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地方高职院校提出来新的挑战:地方高职院校应发挥信息化优势,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现状、城镇化对高校所提出的挑战和高校应该如何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城镇化建设的接轨,探究出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城镇化建设的高校途径。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地方高职院校;信息化
1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地方高职院校发挥信息化优势服务城镇化建设现状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地方高职院校提出来了新的要求。农民问题是城镇化的根本问题,其主要涉及两大方面:一是有一小部分农民需要进行专业化转化,如专业化经营和土地规模化等;二是农村城镇化中人口就地转移的市民化问题和大部分人口异地化转移的城市化问题。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生态宜居、节约集约与和谐发展,要求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城市集群化和农村城镇化的目的,全面提升城镇的质量和水平。地方高职院校发挥信息化优势服务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去,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对地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来说,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发挥信息化优势,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现状如下:
1.1城镇人口增加过快,城镇化率逐年递增
根据2008—2014年我国的城镇化情况简明表(表1)的数据显示,我省在2008—2014年间城镇化率的上升幅度达到了10.21%,从2008年的44.3%增加到了2014年的54.51%,增长的幅度达到了10.21%,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我省的城镇化人口结构在2012年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省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1.83%,相较于2011年提高了2.1%,到2014年末,我省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4.51%,城镇化增长较快。
1.2城镇化率增幅波动过大,城镇人口增长率不平衡
首先表现出城镇化率增幅波动较大,表1所反映的是2008-2014年间我国城镇化增长率在0.8%-4.83%之间大幅波动,2011-2012年间的4.83%是该段时间内的城镇化率峰值,2009—2010年间的0.8%是该段时间的谷值,2013年和2014年的城镇化增长率分别为1.67%和1.01%,涨幅被动下降幅度比较明显。以此同时,这种不平衡也表现在城镇人口增长率上,在2008—2013年间的波动幅度在1.14%—8.17%之间,谷值是2013—2014年的1.14%,峰值是2010—2011年间的8.17%,之后便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表现出了城镇人口发展不平衡的势头。
1.3学校战略定位与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相偏离
城镇化是发生在区域内部的,对地方高职院校来说,服务于大中城市与服务区域与城镇化建设,其占率目标是迥然不同的。地方高职院校应该将其战略目标定位在服务区域和城镇化建设之上。受经济和社会的限制制约,地方高校在实际的办学中往往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能输出到东部大城市,以便于这些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在服务事业、制造行业等领域成为熟练工人,而忽略了致力于本地创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对地方高职院校发挥信息化优势服务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2.1面向区域,聚焦城镇,确立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
一味地针对大中化城市不利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为了避免城镇化建设当中出现人才外流、产业欠发达、空心化等问题,要从新定位服务战略,在高职院校中要将发展对象定位在新型的城镇化上,根据不同的城镇化模式以及区域性特点,积极地为城镇化建设服务,寻找城镇化发展的新空间。一般地方高校都具有较强的信息化优势,利用信息化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为毕业生留在本地参与城镇化建设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帮助他们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寻找就业与创业的机会。
2.2发挥信息化优势,优化专业设置,对接产业结构现状
城镇化建设为个地方高职院校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专业的设置必须主动的去适应区域的重点产业发展,表明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地方高职院校应发挥信息化优势,做出对发展城镇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的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求。科学的调整专业的设置,优化服务产业的进程无疑是转移农村生产力、加快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调整专业设置,发挥信息化优势,主动应对挑战,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另外,地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来调整人力供给的变化,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3结束语
城镇化不但是多种拉力和推理的共同作用,同样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高职院校教育可以提高我国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满足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不但要高度重视地方高职院校在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还要将地方高职院校教育统筹到城镇化发展中来。与此同时,地方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应对挑战、与时俱进,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不断的探索创新,服务城镇化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玉凤、人的城镇化关键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
[2]高建军.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公司战略管理论文展问题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刘新智、刘雨松.农民参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调查[J].经济纵横.2013
作者:刘学 朱贤坤 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专题: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投稿 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