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 >

制造业就业结构性失衡问题探讨

一、制造业高端化转型下,高级人才的缺口很大

我们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不是劳动力的数量,而是能够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的高端研发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2008年,美国、日本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是中国的1.2和0.7倍,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制造业的从业者分别为1590万、1174万,而中国仅城镇地区制造业从业人员就超过5000万人。美国和日本的制造业从业人员比我们少,但是效益却比我们高,他们一个工人,相当于我们7-8个和5-6个工人。因此,我们的制造业需要进行技术改进、产业升级等新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面临很大压力。现阶段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因此需要大批高级工程师和高技能的工人,这些技术骨干就是我们目前急需的,特别是掌握当代新的科学技术,能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级技术工人。目前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普遍不高,因此常出现有些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有很多的人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全美协会提出“未来的工作岗位将是为受过科学、工程和数学教育的人准备的,是为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准备的”,因此政府需要鼓励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使他们接受科技教育和培训,同时要与企业密切合作,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缺乏创新土壤和创新人才

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不足。虽然有不少大型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研发能力弱、拥有的自主产权少、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等问题,与世界级跨国企业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小企业的技术和研发差距则更大。2008年我国的科研投入4570亿元,低于每股美国的3688亿美元和日本的1507.9亿美元。虽然我们国家的产品结构有了调整,正向高端发展,但事实上,大部分仍处于低端水平。而且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偏向组装,缺乏自主设计和核心技术。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缺乏相应的社会氛围和法律保障。这些诸多的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制造业的转型和创新。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职业教育,提升一线就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影响了制造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级人才越来越受欢迎,也越来越紧俏。在我国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岗位和技术人才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这和我国多年来不注重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而高校的培养模式和企业的需求不匹配,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也没有多少联系,导致教育脱离实际、不与时俱进,学生实践少,动手能力长期没有的大培养。导致现在的供需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竞争力。所以加强职业教育,包括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加强与企业合作等一系列改革将是未来提升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水平的关键力量。

(二)学习西方的先进模式

发展高端制造业必然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发达国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美国硅谷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值得研究的案例。斯坦福大学为硅谷的科技公司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被称为硅谷的母公司。位于硅谷中心的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公司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是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前后系列,他们共享知识资源,人力资源也相向流动,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应用型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在这种互惠的合作中,企业得到了发展,学校也获得进步。

(三)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才是发展的力量源泉,但是我国现阶段创新意识不足。学校要从各方面改变教育方式,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高校要加强同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在科研经费上也需要有更多的支持,以鼓励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教育和知识产工程项目管理权的保护力度,为创新创造合适的土壤。保障创新者的利益。

作者:冷泽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制造业就业结构性失衡问题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xyjj/179367.html

    相关专题:管式反应器 明清小说


    上一篇:工程设计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措施
    下一篇:人物结构素描教学探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