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女职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参数测定结果比较
男性职工的静脉血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贫血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不同学历护士的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年龄差异对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参数测定结果的影响
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较大,为去除年龄因素造成的影响,按年龄分为三组,即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男性青年组与中年组之间RBC及Hb检测结果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与青年组、老年组与中年组间RBC、Hb参数的两两比较,老年组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RBC和Hb中青年组与中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贫血发生率以中年期组最高(10.00%),显著高于青年组(2.00%)和老年组(1.47%),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年龄组RBC和Hb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学历差异对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参数测定结果的影响
男性职工不同学历分组间静脉血RBC、Hb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按学历分组后,各组间贫血发生率以大专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学历分组间静脉血RBC、Hb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4不同岗位人员的检查结果男性不同职业人员RBC、Hb的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医技组贫血3人,患病率为5.17%,其他各组贫血患病率均为0。女性不同职业组贫血发生率有差异,其中医生贫血患病率明显低于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和表6。
4讨论
本调查结果表明,男性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均高于女性,符合男女的生理特点。男性血红蛋白在老年期有下降趋势,而女性血红蛋白在老年期呈现上升趋势,符合两性性激素随年龄变化的生理特点。女性血红蛋白在老年期呈现上升趋势,这与丁秀荣等[3]的报道一致。这个现象与女性随年龄增长雌激素逐渐下降,尤其是更年期之后雌激素下降的现象相反。此时,老年女性体内雄激素相对偏高,导致血红蛋白升高,该现象与男性老年期雄激素下降导致血红蛋白下降的现象正好相反。这符合性激素影响血红蛋白的理论。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医院职工中贫血者主要以中年女性为主,尤其以大专学历者居多,其中又以护士居多,其次为医技人员。这一结果未见类似报道。护士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医生。考虑与护士夜班要消耗更多体力、学历低、健康知识不足、慢性胃炎的广泛存在等因素有关。这一现象应引起医院、社会与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截至2012年底,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占总数的56%,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0.6%。在该院,大专学历的护士也占多数。与文献报道相似[4-5]。379名护士中,学历构成如下:大专学历200人,本科87人,中专92人。护士共21人贫血,其中大专学历16人(76.19%),本科学历2人(9.52%),高中/中专3人(14.29%),大专学历的护士是目前占最多数的护理力量,其健康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医务人员工作繁忙,为患者服务的同时却常常忽略了自身的健康问题。医院领导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重视,提供健身设施与场所,提高员工自身健康。综上所述,女性尤其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中,贫血发生率较高,其次为女性医技人员,需要引起社会关注。贫血的这项调查研究结果很不乐观,医务人员的身体状况需要引起社会关注,更希望促使医务人员关注自身健康,只有拥有良好的麻醉医学论文体魄,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作者:朱者赤 唐世琪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相关专题:企业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