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人文素养差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很早就进行了明确的专业划分,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医学专业教育被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医学专业教育相比,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比例低,课时少,这难免会造成医学生人文修养不高、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创造思维的教育结果。虽然人文教育在医学院已经推行多年,但是许多医学教师在人文教学中仍会出现知行脱节、照搬照抄等问题,导致医学人文教育空虚、无用。诸多因素作用下,多数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缺乏正确认识,在学习中更是缺乏人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人文知识、人文修养不足。
2缺乏有利的人文教育氛围
我国许多高等医学院校都是单科性大学,其办学品位、办学方式与其他综合性大学有所不同,校园文化氛围构建更是与其他类别高校存在一定差距。受社会环境影响,许多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滑坡现象,如校园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较少。加上在医学教学中,医学知识和技能实践所占比例较大,但医学人文素质实践却不受重视,导致学生对医学人文学科不够重视,人文视野狭窄。因此,人文气息薄弱、人文教育性差,就成为医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3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初探
3.1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原则
坚持正确的人文教育原则,是医学人文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其有以下原则:第一,坚持教学的实效性。医学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养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医学人文教学中学校及教师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人文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积极寻找医学人文教育新途径,增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第二,知识的联系性、连贯性。人文教育的目标决定了人文教育必须从长远教育着手,坚持人文知识与其他学科、医学专业知识的联系性,必须与医学实践相结合,必须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具体到医学人文知识学习中,对同一个医学人文知识的探讨,可以随着学生年纪增长、年级提高而不断深入。第三,学科的开放性。在医学人文教育中,既要重视教师、党委组织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又要重视医学人文实践、校外合作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积极在多方参与的环境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学习主动性。
3.2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措施
3.2.1合理设置人文学科课程
加强医学生人文学素养教育,必须改革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教育体系。笔者认为,合理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应包含公共基础性人文课程、医学人文必修课程、医学人文选修课程三部分。学校要根据医学教育规律、学生阶段发展需求进行课时安排和课时分配。在低年级强化基础性人文课程教学,辅以社区医疗实践,以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高年级重点开展人文选修课教学,结合临床实践,强化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形成以实用为目标、密切联系实际的独具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
3.2.2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学校软硬件实力
要想改善医学院校师资力量薄弱、设备不足的现状,医学院校必须增加经费投入,提高学校软硬件实力。具体来说,医学院校应设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专项经费,改善电教化、实践教学等人文教育教学设施,为学生知识学习、临床实践、健康调查提供有利条件;支持教师教育科研、外出学习,积极通过教师人文素养培训和教育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充足的教材资料、图书资源,使学生人文知识学习突破教材、讲稿限制,利用学校软硬件,投入医学实践。
3.2.3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方法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效果差,与其教学方法落后有直接关系。鉴于此,在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合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医学人文教学成功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多媒体、实践教学在医学人文教学中的比重,提高人文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观教育统一、结合起来,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通过医学实践、典型案例分析、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化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优雅的举止,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完善的人文教育评价、考核体系,将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态度、学生课堂表现、考试成绩都纳入评价范畴中去,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和学生发展。
3.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群力
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可以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医学院校要积极通过校园物质环境优化,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并通过人文知识讲座、专家座谈、知识比赛等校园活动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人文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熏陶。此外,立足于校园文化网络建设,学校要积极利用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教育,融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弥补现行课程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最后,高等医学院校还要重视与那些人文教育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高校开展校际合作,通过资源和优势互补打造人文教育群力。
作者:焦治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