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等教学理念,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应是优秀的职业设计师,而不是只会动手但没有设计理念的工匠。基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借鉴包豪斯的经验,我们应以培养职业化设计师教育思路为主线改革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以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帮助学生凝练设计创作理念。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要重视基础设计理论的教学。
关键词:包豪斯;艺术设计专业;双轨制;校企合作
包豪斯是德国著名建筑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立的一所建筑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事业而建立的学校,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并且有完善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艺术设计学院[1]。包豪斯的办学理念对20世纪的建筑和艺术设计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现行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大都是从包豪斯的课程体系演化发展而来。重新审视包豪斯的教学理念,对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一)设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回顾包豪斯的办学历史可以发现,包豪斯的办学理念始终紧跟当时德国的社会大环境,并随之不断做出调整。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创办包豪斯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受战争的影响,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对于战争机器有着强烈的反感,因而在包豪斯创办初期,他将学校定位于非机械化的、发扬手工传统的、追求中世纪行会制的教育机构。但是随着德国政局的急剧变化以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约从1923年起,包豪斯的办学理念走向理性主义,开始用较接近科学的方式完善设计教育课程,强调为大工业生产而设计,这和早期包豪斯的办学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时期正是德国工业迅速发展、政治与经济局势趋于稳定的时期,所以包豪斯的办学理念从乌托邦的理想走向理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每一变革都可以看成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所做出的调整。包豪斯管理者当年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他们有在困境中奋斗的勇气。他们站在时代高度,克服各种困难,在衣食不保的情况下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索更加理性、科学的教育模式,试图通过教育改革为促进德国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培养更多人才。包豪斯的举措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启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明确自己的使命,立志用设计的力量为经济发展做贡献,这甚至比课程体系建设更有价值。
(二)“双轨制”教学模式
包豪斯追求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在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看来,艺术和技术应该是一体的,艺术创作一定要为生产服务,艺术家必须学习工业生产知识以便自己直接参与生产,工业家也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力,从而使生产出的产品更具艺术价值。因此,他构想“建立一所与工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学校”[2]136。在教学上,为使学生更加明确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包豪斯设置实施了“双轨制”工作室教学体系,每一门课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师和一位技术教师负责讲授,注重在传授美术与设计基础的同时又传授技艺与方法。造型教师为学生讲授色彩、绘画、构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技术教师负责讲授技术的运用、材料的认识等内容。包豪斯为了能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解决实际操作问题,还专门建立了与设计教学相关的实习工厂,如金工、陶瓷、编织、木工、纺织等,这些工厂既是课堂,也是车间。这种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双轨制”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双元制”教育制度
1923年前后,包豪斯循序渐进地将各个车间作坊与企业界建立联系,把一些技术上成熟的学徒送到工厂短期工作,实现了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对接。学生在工厂学习研究现代工业的生产方法、生产流程、成本核算等内容,实训结束回校后被分配到包豪斯的研究所。在研究所里他们仍与实习工厂保持紧密的联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工厂中学到的生产技术设计新作品。这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就是当时德国已经趋近成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3]。而且,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还参与企业的生产项目课题,如此一来,包豪斯便与当时社会上很多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4]。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下,包豪斯培养出了一批批既熟练掌握技术知识,又能处理艺术造型问题的设计人才,这样的设计人才才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二、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制约因素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艺术设计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虽然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大为很多高校提供了发展机遇,但高质量的设计要求也使得高校在设计人才的培养问题上显现出与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不和谐的现象。因此,我国高校急需对艺术设计教育进行反思,以便培养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设计人才。概括地讲,目前制约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因素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形式的单一性
当下,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呈现单一性特点,教学内容大多是从固定的教材中选择,过于重视理论基础知识,教学方法仍停留在技法传授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然而,艺术设计的人才需求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更新交替的[5]。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很多高校开设了陶艺设计、展示设计、珠宝设计、舞美设计、动画设计等热门专业,课程体系也不断得到完善,但具体到每门课程,都没有采取包豪斯的“双轨制”模式(即由一位造型导师和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授课),原因主要在于师资力量不足。这种单一性的教学容易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要么注重艺术的表达而忽视制作工艺,要么沦为手艺工匠而缺乏艺术的创造性。
