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贸试验区产业结构的变动分析
香港自19世纪中叶成为自由港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等因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自由港之一。由于香港自由港政策的时间较长,数据的可获得性较差,我们的研究数据从1961年开始,但是此时距离香港成为自由港已经有100年左右的时间,但是正是从此时开始香港的经济得到腾飞最终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因此我们近似将这个时间段作为香港作为自贸区的开始阶段。
根据我们能够够获取到的以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始于2000年,对2000~2012年的GDP构成进行分析,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我们对GDP的构成进行分析。香港GDP的构成主要是以服务业为主,2000~2012年香港GDP构成中服务业的占比在83.758%~91.921%之间,为了研究服务的变化情况,首先我们在图1中增加服务的重心变化点,我们看到虽然重心点的变动有所变化,但是总体的趋势还是向上发展的;其次,我们对服务业中间的构成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我们看到香港的服务业主要是进出口贸易以及运输等与贸易、物流紧密相关的行业的发展。其在服务业GDP中的占比在32.0056%~37.7836%之间。由此我们进一步对香港的对外贸易贸易的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到1952~2012年间香港的对外贸易构成情况,结果表明:第一,香港的对外贸易主要在于转口,这也是香港自由的优势所在;第二,香港的对外贸易虽然一直都存在,但是真正的迅速发展依托于中国大陆地区改革开放之后,说明香港的对外贸易与中国大陆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2自贸试验区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香港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就业机构数量、就业人数和职位空缺的行业比较,然后我们着重对对外贸易的情况进行分析。图3和图4分别表示的是按照行业分类的就业人数、职位空缺。我们发现:第一,就业机构数量最多的两个行业是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专业商用服务;第二,香港就业人数最多的两个行业是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社会及个人服务;第三,香港职位空缺最大的两个行业是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社会及个人服务。我们可以看到在就业市场中,香港的自由港贸易给香港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2000~2012年,对外贸易以及物流行业的就业人数在香港的总就业人数中占比在30.7256%-34.8065%之间。
3香港的自由港对产业结构和就业影响的定量统计分析
在对经济现象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时,回归分析这一统计技术被大量使用。回归分析方法是统计分析的各种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是在众多相关的变量中,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考察其中一个或几个变量(被解释变量或因变量)与其余变量(解释变量或自变量)的依赖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变量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实际问题中是大量存在的,回归分析是研究这种相互依赖关系的有效数学方法。通过对具体关系的确定来建立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以便从已知量来推断未知量。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形式以及依赖关系的不同,回归分析可以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可化为线性的曲线回归、非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等。本项目的研究运用的是一元线性回归。
香港自贸区对就业和产业结构影响的计量分析结果。四个模型的修改拟合优度值和模型的残差单位根均表明模型的计量检验结果优良。所有的变量估计系数均在5%以上的水平呈现显著性。具体我们看到:第一,贸易物流产值越高,就业人数也越多,贸易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增加0.1354个百分点;第二,进出口总量值越高,就业人数也越多,贸易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贸易物流就业增加0.0185个百分点;第三,采用指标贸易贸易产值与当年的GDP之间的比值衡量产业结构,该比值越高说明贸易物流越发达,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贸易物流值和进出口值都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趋向于服务业发展。由此可见,香港自贸区一方面显著增加了贸易物流行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发展。
上海和香港具备很大程度上面的类似,我们可以近似将香港的情况放在上海对上海自贸区的情况进行预测。首先上海自贸区会增加贸易物流等行业以及与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其次是增加贸易物流等服务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产业结构转移。
作者:徐雨青 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商务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