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青年时期的人格塑造
1.1塑造优良品格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身的能力、素质、品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的一生往往是由如何度过青年时代来决定的。“青年是建设,也是未完成的作品。所以也可以说包含着无限可能性的未知数。而且青年都富有革新的精神,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最伟大的。如果青年忘掉自己的建设,一味地追求虚荣,只想找窍门,变得没有气魄,那也可以说是青年的精神上的自杀。这是最愚蠢、肤浅不过的了。”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塑造优良品格、素质,提升自身能力的时期,池田先生把青年比作未完成的作品,是因为青年有很高的可塑性,他们有无限的张力,所以青年要驱除精神上的糟粕,汲取精髓,不断地自我反省,勤劳地、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能投机取巧。池田先生反复地强调青年人的心中要保存希望,希望就如太阳的光辉,照耀着你不断进步。他说:“青年也会有痛苦,但闪耀着希望的光芒也确是事实。始终对未来怀着希望、不断成长的人,才可以称得上讴歌真正青春的人生。”亲人的去世,病痛的折磨,国家的破碎,种种这些困苦都没有打垮池田先生,因为在他的心中希望永远如太阳般放着光芒。希望在,人就在。所以,青年人一定要怀有希望。读书是陶冶情操、扩展知识,最终达到养成良好品格的很好的途径。读书是池田大作先生寄予青年一代最大的期望,“可以说,读书是青年时代的特权。年轻时候读过的书,成为了朝气蓬勃的精神的血和肉,并进而形成了一生的身躯(骨骼)。”读书的重要性之大在于书本给我们智慧,给我们正确的判断力,加深我们认知事物的能力。读书在于坚持;其次要读好书。池田先生就认为如果每一天都坚持读二十分钟书,一年下来就会收获很多的学问和教养。
1.2坚定信心和勇气
青年时期的价值在于勇气、信心和希望。这些是青年人的财富。“青年有勇气去实践,乃是创造一切的根源。而支撑这种勇气的,恐怕应该说是信心。从社会来看,没有信心的人是相当多的。一味地迎合附和他人的人,等于是泡沫。有了信心就不会犹豫,也不会迷惘。但这种信心是产生于彻底完成自己的使命与责任的实践。没有希望的人生,没有未来的青年,等于是行尸走肉。进一步说,人生中最杰出的人,是能够在一生中贯穿着青年时期所具有的理想和建立起来的‘梦’的人。”罗曼·罗兰说过:“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自信是根基,它迸发出勇气,自信带给我们原动力。而在一项由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的调查中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自信感正在节节衰退。没有信心就会丧失勇气,导致一事无成。因此,对自信的培养尤为重要。挖掘出自己的特长,加以巩固和提高,制定符合切身实际的目标,善于肯定自己的成功,这些都可以提升自信心。
2、“三联动”的青年教育思想
2.1目前青年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现状
目前青年一代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他们在心理上普遍脆弱,个性较强,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与人交往比较自我,而在遇到困难时又表现的尤为焦虑。思想迷茫,缺乏积极上进,易受外来事物的影响。行动上又我行我素,甚至某些人做出犯罪的举动。青年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他们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富裕的生活条件加之家长的溺爱使他们从小就缺乏责任心。而现代的教育体系“轻视其人格形成的问题,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今天大学教育的大量生产化,已经丧失了人的相互接触,说是毫无感情的教育也不算过分。在知性教育方面,也是单纯的灌输知识的教育,可以说根本没有进行人格方面的知性磨练。”社会在多数情况下更看重文凭而轻视了能力和道德。
2.2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动教育
青年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反映着国家的活力和生机,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代表着民族的希望与未来。青年教育一定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联动的基础上开展。(1)家庭的感性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堂课,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应给予他们太多的物质享受,给他们适当的自立空间,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2)学校的理性教育:在青年的教育过程中,“最大的教育环境是教师自身,这将会成为孩子们心灵无穷无尽的营养。”因此教育的重任也就自然地落到了教师们的肩上。池田大作先生希望“教师绝不要把学生看得比自己低,要看做同样是人,而且同样是有志于学问的同志;要鼓励学生,要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从内心里热爱他们。”当今,大多数人似乎已经模糊甚至忘却了自己的价值,我认为能够唤醒人们内心人生价值观的无非是让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所在,在学校里学生们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志愿者活动。池田先生也认为,“志愿活动不应是一次性的体验学习,而该持续不断地成为定期活动,让孩子们切实的体会到自己的行动有益于社会,这将树立孩子们的自信,成为心灵成长的坚定基础。”(3)社会的实践教育:当然青年教育不应全委托于学校,更应当作为整个社会的问题提上日程。“脱离社会的教育不会有生命力,同样,忽视教育使命的社会也不会有未来。”池田先生反复强调“在学习教育中,不能只有书本学习,还要考虑建立与社会的联接点,以人生经验为基础的方法。要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学生具有课外活动和共同生活的经验。作为现在追求的教育理想,我认为要强调必须争取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心的教育。”池田先生提出,“教育要实行质的转变,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变革现实社会,因为即使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那么多理想的教育,只要现实社会不改变,一旦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教授的东西就会变得没有用场,学到的理想也会弃置不顾。”所以,社会应当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只有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他们的思想才能不断的成熟,学以致用。“如果只是传授知识,人、尤其是青少年就容易产生一种被动的倾向,而且在思想、哲学上往往会流于抽象的概念。一边从事劳动一边学习,就会防止这样的弊害,而且也一定能防止老一代和新一代之间的隔阂,—种极端的隔阂。”池田先生的青年时代是在国家的动荡中度过的,迫于生计,他既要学习又要打工,上半天学,打半天工,正是这种半工半读的经历使池田先生理解了长辈生活的艰辛,也更加增进其学习的愿望,他甚至对当代的教育提出半天学习,半天社会劳动的建议。
3、青年教育之意义
池田大作先生曾大声疾呼:“一国之盛衰,时代之消长,在很大的程度上为青年有无自觉及其动向如何而左右,这是自不待言的。”“青年是一国之宝,是下一个世代的世界的财富。没有一种力量能战胜这种财宝。”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青年一代肩负着人民的重托,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他们的现在将是国家的未来。无论一个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青春时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树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铺设道路的关键时期。因此,让我们谨记人生的导师,池田大作先生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有朝一日,当我们翻过青春的最后一页,我们可以坦然而淡定地对自己说:青春无悔!
作者:官晓慧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相关专题: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 移动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