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一、人静时动型

即观察者是静止的,时间迎面向观察者移动过来。也就是我们常用的比喻时间像长河一样流过我们的感觉。由于是时间在朝观察者移动,显然走在前面的时间将很快成为过去,未来则总是走在后面。所以就有了“先来在前,晚来在后”的感觉,才有了“前”对应“过去”,“后”对应“未来”的概念。这种概念类型在汉语中是非常常见的。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史无前例、前所未闻、后起之秀、后继有人、瞻前顾后、惩前毖后、思前想后、前因后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等。在这些例子中,前都代表“过去了的”,后代表“将来的”。

二、人动时静型

即时间是静止的,观察者面向将来移动。也就是我们去拥抱未来的感觉。在这种模式中,很自然地,“前”对应的是“未来”,“后”对应的是“过去”。在汉语中,这样的例子有前程、前景、前途等,都是用“前”来隐喻将来的时间。

三、视角的双向性

在汉语中,关于“前”、“后”产生矛盾的例子还有一些,比如很典型的公交站点的问题。比如我们学校外公交站点叫做“四川大学站”,那么“四川大学前一站”到底是指还没有到四川大学那一站还是已经过了四川大学的那一站呢?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呢?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视角的不同,即视角的双向性。我们在表述“前”与“后”两种方位时,往往会有两种不同的视角,一种是“面向未来”,一种即“面向过去”。这在汉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我们面向未来的时候,未来在前,过去在后,我们这样表述:向前走,莫后退;前不着村,后不着地。而当我们面向过去的时候,我们往往这样使用前与后:上课前/后,春节前/后,一百年前/后。所以,现在我们回到“四川大学前一站”这个问题,若言谈者面向未来,便是指的已经经过了川大的那一站;若其面向过去,则是指还没有到达川大的那一站。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与言谈者的主观视角有关。了解了我们在运用方位词“前”、“后”来表示时间概念时出现矛盾的原因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在汉语中的一个总体使用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对我们用“前”、“后”来表示时间概念的情况稍加留意,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在上文中所说到的两种不同的隐喻概念或者不同的视角,在汉语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我们明显更倾向于“过去在前,未来在后”这种隐喻。除了上文中为说明“人静时动”时所举出的例子外,还有很多,如:前言不搭后语、前辈/后辈、前人/后人、以前/今后;前天/后天;大前天/大后天;前半天/后半天;前半场/后半场;前半夜/后半夜;开学以前/放假以后等等。而从“未来在前,过去在后”来看,我们则使用的较少,比如:前进、后退、我们要往前看,不能沉浸于过去等等,其数量明显要少于第一类。

究其原因,我认为民族传统起其中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文化中,对祖先、对传统,是极为重视甚至推崇的。孔子认为最好的治世是三皇五帝时期,就是我们现代人,说道明君,也是必称尧舜,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为后人甚至世界所称道。因此,人们习惯于面向过去,习惯于从过去的优良传统中汲取精华,也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迎接未来。正是受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的影响,我们中国人在用空间范畴中的前、后方位说明时间范畴时,形成了“过去在前,未来在后”的隐喻。而在英语中,同样也存在人静时动型与人动时静型两种认知方式,但是与我们汉语不一样的是,其运用“人动时静”这种认知方式明显居多,如:inthecoming10years;foreground。究其原因,其历史文化传统仍是主要因素。比如对西方影响深刻的文艺复兴,其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在此基础上,西方是极其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所以他们倾向于强调个人在面对时间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待时间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主动去拥抱时间,面向未来。这就与我们在上一段中提及的“中国人习惯面向过去”相反,西方人不会沉湎过去,他们着眼于未来,追求进步,追求变化。因此,导致了英语中对于时间的认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和汉语存在差别,他们明显更加倾向于“时间是静止的,而人是运动的,是人主动去跨越时间”这种认知方式。所以在英语里,常常是“未来在前,过去在后”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汉语中,当我们用“前”与“后”来表达时间概念时,有时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一些混乱。通过以上简要说明,我们对矛盾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内容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但是在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是否也要如此详细地解释这个“前”与“后”的问题呢?在我看来,这是不必的。对于留学生而言,这些太过于繁杂,不仅极为打击其学习中文的兴趣及信心,而且也并无太大实际功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即可:一、对于初级的学生,关于“前”和“后”,我们可以只讲“过去在前,未来在后”这种我们汉语中更加常用的方式。如需解释其原因,可以适当对学生说明中华文化推崇祖先,推崇传统的习惯。对于稍高级的学生,可能已经遇到了矛盾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尽量简单地为其解释清楚。二、我们在解释此知识点时可以从中西文化差异入手,让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好的了解,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语言和文化作为相辅相成的两方面,我们要学会适当地把其结合起来,运用得当,会使得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其任重而道远。作为汉硕专业的我们,首先必须有扎实的汉语本体知识作为基础,只有自己把汉语学懂、摸透以后,才能担当此重任。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有很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工具,再加以良好的教学技能,技巧,才能更好地传播汉语,传播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手段,为世界文化的交融和共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杨璐源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44925.html

    相关专题:工程师论文 中国老区特产网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培养途径
    下一篇:人性化管理对职业院校后勤管理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