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药期刊评价
中医药期刊是国内中医药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近年来我国将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于中医药期刊评价领域逐渐增多,其中尤以《湖南中医杂志》、《四川中医》、《中国针灸》在此方面的应用较多。2005年,《湖南中医杂志》分别搜集整理自创刊20年来,该刊公开发表关于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学、风湿病及脑血管病相关文献,并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分析整理,总结出了20年来该杂志在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学、风湿病及脑血管病等领域的贡献及特色,为该刊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4~7]。杨俊玲等[8]应用该方法对《四川中医》2004~2006年间公开发表的2462篇文献的作者、引文、基金支持、地区分布及载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有基金支持文献199篇,占总文献约8.1%;有引文的论文1606篇,引文率为65.2%,且引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内科相关文献量一直占据首位;针灸推拿、实验研究类文献呈增加趋势;作者机构分布以地方医院最多,高校及附属医院次之。此外,为了评价针灸学方面各期刊地位,朱秀美等[9]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针灸》2000~2001年引用中文期刊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杂志在这一年里共引用中文期刊文献1394条,分布于255种中文期刊,其中前5名依次是《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针刺研究》,《中医杂志》。
2经典传承
中医学的传承尤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医籍的传承为核心,目前文献计量学在该领域应用偏少,有部分学者将其应用于以分析整理《伤寒杂病论》中。为了解《伤寒杂病论》方防治疾病谱,宋俊生等[10]系统整理了1989~2008年间,国内《伤寒杂病论》方及其加减方临床防治病症情况的18388篇文献,统计出疾病种类1405种,其中居前5位的系统是中医病证、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孙宇田等[11]则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49~1978年间公开发表关于《伤寒杂病论》大承气汤方文献进行整理,结果发现大承气汤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特别是肠梗阻、阑尾炎、急性坏死性肠炎为高频病种,值得借鉴。此外,另有学者研究了我国近50年来《伤寒杂病论》研究论文的文献情况,通过对全国72种中医药杂志及学报,总计7895期,共刊登的《伤寒杂病论》16075文献进行文献分析,统计出了文献总数、每年文献数,文献地理分布、机构分布,各类研究文献数等基本数据[12]。另外,朱爱松等[13]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中有关“毒”的论述进行系统研究,发现该著作中共提到“风毒”“寒毒”“热毒”等40种毒邪,其中热毒、毒气、虫兽毒、风毒、食毒的出现频率较高,进一步完善了中医“毒”之学说[13]。
3证型研究
“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核心。目前文献计量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中医证候学研究领域,也是目前文献计量学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张书河等[14]通过检索《中国中医药信息网数据库检索系统》(1984年~2002年)关于血瘀证文献8848篇。通过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关于血瘀证文献中出现治疗疾病前几位的是“冠状动脉疾病”、“头痛”、“中风”、“痛经”等疾病,其证型主要是“气虚”“阴虚”“阳虚”“肝气郁结”“肾虚”“气滞”等。有学者通过搜集文献,对979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疾病中医证候脾肾阳虚证最常见,共326例,占33.30%;其余依次是热毒炽盛证286例,占29.21%;肝肾阴虚证167例,占17.06%;阴虚内热证108例,占11.03%;气阴两虚证38例,占3.88%[15]。另外,任婕等[16]通过对搜集1986年至2005年间关于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共2449篇,对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进行了规范分析,结果发现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心肾不交证、肝气郁结证较多见。
4临床治疗
文献计量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呼吸、消化系统等内科系统疾病、儿科疾病、妇科疾病及中医外治法等治疗领域,近年来该领域的发表的相关文献逐年增多。
4.1内科系统疾病
童佳兵等[17]应用文献计量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中医学对流感的病名认识,中医对流感病因认识以及流感的中医学病机演变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对流感的流行趋势和预测做出了推断。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属于中医学“肋痛”“黄疸”“积聚”等范畴。王萍等[18]通过检索近4年的相关文献121篇,共搜集到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确诊病例8037例,并对文献中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40种治法进行分类、归纳,结果排在首位的是清热解毒法,占20.78%;其次是疏肝健脾法,占18.01%,清热利湿法,占12.59%;并认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清热解毒为要,疏肝健脾为常。
4.2儿科疾病
肺炎喘嗽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小儿肺炎[19],其发病率、病死率均居首位[20],故肺炎喘嗽的防治尤显重要。中医药在肺炎喘嗽的防治中,疗效确切,体现了整体综合疗效优势[21]。焦珞珈[22]通过搜集1989~2009年公开发表的关于肺炎喘嗽的文献854篇,发现临床中用于治疗肺炎喘嗽的前几位中药依次是杏仁(372次),占48.6%;甘草(347),占45.3%;连翘(335),占43.8%;麻黄(302),占39.5%;其主要症依次为发热、咳嗽、气喘、痰鸣;中医证候分布依次是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风寒闭肺证。黄伟等[23]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知识网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为数据库,对1994~2008年间,国内医学期刊正式发表的677篇关于小儿脑瘫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文献进行文献数量、地区分布、研究方向、期刊分布的计量学研究,发现小儿脑瘫中医现代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河南、广东、江苏等地区对其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传统的针刺、推拿按摩、针灸及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法。
4.3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主要包括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乳腺病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到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治疗主要集中在月经病与乳腺疾病方面。为研究我国关于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情况,赖昕[24]对2000~2010年有关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研究文献质量水平较高,但文献以描述性、回顾总结性研究为多,前瞻性研究少;并且发现中医治疗月经病多从肝、肾、脾等脏腑入手,治法主要有温肾助阳、活血化瘀等。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妇女乳腺增生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5]。乳腺增生症中医属“乳癖”、“乳痞”范畴,是生育期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6]。苏群善等[27]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整理近十年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2271文献,分别发表在347种期刊上,通过研究认为目前中医药治疗妇女乳腺增生疾病临床研究水平偏低,中医机理研究欠缺,名家经验收集不足。
4.4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温灸、推拿、穴位注射、拔罐、刮痧等,将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到中医外治法的相关文献逐年增多,关注该领域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多。王韵等[28]为研究古代关于针灸治疗便秘相关文献,通过搜集整理获得106篇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发现针灸治疗便秘主要穴位共19个(出现频次3次以上),共97频次,分布于7条经络,古文献中出现穴位频率最高的是太白11次,占11.3%,其余依次是大钟8次,占8.2%,承山8次占8.2%,照海7次占7.2%,经脉选用以肾经、膀胱经、脾经为多。而王军[29]通过搜集整理了1978~2008年关于中国现代推拿临床的治疗病症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现代推拿临床病谱,统计到13类推拿临床病谱,共441种,其中包括西医病259种,西医症状65种,中医病症75种,预防保健与美容类42种。结果发现推拿病谱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儿科疾病、急性损伤和外因造成某些后果、神经系统疾病等。
5结语
近年来,文献计量学已开始广泛地应用到中医药的各个领域,包括期刊评价、经典传承、证型研究、临床治疗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医期刊评价方面研究较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该领域尚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整理医史古籍文献方面应用较少,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尚不够全面等。可见,今后文献计量学方法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潜力巨大,中医药工作者应了解、熟悉并掌握该方法,为更好地传承中医药学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作出贡献。
作者:乔延恒 武士锋 杨洪涛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