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尤其是“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使得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与互联网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改革和转型。计算机专业作为唯一与“互联网+”对口的专业,是当下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教育前景及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然而,计算机专业就业市场却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一方面,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日益上升的同时,也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滞后,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1专业定位不准确
国家信息化的目标、进程决定着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多数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主要侧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素养,能从事计算机学科教学、应用和研究的通用型人才。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学生要完成大量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虽然所学知识面面俱到,但每门课程的学习却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无法真正掌握专业的核心技能,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有很大的脱节。
1.2专业教学体系缺乏特色
目前,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相似度较高,培养模式也基本沿用传统的理论传授和上机操作的模式。有些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大纲几乎一致,选用教材及教学重难点也都基本相同。另外,许多院校虽设有嵌入式、物联网、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但各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却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同小异,很难体现出专业和教学特色。
1.3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为维持教学的稳定性,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调整时间一般设为四年调整一次,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容易出现教学内容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设备陈旧等现象。大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课时设置相对较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2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大量发展所需人才,并为社会服务。高校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通过对社会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岗位及IT企业的广泛凋研,并结合相关专家的分析意见和建议,本文将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厚基础、会实践、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与信息技术人才,提出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3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就业岗位能力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整合,将专业培养过程划分成三个模块来完成,基本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每一阶段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后续课程或项目应用需求,倒推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来确定。具体内容如下:
3.1第一阶段,“专业基础模块”
这一阶段安排在大一大二学年,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专业学习打好基础和方向。其中,大一学年是专业学习的入门阶段,主要任务是一些公共基础课以及少量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修养、中国文化导论、计算机导论、C语言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教学方式主要为理论课讲授;大二学年是专业基础学习阶段,主要目标是完成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和素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应用和设计能力。课程安排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其中实验课的课时应不低于全部课程的70%,重点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3.2第二阶段,“专业技能模块”
这一阶段是专业学习的关键性阶段,安排在大三学年,需要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分析设计能力。教学模式则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法来完成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又称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导向,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开发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法中,师生共同组成若干个项目开发组,教师相当于企业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承接以及任务的发布、指导、监督与控制等工作,学生则相当于项目组成员,负责项目的实际开发、操作、调试等工作。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沟通、协作的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除了引入项目教学法,此阶段的学习还要以学科竞赛为教学辅助工具,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激励学生自主创新。
3.3第三阶段,“核心技能模块”
这一阶段安排在大三暑假和大四上学年,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提供完实习岗位,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其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并在实习的同时完成毕业设计。学生也可以根据就业去向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这一阶段需要加强职业针对性,使学生掌握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专门技术和技能,教学上要突出“专”和“新”的特点,突出技术和知识的先进性。
4结论
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按照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将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能力分解成三个模块,并融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学生毕业时能够真正掌握1-2门实用的专业技术,成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IT人才。
作者:吕金梅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