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明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学生对教学改革的需求及接受度,基于学生的需求探索切实可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途径;植物保护专业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2013年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启动开展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通过实施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项目,旨在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成功入选第一批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例,阐述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思路,在充分了解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切实可行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以期为国内农林院校植保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及问题
人才分类培养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成为各大高校培养人才的共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以学生出路为导向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即以继续深造为导向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扎实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科研潜力和潜质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具有较强领导能力、执行能力的企事业单位骨干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其中对拔尖创新型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扎实植物保护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熟悉植物保护学科国际前沿及其现代农业和生物科学技术,了解国内外农业生产领域存在的突出实际问题和科学问题,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笔者结合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发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仍是制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植保专业本科生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奖次数较少、发表论文数量较少,这些现实情况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何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有效匹配,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成为目前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对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需求
人才培养过程必须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为了解学生对改革的接受程度,笔者制定了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分类培养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对各项人才培养措施及相关建议展开调查,在植保专业2012级、2013级、2014级三个年级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3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20份,有效率为97%。在被调查者中,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专业认同感,对植保专业感兴趣的学生为94%,本科毕业后有51.1%的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打算,31.6%的学生有直接就业的打算,还有17.3%的学生对未来缺乏明晰的规划。在人才分类培养的征集意见中,31.6%的学生选择拔尖创新型培养模式,68.4%的学生选择复合应用型培养模式。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更好地制定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笔者对选择拔尖创新型培养模式的学生问卷(共100份)进行了独立分析,结果如下。(1)暑期访学项目。有90人表示愿意参加国外暑期访学项目,但只有5人参加过暑期访学。参加人数较少的原因有:39%的学生认为自己承担费用过高,27%的学生认为英语未达要求,16%的学生准备以后参加,8%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未达要求。这说明费用偏高和英语水平未达标是参与人数较少的主要原因。(2)主干课程双语授课。为了与人才国际化培养接轨,植保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全部采用双语授课,结果显示95%的学生能接受,其中32%的学生完全接受,63%的学生虽然接受但还是担心英文水平达不到学习要求。(3)本科生导师制。对本科生导师制有63%的学生强烈支持,34%的学生支持,3%的学生反对。学生对导师给予指导内容主要集中在研究指导(38%)和学业生涯规划指导(30%)。70%的学生认为需要在大二或大三就开始配备导师。(4)大学生科创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补充手段,结果表明有59%的学生参加过大学生科创项目,其中81.4%的人认为科创项目有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愿意主动开展科创实验。
三、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途径
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求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因此这两项要求应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途径中,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改革措施的接受程度。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思路,突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优化通识课程体系、注重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原则,提高选修课比例,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增设植物保护专题讲座等学术型专业核心课程,在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2.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大学教育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形成以“专家名师+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两线并进的育人体系。学生一年级时,以“教授接待日”“新生研讨课”为载体,搭建专家名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充分的认识,初步建立起科研兴趣。学生二、三年级进入实验室由指导教师指导开展适当的科学课题,教师以研究项目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学生四年级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毕业论文,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科研课题、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毕业论文达到有机结合,确保科研训练四年不断线,尽早培养本科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纠偏和正确的心理疏导。3.提供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的平台。学校开设暑期全英文课程,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在暑期开展为期2周的专业拓展课,使学生有机会与拥有国际领先技术或成果的著名专家有面对面的机会,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促进不同文化交融、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有很重要的意义。学校开展核心主干课程双语授课。植物保护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包括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五门课程,该五门课程双语授课对学生的英文水平提高和专业知识积累有很大促进作用。具体授课形式以讲授和研讨为主。考虑到学生接受程度,为了保证授课效果,该课程讲授用英文,研讨用中文。4.制定奖励激励措施。学校实施海外访学资助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每年会派出大量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国家多所高校参加暑期访学项目,为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供了便利的机会。但访学的费用问题是参与比例不高的主要原因,实施海外访学资助计划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学生符合访学条件,且在对方学校表现良好,得到对方学校的高度认可,可以资助其部分访学费用,鼓励学生抓住机会积极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学校开展高水平英语考试资助计划。为加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热情,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雅思、托福考试,对学生雅思成绩为6.5分及以上且单科在6分及以上,或托福成绩在95分以上的学生,学校可以为其报销考试费用。
四、结束语
2015年,学校通过学生自愿报名遴选出2013级、2014级试点班各30人,在充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并积极开展教改措施,学生学习主动性被有效调动,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各教学环节、课外科研实践,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涉农高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目标,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除了切实可行的举措外,需辅之以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升级,才能在更高的起点培养更卓越的人才。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质量管理论文断发现问题、进行整改,以此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作者:王宏 黄丽丽 江淑平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