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 >

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论文

一、加强社会健康文化熏陶

l、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消除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同时,“要继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教育,”扼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蔓延,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2、批判性的继承外来文化。从整体上来说,外来文化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但同时也应提高未成年人对文化的鉴别力,使未成年人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批判性继承外来文化。外来文化中不适合我国国情和未成年人成长的糟粕要大胆的摒弃,对其积极部分要取其精华,加以吸收。

3、加强媒体的自律。社会公众媒体应增强社会责任感,承担起文化塑造未成年人人格的重任。要净化社会环境,公众媒体就应从源头上杜绝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字、图片和影像出现在公众视野,以此保证社会文化传播的健康性。公众媒体要宣传积极进步的思想,遏制颓废消极的文化,充分发挥其导向育人功能,为未成年人提供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文化产品,为未成年人提供绿色网络文化。

二、深化学校的改革,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1、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学校应进一步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逐步摆脱以应试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办学方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基本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得学生的德育与智育平衡发展。同时,公私立学校应逐步树立以德树人、以德修身的办学方针,以真正彻底地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2、重视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引导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培养出健康人格的学生,教师就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完善的人格。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智慧与文明的象征,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树立的榜样和模范作用。同时,教师应积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教育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份关爱,多一份体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因人而异的选择教法,使每一位学生的人格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三、改良家庭教育方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孩子的合作,共同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因此,父母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

1、创设温馨安全的家庭氛围。父母应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若夫妻不和,在孩子面前,父母则应尽量保持和平的、良好的关系,培养幸福和睦的家庭氛围;同时父母应提高自身的认识,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摆正孩子的地位,给予孩子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为孩子创造温暖、宽松、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2、采用科学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要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为孩子做好榜样,父母应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父母要用科学的方法教养子女,保持和谐民主的氛围,重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尊重和满足孩子的亲情需求。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关心,少一些打骂,多一些安慰,使孩子生活在一个民主、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注重良性同伴关系的引导

在未成年人与其同伴相处时,他们会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感染。父母和老师在平时生活中应及时予以关注,加强对其同伴关系的引导。

1、选择合适群体环境。根据未成年人自身的性格特点,父母和老师积极创造适宜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常的人际交往。如若孩子没有主见,只会一味的服从,则应给其创造机会,让他和一些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一起相处,以发展其坚持主见的能力;如若孩子孤僻,内向、害羞,则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多结识朋友;如若孩子太自我,唯我独尊,让其和跨年龄的同伴交往,以此教会孩子相互尊重、相互宽容、谦让等品质。孩子在和其同伴交往中,慢慢学会交往,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共享、宽容等良好的行为,以发展其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良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2、引导良性群体交往。父母要及时关注未成年人交友情况,给予适时引导。父母不仅要树立鼓励孩子积极交友的正确态度,更要关注孩子平常都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如果孩子和一个很有教养,很有礼貌的孩子交往,他们在一起会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促进彼此共同进步,那么家长就要积极鼓励。如果孩子和一些任性妄为、举止轻浮等品行不端的孩子交往,父母应给予引导,及时和孩子沟通,讲清其中利害关系,以促进孩子与同伴的良性交往。社会环境对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的影响更不可忽视。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的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由分工造成的。”也就是说,分工这一社会环境条件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而本质上是因为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成长,拥有不同的体验和经历,后天的社会环境是一个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必要条件,最终形成一个正常人的个性。马克思还说过,“人生而就是社会的产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这句话表明了马克思也认同社会环境对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而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应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创设形成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孟星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政法学院l2政本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xyjj/84488.html

    相关专题:伊犁师范学院怎么样 注册风险管理师


    上一篇:海关内部绩效审计的现况和发展策略
    下一篇:维修技术支援室成立的必要性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