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是美国管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英国战略管理学教授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中率先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却是影响高职院校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任何一座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必备的能力。一般认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高职院校独有的、难以被人模仿的、在其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形成并深深融入高职院校内质中支撑着高职院校的竞争优势,是高职院校在竟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笔者所认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高校以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前提,同时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加强产学研结合并注重协同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长,只能使高职院校在短期内保持核心竞争优势,要使高职院校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促进由外延向内涵的转变。在激烈竞争中,高职院校要在发展过程中排除诸多因素的困扰,就必须在内涵方面多创造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影响下,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快,取得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高职院校的发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外延发展而轻视内涵发展,表现出来的不足也逐渐增多,并对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1.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路线和目标的构想,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往往会导致办学混乱,不利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长远的发展。教育理念与高职院校的每一项活动都密切相关,高职院校要想增强自身的实力,办大办强,就必须制定科学的教育理念。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过分注重自身的眼前利益,办学观念落后,一些高职院校只局限于学校的“小天地”,实行封闭式办学。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因为控制力和实施力度不够,即使制定了科学的教育理念,但没有实施,没有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2.教师素质整体不高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是其人力资源的主体,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对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至关重要。但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并不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利益的诱导下,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节省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只注重招聘可以利用的优秀教师,不注重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和福利待遇的提高,造成了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很多教师孤立地搞科研,过分地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认知创新、轻视实践创造,不仅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离,还阻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3.产学研未能有效结合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硬件设备落后,缺乏高端科技,用的都是先前陈旧的机械设备,实训基地差,产学合作的动力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的,企业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的情况却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也仅仅停留在少量的项目支持、实习基地的提供、安排学生实习等方面。这种合作,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4.缺乏协同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是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进一步解放科技生产力、培养尖端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缺乏合理的协同创新理念;第二,学校内部各学科之间隔离、孤立发展,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第三,教师之间孤立地研究科研,缺乏交流和合作,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程度低,学校之间信息交流少,高校之间不愿协同创新。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独特优势的培育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制定科学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支配着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一个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精神支撑。高职院校首先必须制定科学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支撑,对人才培养和办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在学校办学上,要求校长必须以创新和前瞻的办学理念来规划和确定学校的办学定位,紧紧抓住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事求是,坚持“满足服务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确立了科学的办学理念之后,还必须要落实到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将理念落实到实践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提高全体教师素质
有效提高教师素质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要想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要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第一,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第二,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鼓励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科技攻关等,使科研贴近工程实际,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实践基础。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创新实践能力,坚持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建设,加强专业课程的设计能力和课内外教学的实施能力。
3.坚持产学研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首先,必须加强对产学研结合的宣传,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学校和企业的市场意识、产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走产学研结合的自觉性。其次,推动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人才的相互流动,高职院校同时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大学创业园或科技产业园等。如广东省教育厅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广东高效热泵技术应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攀钢建立“企教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4.加强协同创新
高职院校要加强协同创新。第一,要创新协同理念,建立资源共享体系,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第二,协同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协同、教学资源协同和管理协同等。第三,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学校内部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隔离,促进跨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并且将目光更多地投入到学科的边缘和交叉地带,寻找创新切入点。
作者:钱俊雅 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