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入校后,很多学生的体能都不达标,这已经成了高校体育教学难题。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文章对大学生体能素质不达标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地对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能素质;大学生
大学生体能素质的优劣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且与国家复兴事业的开展密切相关。鉴于当代大学生体能素质不断下降的情况,大学院校要基于“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一、大学学生体能素质不达标的原因
(一)大学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大学对体育教学重视不足,体育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到高中阶段不重视体育教学情况的影响,学生进入大学后体能素质普遍较低,且有不断下滑的趋势。另外,在不健全的体育规章制度的影响下,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困难重重。
(二)大学生缺乏锻炼意识,未能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研究发现,男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参与积极性要优于女性学生。另外很多学生虽然知道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但是却缺乏对体育锻炼可以提升体能的正确意识,因此导致很多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缺乏,虽然参加了各种社团进行体育锻炼,但只有少数学生了解这是增强体能的重要手段。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大多只重视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体质的改善,很多学生都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意识,未能认识到只有体质提高了才能有效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未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导致其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三)体育选项教学模式单一
大学体育选项教学模式十分单一,仅重视个别几个体育教学项目,很多学校都是只重视理论教学与运动项目的技术教学,并且学生确定学习某一项目后,就只能单一的学习该项目,无法更换其他项目。因此,学生便喜欢选择轻松的、容易考过的项目,从而忽视了项目对体能素质训练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学生的体能素质无法提升。
(四)大学校园缺乏相应的体育配套设施
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增加招生数量,使得校内体育锻炼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高校对体育场馆的维护、建设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硬件设施老化后不进行维修、更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能素质的途径
(一)强化高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应贯彻落实政府制定的体育发展政策,摒弃“强调专业忽视体育”的传统观念,促进体育学科地位的提高。其次,高校应加强体育教学工作检查力度,确保学生可以得到正常的体育教育。最后,高校应该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完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课程管理的科学化及系统化。
(二)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首先,高校应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学习的项目,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高校应提高对基础体能课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基础体能的锻炼为学生的综合体育运动能力奠定基础。另外,高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改善与提高。在教学时教师应适当调整体育教学策略,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三)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
首先,高校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项目提出的要求,并对学生喜欢的、建设标注低的项目场地、设施进行积极地建设,满足学生需求;另外,要提高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其次,高校要加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对现有的体育俱乐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实施内部和外部协调的俱乐部管理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体能素质。
(四)增加体育教育经费,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高校应根据大学发展情况,适时增加体育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做好体育设施建设及资源的合理开发。为学生的体育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为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使学生有环境、有条件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
三、结语
高校只有坚持教育部门制定的体育教学方针、完善体育教学方法、增加体育教学建设经费等,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科明.浅析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J].知识经济,2014(22):116-117.
[2]李元伟.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6(2):110-111.
[3]李伟.当今大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与优化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33):76.
作者:尹文芳 单位:成都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