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文化日益凸显,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不可避免的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产生影响。基层干部担负着基层建设的重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基层干部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层建设,因此基层干部应不断加强修养,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网络文化环境下,基层干部能否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抵制其消极影响,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正确的贯彻与执行。因此,研究网络文化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分析网络文化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影响入手,探讨网络文化环境下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网络文化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基层干部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网络文化丰富多样,能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提高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
1.为基层干部道德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网络文化为基层干部道德规范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基层干部道德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协调各种道德关系的过程中产生并传承下来的。同时基层干部道德规范又是用以指导基层干部道德实践的准则,这也是新形势下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要求,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基层干部是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者,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制定更高的道德规范。网络文化作为新型的文化形态,能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多行业、多领域的基层干部道德规范的共享,从而为基层干部道德规范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2.为基层干部道德机制建设提供了便利
网络文化具有发展迅速,覆盖面广地特点,对基层干部道德机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层干部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会涉及到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为了确保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多方面的协调工作。网络文化为基层干部道德建设提供了生机与活力,基层干部道德机制的形成有一定的自发性,但这种自发性需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具有普遍的代表性。网络文化能迅速收集道德实践经验与理论,利用电子邮件、论坛等方式进行经验交流,从而节省成本。同时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利益能给人积极的驱动力,也能给人诱惑力,仅靠基层干部自身的抵抗力是不够的,应加强外在的道德监督,避免主观随意,而目前公众对其监督较弱。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透明性等特点,公众能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从而有助于推动基层干部道德监督机制建设。
3.为基层干部道德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
基层干部道德建设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社会作用。道德实践受道德意识的直接影响,在道德意识的作用下,人们会基于社会利益的基础上自觉选择某种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构成道德实践。这是因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与他人,总会涉及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认识到这种关系并内化为自身行动,才能构成道德实践。网络环境下基层干部道德实践活动超越了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在道德实践活动中树立自身形象,从而感染人、影响人。如通过网络投票对社会道德现象进行评述,纠正不良道德风气,从而树立基层干部高尚的道德风气。
二、网络文化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带来的挑战
1.对基层干部道德信仰的挑战
基层干部道德信仰是道德的精神实质,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动力,具有极强的稳定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正在成为吸引力最大、管理难度最高的新型传媒方式,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思想舆论斗争新领域,任何一个人只要能上网就能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网络发展速度快,管理上存在漏洞。一些西方国家把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在民主、自由的旗号下渗透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念,在网络电子书刊、游戏等精神文化产品中随处可见,这必会对基层干部道德信仰形成强烈的冲击。个人主义是把个人价值、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要求他人、集体服从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由此可见,个人主义与基层干部信仰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信仰不同,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2.对基层干部道德意识的挑战
道德行为既受外部力量的约束如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又受内部力量即内心信念的约束。网络文化环境下弱化了这种习以为常的道德约束机制。这是因为在网络文化环境下,社会舆论走向多样化,多元的价值观念都有其存在的基础,对同一种行为,不同的人基于自己的立场会做出不同的评价,这会弱化主流舆论的权威性,同时也弱化了道德的约束力。社会舆论的弱化必会影响基层干部的自我意识,即内心信念的弱化。网络文化中,思想交锋比较激烈,个性行为比较随意。新形势下新的生活标准、新的生活方式,导致社会成员的评价标准趋向经济实力强弱方面,使得社会舆论对基层干部的社会定位出现偏差。
3.对基层干部道德情操的挑战
网络传播速度极快,已广泛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构成了一个虚拟世界,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交流、购物等,同时网络世界中人的身份、地位等都是作为符号存在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多重身份,有的甚至用虚假身份。虽然用的是虚假身份,但在网络中得到的体验却是真实的。由于这种体验是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使得其也成为推动网络发展的重要动因。但与网络发展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网络道德还不健全,因此舆论的真实性会受到质疑。据相关调查显示,多数基层干部质疑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但也有部分基层干部参与其中,这必会影响基层干部的道德情操。
4.对基层干部价值观念的挑战
现实社会有很多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约束着人的行为,但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社会,少了道德约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行为,拥有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享受的自由,不需要承担现实生活中的责任,人性的弱点也不需掩饰。大部分基层干部对网络中的色情、暴力等持正确态度,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不自觉的受到影响。这是因为在网络世界中有现实世界中所没有的释放空间,基层干部如果对这些不良信息缺乏正确认识的话,必会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影响。
5.对基层干部道德选择的挑战
基层干部道德建设中道德选择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其道德行为的重要特征体现,即是说基层干部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作出的正确决定,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凭借自己的意志在善与恶的对立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基层干部在道德选择方面有着意志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相对的,是受某种必然性支配的。在道德选择方面,客观环境和个人决定是相互制约的,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主体动机占重要地位。网络环境下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这为基层干部道德选择可能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如果基层干部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存在偏差,必会影响到道德选择。
三、网络环境下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道德建设目标体系
道德建设的目标体系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规定着基层道德建设的方向。网络文化对基层干部干部道德建设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因此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导向,引导基层干部作出正确的决定。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共产主义道德,这要求基层干部具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同时要求基层干部有一定的道德能力,包括把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行为,对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价,并作出正确决策。其具体目标是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量化。网络文化环境下,应结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目标。
2.完善道德建设的政策法规
法律法规是硬性规定的,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制性。制定了一定的政策法规后,不管社会成员是否承认这些法律规范,都会运用这些政策规定的程序,采用相应的奖惩手段,强制社会成员服从这些法规。因此可以说政策法规是一种秩序,对个体道德规范起校正作用。目前,网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还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同时网络管理的规定不科学,虽然大多数单位制定了网络管理制度,但有部分单位要求绝对拒绝网络,不仅不接触网络,而且不建设局域网,这是不合理的。同时网络监管技术比较落后,教育手段不力,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实行网络有效监管是非常难的,导致监管漏洞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应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另外应认识到网络文化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依法治网的思想。网络文化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基层干部拓展眼界、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网络不良信息又会影响基层干部道德信仰,因此应把用网与治网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基层干部道德信仰建设。
3.创新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基层干部道德信仰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基层干部道德的行为方式,影响基层干部的道德观念,不像行为规范直接对道德行为进行奖惩。这就要求教育者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教育形式,扬弃传统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影响力。网络文化环境下应创新基层干部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改变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借助网络探索新途径,充分利用网络的图片、音响、动画等,构建能调动多种感官的教育新模式,增强集中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同时还要改进经常性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由于基层干部受教育不同,在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过去经常性道德教育主要是采用谈心方式进行的。网络文化环境下,基层干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更加凸显,采用谈心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采用基层干部喜闻乐见的道德教育软件,将道德教育融入到网络文化中,使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同时,要建立基层干部道德教育网站,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4.坚持道德建设舆论导向一体化
舆论是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舆论一旦形成就有了普遍性、强制性的力量。因此应认识到舆论对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它通过形成某种社会道德氛围影响人的道德行为。网络文化环境下,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舆论权威不敢做不道德的事情。但网络世界存在监管不到位问题,导致正确的舆论与错误的舆论并存,所以要严格限制不利于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舆论,积极传播有利于道德建设的舆论,坚持舆论导向的一体化。而其实现的途径有很多,如利用网络树立先进的典型,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等。
作者: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