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加拿大会议委员会20世纪就提出:个体为满足雇主和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的报复和潜能二应具备的品质和胜任力。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获得工作、保持工作并在工作中发挥潜能、获得晋升的本领能力。它主要体现在以自身知识体系为基础、大学生实现自身就业理想、在工作环境及现实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国内学者陈勇博士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包括通用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个人品质、职业规划能力[1]。毋庸置疑,就业能力的物质载体是大学生个体本身。就业能力以人力资本投资为前提,是高等教育价值凝结的体现。高校是学生开始步入职业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由学习者转变为劳动者的加油站。但我国目前还尚无迹象表明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进行关注和培养。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积极、有效的职业导向,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即将面临的就业能力考验尚不敏感和重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意识欠缺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我国高校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职业体系的之间的供应与需求存在隔阂和错位。
二、关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目标
哈佛大学校长DerekBok曾经提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道义的思考;培养其公民意识;接受多元化生活;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为工作做好准备等。同样,对于高校来说,确定办学目标是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首要问题。从注重社会效益的直接还是间接效果来划分,可分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个种类;从注重经济效益来划分,又可将体育划分为公益性体育和商业性体育。结合以上对职业与专业的分析,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目标应该主要定位为商业健身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培养专门型、应用型人才。当然,这仅仅是对目标“优先级”的思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就谈到:教育应该帮助青年人在高校这个大平台谋求职业时素质最优化,以便于他能在接受基础性教育之上寻找职业的流动性和自主性。我们依据群众体育的内涵理所应当的应同样应关注其中公益型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市场。为什么要关注这个“优先级”的领域呢?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前者的工作技能基本可以覆盖后者的工作技能。
三、关于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资源
确定完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目标以及其特定的市场之后,那么,办学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讨论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资源的问题。有些人认为,社会体育专业是体育教育专业的“附属品”或“自然延伸”出来的专业。因此认为,一般体育院校的教育资源,包括设施设备、体育场馆、师资力量都是可以为社会体育专业所利用或借用的。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过商业健身服务业系统,我们会发现,在我国的所有体育院校(系)中,几乎没有与商业健身服务业一样或类似质量与规模的设施设备。我们的教师的师缘多从来自于体育院校自身,很少有人有在商业健身服务业服务或研究的经历,更没有在体育学和旅游学双重学业学习的经历。因此,这些教师可以教运动技能,不会教服务与管理技能。在这种师资力量条件下,学生专业能力缺失就成为必然。在专业教材建设方面,我们也非常落后,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材成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教材是一个普遍现象。没有专业教材,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知过程就会发生障碍。由此,我们应该理解,真正的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在我国还是任重道远。首先,需要我们认真关注师资培养问题,一定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培养师资,而不是在院校中培养师资,使我们的师资真正懂得社会体育专业,而不仅仅是懂一个运动项目。其二,认真制定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计划。这个计划要系统、要接近市场需求、要科学合理、要经济实惠。其三,教材建设要采用符合市场要求的教材,可以直接选用国外教材,也可以根据我国的国情,加快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教材的建设。其四,要建立与市场接轨的教学实习实训的基地,这种基地也要与市场接轨,符合社会体育职业培养的基本要求。
四、关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资质
目前社体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途径如下:一,直接在职业健身服务业工作;二,转体育教育专业进入教师行业就业;三,考公务员或进入其他企事业就业。在学生就业工作方面,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相关资质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实际的职业岗位竞争过程中,同样工作水平的条件下,谁的专业资质证书多,谁就处于优势地位。例如,我国健身健美协会的教练员等级证书、中国健美操协会的教练员等级证书、中国营养协会的营养师等级证书以及普拉提教练员证书等等。正因为如此,在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计划中应该安排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与获得相关资质证书应该是接轨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出,大学的专业教育的优势,起到专业学习与就业一箭双雕。由于体育学院缺乏给学生提供各种社会承认的相关健身资质意识,因此我们目前在给学生提供社会资质认证与相关课程“一条龙”的就业引导服务。基于使社会体育专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我们在办学条件上应努力创造条件,转变观念,逐步完善各种资质的提供机制,使其成为课程体系中一环节。
五、关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个人就业素质的培养
社会需要大学生毕业具备哪些个人主观素质?社体专业大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通过“前程无忧”、“58同城”、“智联招聘”等人才招聘网搜索资料发现,用人单位所普遍重视的素质如下: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性、责任感、问题解决能力等。而北京市人力资源部门于2014年对二百多家民营企业、企事业单位、部分高校等进行了一项专门调查,对最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的大学生素质进行总结如下:过硬的专业技术基本功、良好的沟通本领、认同企业文化、工作热情强烈、有单位归属感、环境适应能力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以上给我们提供了正面的借鉴。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实践、实习、社团活动等),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迁移、发展与整合为切实的就业和长期职业发展的能力
第一,培养专业兴趣、提高专业技能。这是毋庸置疑的。有一技之长是前提。
第二,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通用能力包括人际交流能力,沟通交往能力,个人工作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团队和自我管理能力。通用能力是大学生应有的基础性、通用化的能力,是能在各种情境下适用的一般性的本领和能力。
第三,充分认识自我,做好科学的生涯规划。人力资源领域有诸多测量个体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气质类型和性格类型的心理学问卷和量表。它们能很好的帮助从业者或即将从业者深入分析自我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特质,充分认识自我优势和劣势,准确定位职业角色、目标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心态决定态度。很多毕业生盲目追求职业报酬和待遇,往往忽略了就业心态的重要性,而盲目跟风。很多毕业生注重的是“月收入多少”、“怎样更好的晋升”等,心态极易浮躁和极端。现代用人单位很看重大学生能否调整心态、稳扎稳打、敬业持重,尤其是社会体育专业职业的分布职业,如健身俱乐部等。
由于社会体育资源尤其是商业型健身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经济条件优厚的大城市,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需要暂时把追求高层次、高薪酬暂放一边,步步为营,在职业生涯中锻炼自身工作能力和心智的提高。因此,社体专业这个小专业群体在就业中,应努力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素质,客观评价自我,自我定位准确,不盲目跟风,树立人、职匹配的就业观念。
作者:李月华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