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研究

【摘要】文章阐述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认为马克思通过对世界历史深入的研究,指出了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一是越来越细化的社会分工促使了社会的发展;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性原因。指明了是物质因素决定了历史发展,而不是精神活动。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分工;生产力;生产关系

马克思在关于社会历史的相关论述中,指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诸多原因,从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等著作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和扩大。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一、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普遍发展实现的,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发展是通过分工的逐步扩大和细化实现的。分工细化之后,人们从事的生产越来越单一,为了得到自己无法生产出的那些产品,他们必须主动或者被动的扩大交往,进行产品交换,当交往和交换行为打破地域限制之后,世界历史也就产生了。也就是说原始社会初期只是基于人的性别所作出的天然的分工,顺应社会需要而被更具社会性的复杂分工所取代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中,人们是按照性别角色、生理特点进行分工,此时人与人之间分工的不同只是基于其性别、体能等天生的条件,主要是根据其自然属性。但是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分工逐渐细化,其社会属性日益起到决定性作用。从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工可以看出,随着分工的细化,人们的社会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原始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那种原始的平等关系已经走向阶梯,取而代之的是不平等的关系。之所以说分工细化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不平等的关系,是因为随着社会分工的变化,不同的人所掌握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所创造商品的价值差距越来越大。随着分工进一步扩大和细化后,一个新的阶级——商人阶级出现了,这个阶级占有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资本。后来商人阶级变成了资产阶级,随着他们占有的资本和生产资料的数量的进一步增多,他们扩大自己利益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为了积累更多资本、获取更大利益,他们进行了内部的优胜劣汰。早期完成资本积累的那些资产阶级壮大之后,把手伸向了实力较弱的资产阶级,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了又一次的资本积累;他们还把没有财产的那部分人和破产的资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人与人的分工消解了人的主体性,把具体的人、全面的人变成了抽象的人、片面的人,在分工逐渐细化后,人们的兴趣、爱好被压抑,他们的主要行为活动都被限制在其分工所属的范围内的活动大部分都开始限于特定的范围。人们从事的劳动变成了一种异化了的劳动。“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1]“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2]在指出分工的消极后果即对人主体性的消解和导致劳动的异化的同时,马克思也指出了分工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他认为分工逐步细化之后,人们所从事的职业进一步固定,随着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升,整个社会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多,为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建立起了客观基础,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产阶级掌握了大量生产资料和资本,很多无产者不得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换取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分工会被消除,那时“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3]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性原因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推动了其发展,但是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马克思指出:“要对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局势进行一番有教益的分析,我们就必须诉之于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条件;而要了解这些条件何以成为它们之所以为它们,我们就必须考虑它们的辩证的发展。我们必须明白,一个社会的经济组织或阶段结构是怎样地相应于解决某一生产问题的需要而在演变着的,而生产问题本身则又是为该社会所具有的生产力的状态所规定的;并且我们还必须观察生产力的发展又是怎样地使得现存的经济组织——生产关系——成为过时,从而引起了进行社会根本变革的需要。”[4]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就是人在从事生产时所使用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它包括物的生产力和人的生产力两种。物的生产力是指工具、机器等产生的生产力;人的生产力是指人自身的劳动能力,它既包括人从事精神生产的能力,又包括人从事物质生产的能力。而生产关系就是在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之中结成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必须处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中,另一方面生产力要受到一定生产关系的制约。当生产关系能够满足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时候,社会历史就会以平和的方式向前推进,但是当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两者之间的矛盾就会表现为或者较为温和、或者较为激烈的斗争方式,此时在社会历史就会表现为革新或者革命斗争。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分析,马克思指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而且通过两者不断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三、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意

从以上对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介绍和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他在以追求人类解放为出发点的前提下,对以往的人类社会历史作出了深刻的考察,并通过细致的分析,找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分工的扩大和细化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都是一种物质层面的运动变化,都指明了是物质因素决定了历史发展。这相比黑格尔通过“绝对精神”的发展变化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52.

[2](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5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37-38.

[4](英)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何兆武、张文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7.

作者:范为 单位:中央编译局办公厅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43179.html

    相关专题:代写代发职称论文 战胜自我作文


    上一篇:临床医学的模式改革2篇
    下一篇:社群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