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整课程内容与结构
课程的合理设置在职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有“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分属于两门独立的会计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与会计实际工作岗位脱节,这与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使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此外,原有“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与结构大多存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工作实际流程相脱离的弊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缺少职业教育特色。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较薄弱,缺少生活经验与实践认知,对理论不易理解和掌握,先讲理论后讲实务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均产生了消极影响,使部分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畏惧厌倦,所以“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与结构亟待调整。为了使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相适应,同时兼顾学生参加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需要,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起就将原有“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这两门课程按会计岗位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课程名称为“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分别在第二、三、四学期进行该课程共计180学时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该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上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
(一)课程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
整合后的“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以会计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为依据,综合分析了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学生的基本情况、培养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按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逻辑关系,确定与该课程学习内容相对应的工作任务,以确保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学生基本情况的有效对接,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课程内容的选取具有适应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建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其能胜任各会计岗位工作要求;其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各会计岗位实际工作所需的素质、能力、知识等要求。根据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能力分析结果,将课程内容整合成三大模块,以每项工作内容中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每一模块的教学项目,根据每一工作过程所需完成的典型任务确定每一教学项目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每一学习任务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如:模块一入门岗位能力(出纳岗位核算),包括“出纳岗位认识”、“库存现金业务核算”等子项目,其中“库存现金业务核算”工作任务包括核定库存现金限额、提现、现金送存等子任务。
二、编著高质量教材
教材质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鉴于公开出版的教材中尚未有成熟的“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专门教材,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组织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项目化校本教材。该教材在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内容,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项目教材编写模式,以会计工作流程为线索进行编制。该教材将会计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共设置了八个会计岗位群,具体包括出纳岗位、往来会计岗位、财产物资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资金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财务成果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每一岗位均以其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展示仿真会计资料→描述岗位具体任务→任务指导→明示岗位工作流程→按照流程处理业务→学中做,做中学→小结与上岗一试”的思路组织教学内容。该教材坚持以岗位为导向,以任务为引领,强调岗位业务处理流程和岗位职责,突出职业化;教材充分考虑与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的衔接性,将考试内容融入教材内容,既能满足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需要,又以完成岗位任务、掌握职业技能为目的,实现“证书、职业与学业”的融通;教材内容编排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岗位任务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材采用仿真会计资料,如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模拟业务处理场景,更具真实性、客观性;教材穿插学中做、做中学、上岗一试等一系列操作活动,学练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与高职的培养目标相冲突。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设置以仿真会计资料为背景的上岗试、教中做、做中学任务,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边学边做,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学习的系统性、科学性,保证了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将本课程按出纳岗位、往来会计岗位、财产物资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资金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财务成果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八个项目岗位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各种真实业务背景下的操作和训练,以强化会计职业能力培养。
2.任务驱动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任务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知识点更形象化、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出纳岗位核算中提现工作任务时,采用的教学流程为:展示仿真资料→描述具体任务→进行任务指导→列示任务工作流程→按流程操作业务→进行评价与小结→布置课后实训任务。
3.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内容设计时配套引用涵盖某企业一个月完整经济业务(包括原始凭证)的实际案例,这个实际案例贯穿整个能力训练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的同时,能提交一套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的完整的会计资料,体验成就感。
4.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在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将实训室模拟为企业财务科,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从事会计各岗位工作,熟悉工作流程。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出纳、往来会计、财产物资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成果会计、总账会计等角色,引导其分工合作,利用账、证、表实物完成整个训练项目中建账、制单、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强调会计工作中各岗位之间的联系以及会计核算程序,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采用多媒体辅之实物演示教学手段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快速展示每节课的工作任务及需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边讲边用实物演示操作过程,手把手教,使教学内容自然、具体、形象化;学生边听边根据发放的实物凭证进行演练,当场得到教师指导,师生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感受成功的喜悦。
2.运用网络等教学资源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实现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效果。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并建立合理的学业评价考核制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增加随堂实验课时,边讲边练,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完成后,还应集中五周左右的时间进行综合实训,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应达到1∶1,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岗、课、证的有效融通,同时也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应建立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业评价考核制度,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提高,顺利实现课程目标。具体表现为:课程最终考核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50%+终结考核成绩×50%其中:过程性考核(50%)=常规(学习态度、出勤、课堂提问、职业道德、自学能力等)×10%+课外作业×10%+课堂实验全套账务资料×30%;终结性考核(50%)主要是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会计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以上对该课程改革的粗浅体会,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财务会计人才,需要在已有的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课程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蒋兰芝 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