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德育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对学生个体而言,网络文化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发展,改变了他们的交往方式,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充实了他们的心理空间。在学校的教育模式下容易导致学生个性的同质化,网络上浩瀚的知识,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创新性思维提供了实验的园地,从而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网络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学生们可以在网上尽情畅游,结交朋友,并就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人进行在线交流。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独,心理上最渴望能与别人交流,网络平台的交流超越了时空的制约,学生与他人进行联系和交流都是十分自由和方便的,而且虚拟的网络中可以避免由于面对面直接交流产生的语言摩擦与情感伤害。从一种匿名的视角寻求友谊,依赖彼此信念的互相肯定与支持,共同的话题和类似的爱好可以超越学生之间外在条件的悬殊,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契合。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青少年的天性和自主意识得到更多的展示,极大地满足了他们交流、沟通、学习和理解的需要。
2.网络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浩瀚的网络资源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网络上的新、奇、怪的信息层出不穷,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学生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能够接受的信息量相对而言较少,而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世界,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等,接受的信息量极大。
3.网络文化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网络平台上,学生既可以感受到各种文化的熏陶,享受到被创造出来的人类文明,又可以通过网络接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约束,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网络文化一方面促进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高中生受年龄、教育程度、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制约,对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难以抵抗。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其中有一些反动的、迷信的、黄色的、暴力的等消极内容,容易导致学生传统伦理道德丧失,导致学生信仰弱化和价值观偏移。上网行为缺乏有效监管和约束,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长,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弱化,逐渐走向堕落,个人主义盛行代替社会责任感。网络文化却把个人主义强化了。这种个人主义思想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助长了利己心理,大大地消解了学生们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
二、加强网络文化下的道德教育,塑造健全的网络道德人格
怎样提高中学生德育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方法:
1.增强教育主体素质,积极做好学校德育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普通高中要充分发挥德育课教育的作用,把德育课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地渗透健康的道德情感,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必须做到观点鲜明正确,说理清楚明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加强针对性,力求知行统一。经常开展常规活动,如校会、班会、队会、晨会等。利用传统活动,利用假期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弘扬正气。
2.积极拓展德育工作的渠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要努力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德育工作上的合力。教师要经常到学生的家庭和所在的社区进行访问、调查,关心学生在学校外的生活情况。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让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
3.从学生自身着手,努力提高他们的网络信息素养。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他们一个张扬个性、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空间。要引导他们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真正做到: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往,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爱、自重、自保。
总之,学生是最善于学习的群体,在认知和社交方面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比较大。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做到正确应用网络知识,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倡导合理健康的网络文化,发挥其对学生健康发展的正面影响。
作者:杨雪燕 单位:河北省献县第一中学
相关专题:财务管理 网络言论自由微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