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触不良故障原因及实例
轧钢过程的高温、水雾、振动等环境因素较恶劣,造成电气设备接触不良故障发生率较高,故障原因复杂多样。
1.接触电阻改变
2011年2月4日,PF链启动后1#卸卷无动作,现场检查1#卸卷操作台发现NIU模块I/O报故障,断电两次重新上电无效。检查2#卸卷和称重操作台也出现同样现象,到PLC3对PLC故障和I/O故障清除,并重新启动操作台模块,PLC3CPU停电复位后故障现象依然存在。在检查处理过程中,曾出现过网络恢复正常情况,但几分钟后又故障依旧,很明显是接触不良。组织人员更换1#、2#卸卷称重(18#、19#、15#)远程站模块组态,互换PLC3和PLC4GENIU网卡,排除不是GENIU网卡的原因后,临时用网线将远程站终端向前移并将远程站地址检查逐级排除,最后判断出故障点在风冷线16#远程站至运卷小车旁22#远程站的网线,临时放线替换后开机正常,共误机325min。仔细分析认为真正原因是网络线路受损处温度很高,且未采取特别保护措施,造成网线破损,网络信号有时短接,有时正常。2013年上半年,高线精轧机组多次发生过温报警、跳闸,故障发生后用测温枪对电机现场实测,温度只有几十度,属于正常范围。对电机测温线路和测温仪表检查后也未发现明显问题,且故障处理过程中温度显示又自动恢复正常,过温误报警原因一时难以确定。在发生多次重复性故障后,怀疑电机测温线接头氧化而接触不良,经处理后终于恢复正常。分析认为原因是该精轧机组电机使用已十多年,测温线路接头氧化,引起接触不良。2012年11月2日5时,高棒正常生产过程中突然全线断电,电工赶到高压配电室检查发现母联隔离开关有相间短路现象,与此同时,2#变电站监控电脑报警,高棒二线6230#速断跳闸,值班人员检查发现快速开关FSR熔断,快开柜门被气浪冲开且变形,为恢复高棒高配室隔离开关及处理2#变电站快速开关,紧急抢修了3个多小时。从现场隔离开关损坏情况,判断是高棒高配室母联隔离开关C相静触头弹簧疲劳,压力不够导致发热拉弧,烧坏隔离开关。2012年11月16日,高线中轧8#机架跳闸,13#机架报堵转故障,人机界面和直流装置均无8#机架故障信息。当时8#机架可立即合闸,检查8#电机电枢绝缘电阻为1MΩ,仍正常,快熔无熔断。轧制清钢后点动操作8#机架又跳闸,发现无电枢电流,测电枢直流电阻较大,立即揭盖检查电机接线盒无异常,打开侧边观察孔,发现刷握上有拉弧痕迹,电机内部靠内侧电枢绕组铜板与补偿绕组铜板连接处脱开,原因应为连接处接触不良发热烧断导致。2012年7月30日,高棒3#飞剪突然没有动作,检查发现GE直流装置报励磁丢失故障,检查电机绝缘正常,励磁线路正常,由于3#飞剪与4#、5#和6#轧机电机共用整流变,检查6#电机发现绝缘电阻为0,抽动6#电机电缆线后绝缘电阻上升到5MΩ,临时替换该电缆恢复生产,后发现该电缆保护管出口处一小破洞,造成有时接地。电气设备接触不良故障分析与处理陈光明(萍乡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萍乡)摘要简要分析电气设备接触不良故障成因,以萍乡轧钢厂几起电气设备接触不良故障作为实例进行解析,介绍接触不良故障点
2.电气设备日常维护不到位
对电气设备定期进行线路清灰、线路整理和螺栓紧固,一方面可以改善其工作环境,但也可能产生线路拉动、螺丝滑丝的新接触不良点。2014年11月4日,高棒电工对在线设备进行维护、清理灰尘时,碰到13#轧机电机编码器线路,13#电机当场跳闸。原因一是13#电机编码器维护不到位,线路本身已有所松动,二是对运行中的设备清灰不当,碰触编码器造成接触不良无速度反馈而跳闸,影响了生产。
3.电气设备安装不当或元器件质量低劣
(1)在日常更换电机等安装过程中,连接垫片选择不当、螺栓紧固未到位,会引起连接部位发热而引起故障。2011年8月22日,精轧13#轧机跳闸,立即检查装置,发现报F48编码器故障,组织人员更换轧机编码器,合闸启动电机,装置报F43故障,随即将传动柜内控,测试装置报F61故障。将传动柜背板打开检查,保险正常,检查电机接线端开路,到现场拆开电机接线盒及电机观察孔,发现电机引线接线端螺栓烧断。(2)元器件质量低劣或性能下降。主要有连接部位金属材质不好、元器件参数虚标、参数变化等,材质不好往往会造成接触压力不够、容易氧化从而造成接触不良,元器件参数虚标或变化往往造成元器件过载过流,进一步发热从而接触不良。2013年1月26日,高棒冷床运料小车突然无动作,值班电工赶到现场,查开关箱电源空气开关没有跳闸,西门子变频器未跳闸,检查现场开关箱电源三相电压正常,电机绝缘、电机线路都正常,就是不能正常运行,花费较长时间逐级排查,才找出真正原因,运料小车总电源开关A相触头接触不良,是典型的元器件质量不好所造成的一起接触不良故障。事后分析,由于空气开关触头虚接,因此静态测量正常,但接上电机带负荷合闸后,电流通过虚接点时一打火,接触状态立即发生了变化而断开,导致故障处理时间长。
4.其他偶然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跑钢或无意碰撞造成电气设备接触不良也时有发生,而碰撞发生时未注意到,就会造成一个接触不良的隐患,导致故障处理走弯路。2013年10月23日3:46,高棒穿水管堵钢,3#飞剪剪切12次,检查3#飞剪控制系统未发现问题,机旁单剪时飞剪剪臂定位正常,通知轧机过钢。5:20时许,穿水管又堵钢,通过分析判断是轴定位系统出现问题,现场检查与定位有关的电机编码器,发现编码器松动,更换编码器的固定装置,恢复了正常。事后分析22日23:50时,穿水冷跑钢撞松3#飞剪编码器,造成飞剪编码器接触不良,而穿水冷跑钢时未注意到碰撞了电机编码器,造成故障重复发生,处理时走了弯路。