(二)教学中忽视设计理念的凝练
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一方面作品设计要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另一方面优秀的作品也会对市场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设计制作大多都是假设课题,没有市场调研,没有专业情境,设计的作品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长期以来,高校的艺术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比较薄弱,导致学生有的不了解生产工艺和流程,有的在设计思想的表达上存在不足,以至于学生自认为理想的设计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的距离。学生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缺少市场调研和对市场的预测及把握能力,最终导致理论和实践能力相脱节[6]。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设计理念是在虚拟的状态下萌生的,缺乏实践的验证,这样的设计创作无疑是纸上谈兵。
三、艺术设计专业对包豪斯教育理念的借鉴
(一)以培养设计师职业化教育思路为主线改革教育模式
基于20世纪60年代教育理论家雅斯贝斯提出的“每一个时代的大学都必须满足实用职业的要求”的观点,借鉴包豪斯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双元制”教育制度,笔者认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将培养目标定位于职业化设计师,而职业化设计师的培养途径应是让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形成设计理念、掌握设计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企业产品设计中去。但需要注意的是,强调应用型、实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目的不是培养只会动手而没有设计理念的工匠,而是培养优秀的职业设计师,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但不能像技术员与商人那样为了利益做出妥协。但是,当前许多处于转型中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味地追求应用型,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视了基础设计理论的教学,只强调与企业对接和实习基地的数量而忽略了学生专业化品质的培养。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应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目前不但应该让学生学习经济学、心理学和生产技术方面的科学知识,还应该让学生了解需求理论和消费理论[7]82。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走得更远。
(二)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帮助学生凝练设计创作理念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设计最终是要通过市场来检验的,所以,市场是艺术设计课堂有效的延伸。包豪斯的“双元制”教育制度使德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趋于成熟,而继包豪斯之后,德国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又将校企合作推向了高峰。下面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产教融合对学校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在平面设计领域出现的,就是由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教师奥托•艾舍带领学生完成的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视觉传达和平面设计项目。他们采用方格网型结构作为设计的基底,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包括字体、企业标志、整体形象等视觉传达设计。他们在色彩设计上采用了有特色的镉黄和普鲁士蓝方案[2]129,对比度非常强烈,能使人产生过目不忘的效果。这款设计是德国企业形象设计方面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乌尔姆设计学院在此设计中提出的利用方格网型结构作为系统化平面设计的方案也迅速被各国设计教育界所接受,而高校搭建实践育人平台、通过项目带动提升凝练设计理念的做法更值得推广。第二个成功案例是改良布劳恩公司的“SK-4”组合音响。布劳恩公司是在二战之后重建的,最初的产品主要是电动剃须刀、收音机、电子闪光灯等。乌尔姆学院的教师古戈洛特与驻厂设计师迪特•兰姆斯合作,经过反复试验,在1956年推出了“SK-4”组合音响。这款设计使得电视机、收音机、唱机等都可以以模块的方式和“SK-4”自由组合,且因放弃了传统的单体式样而使室内空间显得有条不紊。另外,“SK-4”组合音响在造型设计上以金属和塑料取代笨重的木制外壳,在色彩上则采用了现代主义者倡导的中性灰和白色。“SK-4”组合音响上市之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至今它仍是音响设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然而事实上,这款设计的理念大多是由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通过以上现代设计史上成功的案例不难看出,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师生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设计的产品可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样的教育形式比单一的教学更加有效。另外,包豪斯的“学校+工厂”双轨制教学模式也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当前的转型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传统的从基础教育和训练入手,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封闭式课程教学模式,最后只能让学生步入社会后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他们的所学和所需之间有很大差距。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途径,因此,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形成与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艺术设计教育应该走近当地企业,让企业中的师傅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师。
参考文献:
[1]蔡振宇.包豪斯教学中“实践性”的原则对当代高职设计教育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8(12):249―250.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詹笑东,陈帆.“双元制”职业教育视角下的包豪斯[J].建筑与文化,2013(2):94―95.
[4]陆晓云.从包豪斯教育思想看我国设计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30):102―104.
[5]陈海滨.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改革[J].大舞台,2013(1):237―238.
[6]封永辉.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分析[J].美苑,2008(3):74―76.
[7]徐昊.乌尔姆设计学院教育思想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0.
作者:夏雨 单位:黄淮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相关专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水产学报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