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下,组织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探究新知识的教学方法。问题是教学的起点,也是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同时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问题探究式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并不是获得统一的答案和知识,更主要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串联起来,引起学生的碰撞和创新思维的出现,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核心是学生的思考和思维。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教学等方式进行。在评价上应更加强调学生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视过程性评价。
2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点
第一,问题探究式教学应当以问题为中心和主线,目的是启发学生的历史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我们必须看到,在这种教学方式中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思维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学生沿着问题出发,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触发知识线索,从而形成系统话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够从不同视角全面的看待问题。第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与形式的多样性。在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教学过程必须要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潜能的发挥,只有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才能引发思维的碰撞,才能引导学生建构对问题客观的认识。同时,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可以充分运用视频、图片等资源,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会、课外参观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从而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第三,教师的引导与课堂的开放性。由于是以问题为中心,因此注定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思考,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观念、逻辑,我们都欢迎在课堂上呈现。教师并不是统一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争论与冲突中形成和建构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培养独立思考与终身学习的观念。学生在内驱力的作用下主动学习,是问题研究式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3“问题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不是简单的呈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去寻找答案,问题是起点、是主线,但更是联接课堂与教学目标的桥梁。因此,要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把握一些基本的策略,并不断探索教学创新,否则“问题”只会流于形式。
3.1教师鼓励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创设问题环境
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学生格外关注自身形象,这一方面使学生喜欢表现、勇于参与,另一方面学生会存在一些顾虑,害怕回答不好会“没面子”。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提问,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如在讲授“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时,笔者鼓励学生分享“《三国演义》电视剧中你们最喜欢的哪个人物?分属哪个魏蜀吴哪个阵营?为什么?”,由于学生多数都看过相关电视剧,对于人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可以很好的调动课堂的气氛,使学生愿意主动分享。在此基础上,通过“诸葛亮七擒孟获”“曹操征讨乌桓”等故事让学生思考分裂时期民族的融合的则顺理成章。
3.2做好问题设计,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思考
由于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和主线,因此,问题的提出就至关重要。其一,问题应当紧贴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目标相符合,切忌出现与课程无关或关联不大的提问,这样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思考,而且浪费时间。其二,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进行提问,挖掘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参与。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选取战争的图片、南京大屠杀的图片等,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考,从而引发学生对战争、对民族崛起的思考。其三,问题的难度要始终,前后问题最好有体系,有逻辑,从而帮助学生对课程形成完整的认识,使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一致。
3.3鼓励学生创新,提出问题并从新视角看待问题
历史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敢于向书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特别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教师要善于通过正确和积极的引导,引发学生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摆脱固有的、体制化的定论,对问题展开新的认识和思考。“问题探究式教学”应当是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自主寻求或建构答案的活动或过程。”应当鼓励学生质疑并主动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来解决问题。只有当问题真正来自学生时,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动机,才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知识、探究问题、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总之,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从问题出发,调动学生重新审视历史省级医学期刊事件和历史定论,从而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未来意识。
作者:袁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