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比法
在汉学学习中,学生必定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母语对汉语学习的正负迁移。二是受到目的语的干扰。所以,对比法可分成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和汉语与汉语的对比。汉语与汉语的对比可分为近义词对比和反义词对比。
一是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两种语言词汇的对比,有完全等值词语、不等值词语和不完全等值词语三种。完全等值词语是指语言意义、色彩意义、用法等都一致的词语,这一类词语几乎没有。不等值词语是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导致的,某事物为一个民族所独有,而解释这个概念的词不能在别的语言中找到等值的形式。不等值词语又可以称为词汇空缺,可以分为三类:1.由于生活经验的差异而引起的不等值现象;2.由于人们世界观的不同而引起的不等值现象;3.由于语言、文化本身的原因而引起的不等值现象。例如:“针灸”“刮痧”“太极”等词语在汉语中存在,但是英语中没有。不完全等值词语是指两种语言中某一方面对等,另一方面不对等。如:英语中的“brother”表达了汉语中的“兄”和“弟”;“sister”表达了汉语的“姐”和“妹”,“grand-moth-er”表达了汉语的“祖母”和“外祖母”。而汉语中的哥哥弟弟要区分是亲哥哥亲弟弟、堂哥堂弟、表哥表弟等,这种区分是非常严格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汉民族非常重视血缘关系,亲属称谓按照血缘的远近严格区别,丈夫家亲戚亲于妻子家亲戚,兄弟配偶的血缘要近于姐妹配偶的血缘。而以个人为单位的西方英语国家,不太重视性别、血缘亲疏以及长幼关系。
二是汉语与汉语对比,主要是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对比。同义词是意义相等和相近的一组词,意义相等的等义词不需要辨析,所以同义词的辨析主要是指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辨析指的是辨析词汇意义、色彩意义等方面的差异。如:“手段”和“伎俩”两个词,词汇意义相同,都是表示方法,它们的差别主要在感情色彩上,“手段”是中性词,“伎俩”是贬义词。“逮捕犯人”和“逮犯人”的的词汇意义相同,它们的差别是“逮捕犯人”更加正式,多用于书面,而“逮犯人”更多用于口语。“绝密”“机密”“秘密”三个词语,都是一字之差,意义也相近,它们的差别主要在语义的轻重上。再如:“担任”和“担负”两个词语的主要区别在搭配上,“担任”的宾语主要是职责和工作,“担负”的宾语主要是责任、使命和任务。反义词是指反义义场中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反义词又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相对反义词。绝对反义词是建立在矛盾关系的基础上,不存在中间状态的反义词,如:“男”和“女”,“生”和“死”;相对反义词是建立在对立关系基础上,存在中间状态的反义词,如:“高”和“低”,“富”和“穷”。汉语与学习者母语对比,尽可能地避免母语对学生负迁移的影响,积极发挥正迁移的作用。汉语与汉语对比,让学生更准确把握汉语,并能运用汉语展开书面和口语的交际,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步骤
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汉语词汇的特点,遵循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把词汇教学内容设计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趣味的教学顺序。汉语词汇的第一个特点是汉语语素数量不多但可以大量组成合成词。如:“打”可以组成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其中双音节词的数量最多,其读音为上声调,如:打岔、打发、打紧、打量、打算。第二个特点是双音词比单音词多很多,但是单音词在口语中使用较多,如:人、他、好。第三个特点是同音词和同义词数量多,如:同音词“奇怪”与“责怪”,“花钱”与“开花”;同义词“目”与“眼睛”,“日”与“太阳”。第四个特点是叠音词很多,叠音方式多样,如:忙忙碌碌、黑黢黢、冷清清、刚刚、毛毛细雨等。根据词汇以上特点要求遵循的原则有三点,第一是坚持从易到难有层次的教学。如根据《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录的词汇,先教初级词汇,再教中级和高级词汇。教学过程中先教常用的词汇,后教次常用的词汇,如:“打”字词述宾结构的教学,可以先教“打”字+施事,例如:打雷、大冰雹;和“打”字+受事,例如:打牌、打鱼。而后教“打”字+时间,例如:打通宵,打夜班;和“打”字+类别,例如:打长途。第二是注意语素和构词法的分析原则。例如“画家”“作家”“评论家”“书法家”等可以类推各种职业名称。第三是边讲边练、精讲精练等实践操练原则。词汇是交际的关键,也是语言信息的主要承担者,而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交际,所以要将汉语知识落实于实处,在操练中学会与人交际。
第一步,导入词汇。教师可以使用对比法、直观教学法、同义词释义法、反义词释义法、分析综合释义法等来解释词汇意思。对比法是将汉语与汉语,和学习者母语在文化、色彩和语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再重点分析记忆。如:“参观”与“访问”,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其所搭配对象的不同。“教师”与“老师”主要区别是所使用场合的不同。汉语中,“贡献”有名词和动词词性,而对应于英语中是动词“contribute”和名词“contribution”。直观教学法是直接利用多媒体或者图片将学习内容展示出来。如:苹果、鸟、车、跑步等词语直接用图片展是给学生。同义词释义法是将意义相似的词语放在一起,分析学习。如:“稳健”与“稳重”的区别是“稳健”是形容人处事的风格,“稳重”是形容人的。语素释义法是利用语素来分析分析词义,探究词与词的细微差别,如:“交换”与“替换”中差别在于“交”与“替”,“交”是用于两个东西互换,而“替”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我帮你。这样就很快明白其中的差异。这个阶段,教师是主导,主要任务是以最短的时间向学生阐释新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词语意思。
第二步,讲解词汇用法。在对词汇意思疏通以后,教师则向学生展示常用的句式、常用搭配、常用语境和近义词的辨析。常用句式的介绍,如:“代表”。“代表”有词性,一是动词,可以说“代表某人做某事”,二是名词,可以说“某某代表”。常用搭配,如:“打”字搭配有主谓结构(打肿脸充胖子)、述宾结构(打车)、偏正结构(单打)、述补结构(打败)和联合结构(打闹)。常用的语境主要是讲解词语的褒贬义和语体义,如:“不耻下问”表虚心,只用于表扬他人;“自以为是”表骄傲自满,只用于贬义;“皆”是“都”的意思,只用于书面;“老师”多用于口语。这个阶段,教师是引导者,向学生介绍使用新词语的方式,但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一些理解性练习。
第三步,词汇操练。词汇操练分为口头操练和书面操练。口头操练可以使用想象法,如:将操练的词汇写在卡片上,教师将卡片内容给一个学生看,由这个学生描述词语,但不能说出这个词语的发音,另一个人猜卡片上是什么词语。或者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操练的词语回答问题。书面操练可以用替换法。如:教师给出一个句子,句子是已学过的内容,从中划出一个词语,要求学生用同义词替换。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参与者。但教师需要及时回馈学生,鼓励学生多说多练。
第四步,是检查教学产出的效果。词汇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词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尽可能将所学词汇运用到生活交际中。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是要将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将各种理论落实于实践,学生能将汉语知识转化汉语交际能力。
作者:陈玲 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相关专题: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网址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