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财务风险有着一定的危险性以及潜在性,有效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变成了所有公司组织经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部分,但是作为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内部控制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及研究。在中国,国企内的管理基础薄弱,在内控建设上有观念落后、执行力不强、内部监管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文章重点探讨在财务风险防范、企业内部控制上中国国企所欠缺的有关方面,并对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已经壮大、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仍有一个无法忽视问题没有解决,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仍然没有被切实解决,企业经营成本仍旧过高,其内部管治水平比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国外成熟企业欠缺。需要认识到的是,如果想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长久不败,国有企业应该制定一套现代企业制度。另外,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治的重心,确保企业管治工作顺利进行。
一、国有企业在内部管治、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在内部管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1、认识内控不到位
现阶段,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一部分国企对内控制度的认识有两种趋势:一个是部分人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治模式,习惯于制定几个简单的条条框框来规范化操作,并不去考虑需不需要改进成更先进、更科学的模式。另外一个是尽管大家都有意识应该进行改革、完善内部管治模式了,却会犯片面重视改革组织结构,没有到位地强化、跟进控制模式。让国有企业的改革跟微观管治体制相脱离。
2、内控体制不完善,内部管治力度不够
很多国有企业对内控理论的认识欠缺,没有很好地掌握内控管治内涵,规范化的操作没有被建立起来,工作不透明,让不少内控体制形同虚设。企业内控管治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奖惩、考察体制不完善。不管拥有多么完备、先进的体制,如果没有良好的考核、管控,就没法发挥出其自身的功能。另外,内控中应该有适当的监督活动,在必要的时候实现修正、完善。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内部管治的机构是国资委,但是因为不少国企领导人,其自身行政级别的问题,国资委没法在他们面前发挥有效的监督功能。
3、监督体制不健全,发挥的内审作用有限
不少国有企业监督体制是通过内审部门来实现其功能的,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内审单位属于财务部门或者与财务部门一起被同一个人领导。财务人员不是内控管治的评价者、检查者以及执行者。如果第三方不够独立、公正,就没办法实现检查以及执行的分开,会为国有企业内控管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一些国有企业虽然设置审计部门,但是其内审范围主要在检查纪检以及传统“财务监督”上,在内控体制上提出检查、评价以及管治上的建议主要依赖于中介机构的管治建议书。
(二)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
1、资金结构不合理,地方债务严重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显示,到2013年底,我国非金融企业已有14.2万亿美元的债务,远远超过美国,变成世界企业债最大市场。财政单位发表的《2013年1-6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上所列举的数据显示,进驻地方国有企业所需很大的融资,但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公告表明,一至六月份,地方国有企业已有24.26万亿元负债,同比增涨百分之十七点九;财务费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三。地方国有企业在2013年利润处于降低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一到八月,地方国企已经有4174.9亿元的利润,同比减小2.9%,利润总额同比减小的有十五个省份。依据国资委分析,效益减小的几个重大原因有企业市场变化力弱、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粗泛的经营模式;大型国有企业一般偏向于大规模投资,但是其主要融资的来源是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的杠杆率较大。
2、过剩的行业产能,产品竞争力欠缺
国有企业有产能过剩的境况。我过国企主要的几个行业有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开采、加工等资金密集型行业,2012年,我国的大型钢铁企业首次出现近十年的亏损。放缓需求、过高的市场分散度、过低的产品差异化都会导致钢铁价格的连续低弱,进而打击钢铁行业的发展。
3、减弱集中管治,有效内部管治欠缺
现阶段,不少大、中型国企内的层次比较多,其投资的权力实行层层下放的手段,切块使用企业的资金,没有统一的资金内部控制使用标准以及薄弱的财务管治导致没办法有效地监控使用的资金。公司没有完善、健全全面预算管治体制以及财务监管体制,财务单位没有参与管治经营决定。
4、落后的国有体业经营体制
在经营上,国有企业没有统一的经营目标、明确的战略规划以及经营质量标准。财务预算编制太随意,欠缺指导性以及科学性。控制流程上没有科学的审批权限设计,过于原始、单一的信息以及会计核算,没办法跟上会计政策的不断发展。加上亏损挤占了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以及自有资金,放大了资金紧张问题,导致减低了商业信誉,出现恶性循环。
二、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治、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完善、探索国企的监督、激励体制
作为国企的出资人,国资委要采取足够的监督措施,如监督国有企业统计职务消费、薪酬制度、离任审计、考核经济效益等等,严格核查内控的所有指标,制止国有企业的违规行为,对内控执行状况定期实行评价、考核和检查,外部监督单位如审计、税务、财政等应该分工合理,增强相互间定期的信息交流,实现合力、有效的监督。另外,还要积极创新、摸索激励体制,建立有效、科学的激励体制,才能鼓励高层管理人员完成内控所有职能。
(二)有条件的情况下,实施会计委派制
作为近几年试行的强刚性会计控制模式,会计委派制是把国有企业会计规划到政府的管治下,作为财政单位的外派工作者,进而国有企业会计单位能够不被本单位的高层管理者管治,进而正确、真实地表现整个单位经营过程,最大可能地避免国有企业高层管治中出现不正常支出。但是一旦没有处理好委派会计和管理者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到管理者的工作效率、积极性以及决策。管理者只有做到正确对待、解决在试行当中的难题,才能一步步适应管理新模式。
(三)合理设置控制活动
不仅要在业务源头,还应在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重点是控制货币资金。在会计角度上,所有经济业务都离不开会计单位,应该明确会计部门和各部门有关业务,以避免在管治当中出现漏洞,也方便会计部门更及时、准确、真实地反应资料,减少会计出现遗漏记录的情况。增强国有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即信息控制和人员控制系统。其中,人员控制包含考评绩效、资产记录和接触使用、票据控制、记录控制、工作流程、职责分离几个方面。控制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手工凭证、数据输出/录入控制、采取权限控制等等。另外,还应明确会计和出纳各自的职责,实现互相牵制。
(四)构建财务风险处理、预警体制
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报表相关的分析体制,做好负债率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分析以及月份流动性分析,完善年度会计体制、预警风险系统;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如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在财务监管风险中的积极功能。另外,国有企业还应该构建动态、全面、实时的财务预警体系,实时监控在企业经营管治中潜在的风险。利用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财务指标,全过程地监控财务实施管治,重视做好可行性分析以及投资决策。
三、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经济情况下,各因素的存在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治中的所有环节都存在财务风险,因此所有国有企业在财务管治中都应该积极研究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以及成因,构建完善、成熟的内控体制,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文霞.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机制[J].财会论坛,2007
[2]夏国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
作者:汪兴军 单位:襄阳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