二、接触不良故障查找方法
电气设备接触不良故障往往重复性偶发,且有自愈现象。其原因就在于接触不良除少数故障点比较明显外,绝大部分都是隐蔽的、不确定的时好时坏,这就导致故障点查找困难,造成的误机时间长。只有掌握一定的故障查找方法,才能尽快找出故障点,少走弯路,缩短故障处理时间。(1)图纸法。必须跟踪故障过程,理清处理思路,熟悉设备工作原理及电气原理图,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对故障相关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和排查,有必要的话,可以在纸上写出思路,应尽可能利用图纸。(2)观察法。详细检查设备相关部位,观察有无变色、火花,鼻嗅有无异味,拉、拨线路有无松动,红外测温枪检测大电流部位温度是否升高。这种情况如果发现异常点,往往就是故障部位,只要进行相应处理或更换就可以解决。若条件允许,尽量对怀疑接触不良的场所营造黑暗环境,再配合拉、拨、振动线路或电路板,往往可以比较容易观察到接触不良的打火点。(3)测量法。主要有测电压、电流、电阻、测波形等。通过观察找不到明显异常点的故障,如果相关部位有确定参考电压或电流数值,则可以通过测量相关部位电压、电流的变化情况来缩小故障范围,如果电压、电流稳定且正常,则由一人进行监测,另外的人可以对怀疑部位进行敲击、拉扯等干扰,从而确定故障部位,或排除怀疑对象,这一步应小心谨慎,以免走弯路。(4)替换法。有些接触不良故障既无大电流造成温度变化,也无确定电压、电流数值,也不方便测电阻,在观察法无法找到故障点的情况下,只有采取替换排除法。如网络硬件故障,就只能在故障范围内逐级替换,直到确定故障元件,还有些电路的可调元件在老化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接触不良现象,在故障发生时可重点替换,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法要求平时准备好替换件,特别是非标准件不易临时制作,因此要充分准备非标准元器件,如结合车间级的网络情况准备好足够长、立即就能使用的网线,在发生网络故障时,就可以逐级用网线替换,用较少的时间排查出故障点。(5)录像监测法。有些接触不良故障毫无规律,在生产过程中偶尔发生,有时甚至几天才发生一次,由于没有看到故障发生过程,可能无从下手,连排查范围都无法确定。为了观察到故障过程,排查接触不良故障点范围,可以对一些关键信号点进行录像跟踪,一旦发生故障,可调出当时记录,了解关键点信号是否正常,从而确定范围并进一步找出故障部位。在厂飞剪故障处理中,对热检信号不良的跟踪、飞剪剪刃停车位置监控等就采用了摄像监测,便于观察故障现象和查找故障原因,取得较好效果。
三、接触不良故障预防措施
接触不良故障在轧钢生产中发生率较高,预防接触不良也要从接触不良的成因着手进行。
1.电气设备要定期清理、紧固由于电气设备长期运行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会造成氧化、松动等而引起接触不良,因此利用检修时间对电气设备进行全面清灰、线缆接头进行紧固,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电气设备工作环境、降低连接件接触电阻,从而预防接触不良故障的发生
2.电气设备日常维护要规范、细致,防止形成新的隐患点。如2014年11月,高棒线由于电工在生产过程中做13#电机维护工作时碰到编码器线缆导致跳闸故障,原因是日常维护工作不规范。
3.安装规范,要一次到位在更换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要规范操作,连接件如垫片材质、型号要恰当,紧固要一次到位,力度要合适。2010年3月4日19:30分,电工夜巡发现烧结线13#杆B相右边电缆头螺栓有发红现象,申请停电对螺栓进行紧急处理,停产60多分钟。2009年12月22日,电工班更换12#~13#杆悬式瓷瓶及针式瓷瓶及线夹螺母紧固,电工在13#杆B相电缆头检查时未注意耐张线夹压板不一样高低,电缆铜端子没有完全压下去,使螺栓与线夹之间配合不好,送电后由于螺杆头与线夹之间放电,导致螺杆与线夹之间的接触不好引起发热。
4.定期测温检查对有大电流流过且平时不便停止运行的电气连接点如高低压配电柜、控制柜内母线连接螺栓等,应定期进行测温检查,如电接触不良,就会导致温度不正常,就可以及时安排紧固处理,避免接触不良进一步扩大,进而造成处理困难。
5.合理选用元器件电气设备元器件必须选用性价比高的质量合格产品,关键设备还应采用性能优异的备件,以保证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在源头上减少电气部件质量不好、性能下降而演变出来的接触不良故障。
作者:陈光明 单位:萍乡钢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