同时传授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用创业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欲望。3.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各高校根据“大创”项目实施方案,加强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别项目的管理和建设工作。项目申报要求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努力实现师生全员参与“大创”项目的计划中来。同时重点遴选一批创业意识强、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团队和项目进行资助,把操作性强的创业项目引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市场、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并进行一对一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确保这些创业项目能快速成长,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4.强化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创新创业大赛是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高校应积极举办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生通过各类大赛来展示创新产品或模拟创业,有利于学生了解创新产品的可行性和创业过程,同时在大赛的交流过程中也可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除此之外,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精神和风险意识等,为今后进入社会从事创业或各类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5.重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校外社会资源,不断增加和建设校外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实习实践的方式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相应的企业去实习、实践,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了解各类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过程。通过实习,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创立及运作流程,体会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掌握应对企业危机的办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建设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建立学校和各院系创新创业工作二级领导机制。首先,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入手,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创新创业运行机制。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应由学校一把手牵头,责任到人,通过二级管理对各院系实施绩效考核,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分工协作,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机制,使全体学生受益。最后,建立和完善监控系统,学校应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加大对各二级学院的检查力度,通过检查评估监控二级学院的执行情况,根据信息反馈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最终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稳步顺利开展。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1)制度保障。为有效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高等院校要不断完善和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创业项目管理办法、竞赛管理办法等)。通过各类制度的保障和监督来规范管理,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同时从宏观层面上来说,也有利于学校有效落实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2)资金保障。资金保障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非常有效的途径。各高等院校应划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专项使用经费,将每年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采用众筹的方式拓宽筹备经费的渠道,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创业教育各项经费落实到位。(3)校内外资源保障。高校面向创新创业学生不同程度开放校内外资源,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围绕开放式管理,学校对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重要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调配,实现资源的集中和优化配置,如预约登记制、后勤服务保障等。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手段,出台各类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和规章制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如学分认定、课程互选、专项资金等等,为学生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在教师激励方面,完善激励机制。高校要明确每一位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在年底各部门绩效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过程中将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如将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作为职称评定、岗位晋级的考核指标之一;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教师给予工作量补贴等。通过制度设计,提高全校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四、结语

高等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渐进式的复杂工程,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各高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文化课程、开展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的学习拓展到自主创新创业实践,将创业课程、专业技能创新、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实践平台,通过课程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欲望,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2]刘贵芹.转变观念完善机制更加有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Z2):10

[3]王大洋,卢秋婷.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性探究——以吉林省地方高校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48-149

[4]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

[5]李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D].大连理工大学,2014:43-44

[6]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5(21):36-37

作者:刘继秀 李佳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47055.html

    相关专题:网站文章代写 少年电世界杂志


    上一篇:剖析经济法的独立性
    下一篇:新闻受众猎奇心理综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