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严师必出高徒
在过去,大家都是提倡“严师出高徒”的,这样的一句俗语,影响了我们中国教育体制很多年。不仅仅是过去,现如今在很多的班集体中也能见到非常严厉的班主任。他们对于学生犯的大小错误都会严厉地指责,有些时候甚至还会附加上一定的处罚。与学生相关的成绩下滑更是作为老师的重点,惩罚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处罚学生抄几十遍试卷,有的是对学生进行体罚,还有的居然是在其他学生面前出言侮辱学生。这些班主任对于自己的教育理念还非常认可,觉得只有自己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严肃地对待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老师的威慑性确实是提高了,但是并没有在学生中间树立良好的形象。许多学生表面上很尊重老师其实背地里也会组织其他学生反抗老师的处罚。现如今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强,动不动就拿出法律来证明自己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每一名学生来到学校都是为了学习,我们不能否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出现错误,班主任对待学生严格是应该的,但是我们说的严格并不是学生一犯错误就大加指责。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误区二、班级管理“保姆式”
班主任的工作是很辛苦的,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处理班级事务。对于学生的日常起居也要照顾到,哪个学生生病了需要第一时间出现,哪个学生因为生活问题或者是学习问题出现心情波动了,班主任也要去进行开导工作。所以很多的学生亲切地称呼班主任为“班妈”。有些班主任在对待学生的事务上确实是太过用心了,每件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参与。管理这么多的事务,自己非常累不说,效果也不是特别的好。班主任要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班级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教育学》中有这样一段形容班主任职责的话:“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这句话就很清楚地解释了班主任的定位,班主任不是学生的哺育者,而是学生的管理者。学生只有自己去面对一些事情,才能不断地成长,变得成熟起来。
误区三、家长是万能药
很多教师和学生的相处模式都有很大问题,教师碍于一些其他因素不能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教导,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对于教师并不是足够地尊重。班主任对待这类学生的方法一般都是搬出家长来威慑。并且很多班主任在家长问题上都存在错误的认识,觉得家长是孩子的父母,怎么样教育孩子是家长的事,自己在教学中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学生家长来教育孩子。这样教师的职责定位就会边缘化,好像所有教育学生的责任都是家长的,自身的工作纯粹是辅助。不能否认的是学生在出现问题时应该联系家长,但是不能事事都托付给家长,完全地淡化自身的教育职责。班主任不是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传话筒,在两边传达消息,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丧失对于老师的信任,并且很容易引起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矛盾。班主任的工作需要家长的配合,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家长一起商讨学生的情况,然后根据双方的意见,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误区四、不可有一点儿偏心
现在的教育理念就是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对某一位学生有偏袒的心思。这样就导致班主任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变得过于谨慎,即便是要批评某位同学,也是通过批评全班的方式来进行。这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这位同学的自尊心,但是其他没有犯错的同学就会觉得自己受到的是不公平的待遇。表现好的同学想要受到班主任特别的鼓励,结果却是全班同学一起受到嘉奖,这样会使表现好的同学失去进一步变优秀的动力。而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学也会因为没有责任到人的批评,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然后出现再犯的情况。所以班主任要合理地处理学生的鼓励和惩罚。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要明确地进行鼓励。像是许多班级里面都会评选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等等,对于获得这项荣誉的同学要点名表扬。这样也会增加其他学生获得称号的积极性。
作者:魏艳华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高老家乡曹叵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