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唯物史观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

一“、以人为本”中人的主体性表现

“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是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现实的人是实践活动的人,是人的本质前提。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人是在有目的地运用工具改造外部环境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创造出新的物质生产生活,创造人类社会历史。人的一般本质是通过实践来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身的,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社会和人,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推动历史的发展。因此,人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推动者。社会的发展是作为主体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结果。“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地体现了人的主体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历史不断进步,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实践中日益显现。在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一个更适合人们发展生产生活的社会环境。但是,市场经济建设在人的主体性发挥作用下,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中量的增长,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恶化,自然资源产生匮乏。所以,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人本身是自然的存在,关注人与自然关系,人离不开自然,受制于自然,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理论定位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的活动所构成的,是人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承认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承认人的活动受着历史过程的客观必然性的制约,则就必然能够合乎实际地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的必然展开和发挥,它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的革命的、实践的本质,体现了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科学的历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创造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和变革着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以人为本”的内容体现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利益,只有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才是党一切言行的最高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作为利益主体的人民群众,其需要、欲望、兴趣得到满足,同时人民群众又是追求利益、实现利益和占有利益的主体,其鲜明特征是不断创新,使社会发展呈现出一个不断产生又不断满足新的需要和利益的循环往复过程。推进历史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量动员和组织起来,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去。“以人为本”的理论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社会关系,从而也不断地铸造着自身,丰富着人的本质,使人向着全面性的方向发展。人的丰富性、全面性取决于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人向着全面性的方向发展,是通过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达到的;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而全面地创造自己的本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能动的创造性在创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着人自身,发展着人自身。人类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着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扩大化的社会交往活动,从而形成越来越丰富的社会关系,其中人会获得多方面的社会规定性,日益成为全面性的人。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在这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是唯物史观的终极关怀,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进一步升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在于承认和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中心,而且要把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价值目标,既要做到一切依靠人,又要做到一切为了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只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才能正确解决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是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是对人的主体性进行的现代化提升。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把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完善,重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能够以高昂的斗志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去。首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最集中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凝聚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给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时期更应该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尤其给青年一代鼓舞和信念,让青年一代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其次,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价值取向,坚持共同富裕。只有建立科学的收入和利益分配机制,才能真正持续调动和保持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执掌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牢固确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以人为本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基础的增强,是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奠定基础。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的保证。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大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与享用者,是以人为本的目的。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以革命的方式,摒弃了资本主义使劳动与劳动成果的获得相分离的状况,并且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总之,“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体现了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只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才能正确解决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于璐 单位: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唯物史观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02280.html

    相关专题: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 石油焦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涉密地图资料管理探讨
    下一篇:当前动物园经济效益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