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 >

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金融的供求不均衡问题由来已久,存在着供求量不均衡、供求主体不对等、传统金融需求与现代金融供给不平衡、单一金融供给与多元化金融需求不平衡等问题。文章最后提出发展农村地区小微金融组织,扩展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拓展农村地区融资渠道,实现城乡社会资金自由流动;分散农村地区信贷风险,优化社会资金回流制度;加强农村地区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供求矛盾

(一)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总量小于需求总量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金融需求量逐年提升,导致农村金融供给总量小于需求总量,且供求缺口不断增加。相对而言,农业生产周期较强,且农业收益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率较高,导致各大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制定了严格的评估标准。从农村地区金融需求来看,我国农村经济已从小农经济向现代规模农业模式转型。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意识与金融服务需求有所提高,而农村地区金融供给并未扩大,导致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总量小于需求总量,且供求缺口不断扩大。造成农村地区金融供给小于金融需求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款利率低,由于农村的资金投入不足,且社会资金较为分散,导致金融机构吸纳的资金不足,进而发生信贷紧缺的信息;二是涉农经济风险高,当农产品丰收时,价格就低;当收成不好时,农产品缺乏。涉农经济风险高,金融组织对农业贷款设定的条件也较高,评估标准更为严格。

(二)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不对等

农户及农村个体经营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农业贷款的需求不断升温。为了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农户需要生产性贷款。同时,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新型农户也通过购买农业保险来分散风险。尽管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仍出现供给主体缺乏与需求主体众多现象并存,无法彻底根治农村金融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量为12.17万个,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量仅为1.31个。此外,农村地区金融组织经营不统一,一般农村地区仅有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合作信用社等金融组织。加上投资者并不看好农村经济,导致农村的信托、基金与保险等非银行金融组织严重缺位。因此,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出现严重的不对等现象。

(三)农村地区传统金融需求与现代金融供给存在矛盾

我国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存款、取款、汇款、贷款等传统金融服务项目,这些服务必须有实体存在的金融网点为其提供传统金融服务。农村居民对于现代金融供应了解甚少,如ATM机、网银、手机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为了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金融组织往往更倾向于发展现代金融服务,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增加缓慢。相对而言,农村居民更倾向于传统金融服务,农村传统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工作效率也不高。因此,出现农村地区传统金融需求与现代金融供给的矛盾。

(四)农村地区单一的金融供给与多元化金融需求存在矛盾

农村居民对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不仅需要存取款等基础性服务,还需要信贷、转账等金融服务。为了满足农村地区多元化金融需求,农村金融组织不得不拓展与创新新产品。此外,农村居民对信息咨询、投融资等方面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国债等政府债券在农村发行也较少,农村消费品贷款、保险业务比较缺乏。

二、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求矛盾的影响因素

(一)农村金融需求多元性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已逐步从小农经济发展到规模化的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也不断优化。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农村居民对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越来越高,这不仅加大了农村筹融资的难度,而且对农村金融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快于农村金融发展步伐,致使农村金融体系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导致农村居民的金融多元性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农村金融供给单一性

尽管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一直在改革,但是这些改革只是制度上的变革,实际上并无法解决农村金融供给单一性的问题。各级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改革更多的是在喊口号,政策落实效果并不好。一直以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并没有付出多少行动和努力,导致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单一性现象长期存在。从表象来看,农村正规金融组织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管理也逐渐像城市金融管理看齐。从本质来看,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并没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多大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利益推动,农村金融组织的改革使得农村贷款率越来越少,导致农村金融组织也出现减少的趋势,农村金融供给较为单一,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更是少之又少。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农村地区金融不断萎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距离也不断拉大。

(三)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

为了满足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对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采取了并不完全相同的管理制度,对农村金融的管理更为苛刻。例如,城市金融允许发展民间金融组织,而大部分农村地区不允许发展民间金融组织。在这样的农村金融制度下,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必将受到一定的限制,进而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此外,严格的农村金融管理制度也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使得农村居民在资金周转不灵时,无法得到金融组织的帮助,导致农村民间高利贷盛行。为了完善金融制度,我国中央政府早在2012年就对民间借贷表态,并不断酝酿民间借贷相关政策,但是由于民间信贷风险较大,导致民间信贷政策并没有出台落实。农村地区民间借贷政策的不完善,导致民间借贷难以健康稳定发展,金融监管机构也无法监管,相应的法律法规具体细则也并没有制定出台,致使我国农村地区民间信贷较为混乱,得不到法律保护。

(四)农村金融支撑政策少

为了满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农村金融整改方案,通过各种政策来开放农村地区融资渠道,制定并完善农村地区金融信贷相关规章制度,确保社会资金能够及时、快速流入农村金融市场,使得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助力发展农村经济。对于农村地区金融组织而言,社会资金注入与农村现有资金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村金融规模,使得农村金融组织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熟知基层政府支撑政策少,政府部门并没有意识到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对社会资金注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问题也不重视,致使社会资金并没有注入农村金融市场。

