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生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
(一)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对马克思大众化的影响。习近平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发展好维护好党的建设。党的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党必须完成的的重大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形式主义方面,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知识,应付场面不求甚解,习惯于造声势,抓工作不讲实效;官僚主义方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愿意深入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享乐主义方面,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求逐利,贪图享受,满足于现状,不立新目标,缺乏新动力;奢靡之风范方面,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作风不检点,道德败坏,信仰缺失,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面对党风问题,共产党人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党的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执行,旗帜是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显著的,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保证。
(二)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它关系到人民利益和反映群众疾苦,是我们当今社会值得关注问题。在教育方面,由于城乡差异、地区之间资源分配不均,会导致上学难、上学贵,还会出现教育乱收费情况;在医疗方面,因为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导致人们都奔波大城市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由于制度制约,以养老和医疗为主社会保障未形成真正意义全面覆盖,社保内容单一,参保人群受限;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人民生存发展,普通农民工就业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以上这些问题影响人民生活,也会阻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不利于社会和谐,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民生视角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调整好利益机构为大众化创造良好认同机制。制度建设是解决民生的根本保证,要努力完善各项社会建设制度和政策制定,把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建设重点。形成相对完备制度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加强群众对政府监督,增强人民群众主体能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袭击改善民生问题,使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满足认同,进而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二)加强党风建设,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从而增加马克思主义认同感。新时期加强党风建设,转变工作态度,宣传和贯彻政策的价值取向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增加对它认同感,进而从根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从民生出发,最终落脚于人类解放,因此我们党要转变作风并且认真地学习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以民生为出发点,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贫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得到诉求。相信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做好事办实事,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都要通过健全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到人,推动有关方面形成合力,妥善加以解决。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三)改善民生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在改革开放中,才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的和谐社会理论,关注社会建设理论的民生问题等一系列关注民生问题的科学理论,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前提。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增加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才能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作者:蒋诗谣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相关专题:文章代写 金属功能材料 小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