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的主要平台。因此,建设符合专业特色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有利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社会辐射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对应用型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研究了实训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焊接专业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焊接;生产型;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40-02
职业教育承担着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方面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校内实训基地承担了高职实践教学的大部分教学任务,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形成的主要场所,是专业教师施展才能和锻炼的主阵地,也是职业院校服务社会、行业的平台。近些年,焊接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但是对于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而言,也遇到了新的难题。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升学选择专业时,家长普遍看中的是一些未来工作相对“轻松”的专业,尽管焊接专业就业形势较好,部分家长和学生仍对焊接专业存在着一定的顾虑。如今,人才培养中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依托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满足社会生产和建设的需要。传统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以培养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而在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实训基地的作用日益突现,在实训基地管理中逐步建立起机制灵活、方法科学、手段先进、运作高效的管理机制,建设好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方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技能,缩短校企间岗位距离,促进应用型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招生“吸引力”。
1当前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训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近几年正是高职院校大建设、大发展的阶段,新增了不少新的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实训基地通常按照某一专业方向或课程划分为相应的实训室或实训区,进行相应的建设和管理。这种模式下,实训室、区的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造成了实验开出率不高、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现状,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1.1实训基地日常管理程序化
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与正常的教学时间同步,按照教学课表定时开放。学生在课余时间不能进行自主学习与实训,教学资源的使用率较低。
1.2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不规范
当前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实训基地由其所使用的系部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管理较为分散,管理方法不一、管理能力不齐,往往导致实训资源无法整合,设备使用率低、管理水平落后,产学研结合较为困难等现状。
1.3管理队伍建设不够
当前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主要以校内实训教师、教辅人员为主,主要是负责实训计划、设备维护、实验秩序和实验准备等辅助性管理工作。实训基地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无法参与实验实训基地体系、管理体制、实践教学模式等的改革,无法对更新实训设备提出可行方案,这给实训基地持续运行带来了一定难度。
2校内生产型焊接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的探索
2.1学校管理,提升实训基地服务
作为校内实训基地,仍应以学校管理为主,现代职业教育对实训基地尤其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条件有着新要求,不仅要能满足实训、实践的要求,更主要是能体现专业先进技术、新理念和科学化管理。学校统筹建设实训基地时,应先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划分工作、教学等区域,在合理选购必要的硬件设施之余,也要充分考虑软件资源。实训基地由学校任命系部或教研室负责人进行管理,选用具有一定教学和管理经验的人员组建管理队伍,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培训,较好地发挥实训基地在日常教学中功能和作用,提高实验、实训开出率,保障校内日常实训的正常开展。
2.2校企合作,构建学习型工作平台
实训基地应是校企合作、共享应用的主体,吸引企业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侧重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生产型实训基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学校应积极与合作的焊接企业联系,根据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例如:在新生中成立订单班,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制定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选派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学校教师参与组织,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零距离”。而作为教学工作的开展者和实施者,专业教师也应不断加强专业能力的阶段培养和再学习。学校专业教师的理论与企业技师的实践能力互相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形成理论新、技能强、水平高的双师队伍,这为顺利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提供了人才保证。
2.3大胆创新,推动专业实践教学
学生不只是在教室里上理论课,而要深入在车间里,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生产即实训,实训即生产”,让学生参与整个生产过程,实习指导教师将每项生产任务作为一个项目开展教学,现场讲解分析,解决图纸上和加工工艺上的技术问题。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过程,将“工”与“学”、“教”与“学”有机结合,使课堂直通车间,学习与就业顺利接轨,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顺利进入职业生涯,尽快向员工角色转换。学生只有在“融合式”的实训基地培养模式中,才能够真正感受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感知性与操作能力,真正突出学生在实训基地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4资源共享,拓展基地社会服务
学校教学资源更应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积极拓展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焊接专业技术性较强,每年都有省、市、行业等技能比拼,校内实训基地中,要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完成自我内在深化的动力。例如,按照技能竞赛的要求,划分竞赛训练区域,在平时的训练中,引入焊接检验等技术。对训练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检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反馈给集训小组进行分析,有利于技术的更新。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社会化培训、考核等服务,如对企业员工进行焊接技术培训考核、社会化的焊接技术培训、焊接职业技能考证、焊接产品质量检测等等。这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在人才培训方面的基础投入,同时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提高学校、专业的知名度,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结语
实训基地资源在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基础,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实训基地管理中,要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创造和谐的管理氛围,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确保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行,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新华,杨兵兵.高职院校焊接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45-46.
[2]黄清.探析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27-28.
[3]贺彩玲,张玉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169-170
作者:陈妍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