(五)农业金融保险较缺乏

农业生产风险大,农村地区金融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较为缺乏,导致农村仍存在很多农户靠天吃饭。我国农村地区地理环境相对较差,尤其是偏远山区,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而大部分农村居民既没能力改变也没有能力承担后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保险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保险不仅能够帮助农民解决后顾之忧,还可以将部分风险进行转移与分解。至今,我国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的关于农村金融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仅仅在《保险法》中提到农业金融保险。要知道,农村金融保险与农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农业金融保险的庇护下,农村居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可获得保险的赔偿,并不因为遭遇自然灾害受到巨大的损失。由于农业发展存在高风险低收益的趋势以及农业生产高风险问题,大部分保险机构对农业金融保险失去信息,不愿意推广农业保险业务,农业金融保险也较为缺乏。目前,仅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有农业保险的相关业务,该保险业务涉及范围非常窄,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农业保险投保需求。

三、我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发展农村地区小微金融组织,扩展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大力发展农村地区小微金融组织,不仅能够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而且可以为小微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小微金融组织的完善可通过建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农村农业发展经济金融组织等,通过小微金融组织弥补国有农村金融组织的空缺,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缩短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差距。一方面,可以制定小微金融组织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确保农村地区小微金融组织的融资结构有效。另一方面,还要对现有的农村金融组织进行改革,不断扩大农村金融组织的业务范围,创新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和产品。加快我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农村贷款担保业务进行创新,依托农村现有的农户有效资产,不断对贷款业务进行补充与完善,研发适合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信贷产品;二是政府强制性要求农村金融组织参与农业生产经营,与农户“同甘共苦”,不断扩大农村的金融订单,以农产品订单交易数量为标准,确定农户的贷款数量,并与农户的信誉进行捆绑;三是发展农村金融信用制度,向农村居民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延伸农村信贷产品,对信用良好的客户,可采取贷款优惠政策,有效缓解农村地区金融供求矛盾,促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二)拓展农村地区融资渠道,实现城乡社会资金自由流动

一是提高农户的筹融资意识,普及农村居民金融知识,引导农户主动进行融资,缓解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问题。作为农业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应提高融资意识,多渠道多方式地筹集资金。二是整合农村的产业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等,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让农户共享产业化、规模化的溢出效应。政府相关部门应改变国有金融组织对农村市场不看好的认识,切实关注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合理增设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合理调配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三是对农业企业负责人进行债权、股权等方面的融资教育,引导企业通过发放债券的形式来低成本融资。通过开展企业负责人金融知识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企业负责人的融资能力,促进农村发展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四是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流入农村经济建设中,倡导城市融资组织参与农村金融发展,推进农村融资的多样化,扩展农村融资渠道,拉近农村与城市金融差距。农村地区金融发展要紧跟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有效促进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的融合,实现城乡资金自由流动。

(三)分散农村地区信贷风险,优化社会资金回流制度

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抑制了农户的信贷需求,如果将农业生产的经营风险分散,那么农户不需要自行承担信贷后果,这将提高农户的信贷需求。从长远利益来看,农村地区信贷制度需要不断完善。一方面,分散农村地区信贷风险有利于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进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分散农村地区信贷风险也有利于农村金融组织的完善,优化社会资金回流制度。分散农村地区信贷风险,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保障信贷投资的稳定性,不断提高农村金融组织贷款投入力度;二是扩充农村担保业务,由政府出面建设农村信贷担保组织,通过优惠的政策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三是提升农村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指导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业务。当前,人民银行已对国有金融组织的信贷能力进行核查,对满足要求的农村金融组织进行鼓励,提高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效率。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制要求农村金融组织投资农业生产,基本满足农村居民的信贷需求,优化社会资金回流制度。

(四)加强农村地区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农村地区金融体制的落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也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对农村金融需求也逐步提升。因此,在农村地区金融改革过程中,不仅要扩展广大农村进入服务范围,也需要不断增加新的金融业务,这样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农村地区金融改革的同时,还应强化对农业资金利用情况的监管,大力提高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能力,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通过开放特权、产权革新等方式,给农村金融组织一定的优惠政策,为农户提供更为优惠的金融服务,让农村金融组织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农业银行是我国支农性银行,应加大农业银行在农村的发展,增设农行网点,发挥农行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带动其他金融组织为农村经济服务。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制定并落实支农惠农措施,通过市场化运转加大盈利性金融组织对农村的投资,缓解农村金融发展中金融供给不足的现象,健全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江龙,高金龙,卫云龙.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的内涵与机制——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20-24.

[2]李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供需体系的博弈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4):34-40.

[3]王俊,马成胜.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新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J].改革与战略,2矿山机电论文012(容易发表的核心期刊1):82-84.

[4]辛灵,孙超,杨洁.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金融创新路径探析[J].当代经济,2016(19):56-57.

[5]杨贵仓.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三元架构”模式效应分析及创新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5(12):60-64.

作者:李佳珂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xyjj/217201.html

    相关专题:微生物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一篇:双导向管理在生产管理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