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为着手,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掌握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修养,从而为学校体育从“育体”向“育人”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40-01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3-0014-01
作者简介:金龙泽(1965-),男,吉林延吉人,副教授,从事体育训练学研究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手段。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满足大学生运动的需要。大学体育功能的对象是大学生,主要有增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满足大学生运动需要、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现代体育的功能是它与智育、德育、美育、劳技教育密切联系,提出体育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相互结合起来,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社会化是个体逐步融入群体的过程。在体育课堂中,师生、生生间发生的各种行为,对抗与磋商、竞争与合作、控制与自控等,能让学生从中逐步体验着成功与失败、服从与展示,在不断努力学习和体育活动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成长成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大学体育功能。
一、学校体育与德育
体育的集体活动体现了团队精神,是衡量德育因素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德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团体比赛、集体体育活动,能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组织纪律性,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为集体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奋力拼搏,遵守体育规则,树立优良的体育风格。竞争与合作是实现德育的一种手段,竞争能激发大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大学生不断进取、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良品德;合作中能培养大学生团结互助、增进友谊,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学会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发展道德自律和提高交往技能等。体育教学中师生和大学生之间多边集体性的互动,使大学生扩展了交往范围,促进了互相协助与帮助,有助于大学生学会协调人际关系。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会行为、合作与竞争、自我控制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有目的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合作品质。运用合作竞争的方法,通过伙伴之间的沟通和协商实现合作的目标。同时,还要通过体育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刻苦锻炼、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体育活动特殊的“规则效应”,可使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逐渐学会遵纪守法。总之,学校体育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和德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身心教育的特殊手段。
二、学校体育与智育
体育锻炼能增进大脑的机能潜力,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既能提高大学生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还可以使其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情绪稳定等。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体育知识是全面发育智力的基础,体育活动能促进某些特殊智力的发展,如观察力、随机应变能力、判断力等。智力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要求大学生要能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特别是当今大学生学习负担的加大,会使他们的神经和心理紧张,产生厌学情绪。通过合理地安排体育活动,能增强大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有效地改善大脑供氧,消除疲劳,提高大脑机能。因此,学校体育对智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体育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三、学校体育与美育
体育包含着美育的因素,即身体美、精神美、技艺美等。通过学校体育艰苦的体能训练和各种比赛,能使骨骼、肌肉、姿态、形象等身体正常发育,培养大学生的形体美、姿态美。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去谈美,离开健康去谈美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自觉遵守体育规则,能培养大学生的精神美;欣赏竞赛、艺术体操、健美操、器械体操、武术等体育表演项目,能培养大学生的感知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技艺美等方面的能力。这样,便给了大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并进行了美的教育。因此,学校体育在增强大学生的体质的同时,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美。
四、学校体育与劳动
体育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原始社会,人类主要依靠跑、跳、投、攀爬等身体活动来获取必需的生存能源。而在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标枪、铅球、跨栏等都能看到劳动的痕迹。学校体育能促进劳动技能教育,提高大学生从事生产劳动的基本活动能力。劳动需要劳动者具有一定的体能、耐力性、协调性等生产技能。而在学校体育中,都能在体育锻炼和掌握各种技术动作中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学校体育,能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劳动技能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学校体育是培养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多地采用成人化的教育模式来锻炼大学生的身体和培养体育修养,忽视了大学生对运动的需要和兴趣,忽视了个性发展和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理论教学和体育活动中,教师应采用科学的锻炼方法来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修养,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吴忠义.对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探讨[J].体育科学,2011(03).
作者:金龙泽 单位:延边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