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供与需不匹配现象
依据已有学者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分析和对广东省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工作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国际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实践经验几近为零、实践能力差,企业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培训之后,其才能真正的胜任本职工作;此外,虽然不少学生顺利的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但是英语的听说写能力普遍存在不足,而无障碍的处理外贸函电、与外商进行洽谈等方面的应实践能力是企业更为需要的。因此,虽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数量的需求也在增长,但是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解决好“供不对求”这一结构性问题,就需要高校在培养人才上更加注重市场的需求,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匹配企业的需求,这样高校也能获得长足发展。目前很多高校、高职高专和技师院校都有设立国际贸易专业,各类院校应明确各自的培养方向。而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应顺应市场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即其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介于“高级学术和宏观管理型”人才的定位和“熟练操作技能型”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之间,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学习一定的国际贸易实际业务操作技能,使得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既能实践操作,又有一定的能力对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和预测。顺应这一培养目标,包括独立院校在内的各高校多年来不断积极探索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形式,其中不少独立院校都实行了中外联合办学模式。如广州白云学院在2013年招生计划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方向,3+1.5中澳学分互认双学位国际班)——这充分显示了其联合办学的实施,并且该措施已拓展到该校的专科院校。
二、中外联合办学培养模式的优势分析
2.1中外联合办学模式1995年我国出台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其充分肯定了中外联合办学的意义和地位,并指出中外联合办学是我国开展对外教育与合作的重要形式。2003年,国务院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这又进一步明确了中外合作办学原则——“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此后,不少院校积极开展并探索着中外联合办学,如中国桂林工学院与英国中英格兰大学联合办学、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方向)专业与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合作办学、南开大学先后与澳大利亚畜林达斯大学合作开展培养“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专业”和“医院管理专业”硕士项目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开展培养“国际航运与物流管理专业”硕士项目合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中外联合办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融合型模式,即由中外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由外方派遣相关专业教师来中方授课和由在外方系统培训过的中方教师进行双语授课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嫁接型模式,即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互认学分,通过“2+2”、“3+1”或“3+2”等学制安排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修满学分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松散型,即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我方授课,选派我方教师去国外进修,学生到国外进行短期学习和实习等手段,以此来实现教学与国际接轨的方法。2.2中外联合办学的优势分析2.2.1丰富教材、促进教学手段多样化和提升教学水平中外联合办学促进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外联合办学促进了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中外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上互相学习,促进了中外教材学习与分析,使得学校在教材选择上更具有参考性,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管理经验。如南开大学先后与澳大利亚畜林达斯大学合作办学中共引进优秀原版教材162套。2.2.1提升毕业生外语优势、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并促进毕业生就业选择多样化首先,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具有极大的外语优势。该模式下课程设计中外语课程占相当大的部分,以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日联合办学为例。其前两年的课程设置中,外语课程课时量所占比例高达50%且有国外合作院校定期派经验丰富的老师过来为学生以外语为语言进行授课,这无形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外语听说水平。其次,中外联合办学模式在注重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具有国际化思维,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如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日联合办学的实习阶段中,其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等方面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同并乐意接收该毕业生实习。并且从后期的实习反馈来看,用人单位普遍肯定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强。再次,毕业生就业路径多样化。以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日联合办学为例,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有:赴合作方院校(日本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在国内参加专升本(或研究生招生)考试,继续学习;毕业后直接就业。另外,还有一种可能的就业途径是赴国外就业。此外,中外联合办学下毕业生的外语优势使其在择业时,可以在专业和外语两方面进行选择。若合作院校培养下,毕业生学习的是日语、汉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则毕业生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以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日联合办学为例,不少学生凭借日语优势以及专业优势进入到出口贸易公司、外语培训机构、福建富士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担任企业日语T-0专员、日语网站T-0优化师、日语搜索引擎优化专员职位。3.对中外联合办学下独立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我校正在努力尝试中外联合办学模式,目前开设中外联合办学的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会计。本文结合上述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能力的新要求和发展的趋势,以及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培养过程中“大、杂、乱”的情况,并借鉴国内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对我校中外联合办学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核心因素。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立足于培养能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既要具有进行独立思考分析经济动态的能力,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在知识体系上要具有多元化;既要懂得一般的国际贸易学科知识,又要懂得市场营销、物流等交叉学科知识,此外还应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其次,合理优化课程设置以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国际视野。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结合。适时地以培训、讲座和竞赛等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做好出国留学前知识、心理和素质各方面的训练,又可以突出自主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适当引进国外教材,循序渐进实行双语教学,在教授专业课程的同时创造外语学习环境。学校图书馆引进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权威教材作为辅助教材,针对双语教学授课速度,保证授课内容含量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创造良好的外语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中心,实行分阶段教学。新生入学前两年按照外语专业标准培养,加大外语课时量,提高学生外语水平。从第二学期开始,在专业教学中,采用原版教材,逐步地加大外语的引入量,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逐渐引入美方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这种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复合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四,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通过国外访学,引进较为先进的案例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教师互访,吸取各种信息资料,了解各种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共享和探讨教育观念,助于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有机会更好地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建立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并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第五,着力引进外籍教师,合理配备师资。国际化时代要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优秀外籍教师的引进,不但可以直接带来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也能使我们了解国际教育研究动态,也为我国教师、学生的提供良好的外语环境。
作者:孙紫玉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