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
1护理记录的管理
定期检查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观察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及护理中出现的护理纠纷事件,督促护理人员规范的填写护理记录,且妥善保管。一份完善的护理记录在处理护理纠纷时能起到维护护理人员自身利益的作用。改善护理服务的态度:近年来,我国的大多数护理纠纷事件均是由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欠佳,使患者不满,最终导致纠纷事件[2],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在护理工作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自身的护理态度,加强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照组未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案。
2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评估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评估情况包括:管理工作、健康宣传、工作态度、防范风险意识和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所谓护理风险,是指护理日常操作、处置及抢救等每一个需护理的环节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危险因素,这个危险因素可能会使患者本身和护理人员出现一定的风险。而护理中的临床风险管理是对患者、护理人员、医疗护理的技术、医学设备、用药、护理制度及护理环境等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开展的一项管理工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及健康宣教、工作态度、防范风险意识的评估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还可增强护士自身的专业素养,改善其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及提高护理的记录等工作能力,保证了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有效的推进护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及系统化,减少了护理纠纷,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能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及满意的护理服务,从而更好地维护了护患双方合法的权益[3]。综上所述,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中风险防范意识,还加强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伶
第二篇:普外科护理管理分析
1绩效考核实施方法
实施过程中加强实施情况监督与考核,每月进行一次日常护理质量考评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通过我院自行设定的满意度调查表;护理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方式进行质量考评。考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护理质量、整体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危重病人护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等等。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绩效管理前的2010年间共计发生护理差错12起,实施绩效管理后的2011年间共计发生护理差错3起,实施绩效管理后,护理差错发生例数明显减少,且基础护理评分、整理护理评分、院感控制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危重患者护理评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绩效考核是如今各企业单位常用的一种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管理者评价下属人员工作表现、个人优缺点及所设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执行的成效,据此而实施预防和矫正措施,促使工作人员持续改进的一种工作方法,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指标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并以此给予相应的鼓励或惩罚,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的技能水平和态度[3-5]。由于这种方式能有效的实现鞭策作用,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企业管理及各组织单位的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护理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主要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职业素养、护理结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护理人员表现优劣以及升职加薪的主要依据。最后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本人,以此使护理人员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予以改进或者表现优秀的地方继续坚持,以此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护理人员能自觉遵守医院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并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同时,通过绩效考核科室也可以让护理人员了解到自身的发展方向,使其与岗位绩效相适应,最终提高护理质量[6]。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对我院2010年与2011年实施绩效管理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绩效管理后,护理差错发生例数明显减少,且基础护理评分、整理护理评分、院感控制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危重患者护理评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由此表明,通过绩效考核管理方式,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积极性大大提高,因此护理差错大大减少;同时,患者满意度提高就表明了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综上所述,绩效考核的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徐丽芬 单位:浙江省慈溪市龙山医院
第三篇: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二八定律
1关键患者管理
疑难病症患者、实施大手术患者以及危急重症患者等均是病房的关键患者,临床应该依据实际病情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同时和患者有效交流。护理人员有效掌握患者护理服务感受的最佳途径就是积极有效的沟通,这样还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良好护理的基础保障。各个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一方面对其自身的护理服务水平具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还深刻地影响着患者的满意度。护理部应该实施护士长五查制度,以有效服务于患者,切实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即①提前15min上班,对晨间和夜间护理工作质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②在下午下班时间,要清晰了解患者的健康教育落实情况;③晚夜间对护士的夜班工作质量进行定期抽查,每周1~2次。通过督查及时解决临床隐患,使护理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
2关键时间管理
①弹性排班。护理部应该统筹全局,使各科室进行有弹性的排班,从而使自身科室的特点得到有效满足。在临床护理工作特点的指导下,使更多的护士参与中午班,对原医嘱上班时间进行有效调整,加强管理薄弱环节的力度,充分保证中午班的护理质量[3];②节假日管理。节假日期间值班人员缺乏警惕性,一些护士缺乏责任心,没有很好地护理患者,违反操作流程,没有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也没有采取预见性的措施有效防范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床头交接也没有做到,造成护理安全差错。
3关键科室管理
感染科和手术室是医院的关键科室,这两个科室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应该得到护理部主任的垂直管理。感染科患者的主体是小儿患者,各种疑难、突发问题频发,护理部应该确保该科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决和静脉穿刺的能力也必须足够强。给予手术室以着重的管理,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手术室时都会产生恐惧感,针对这种情况,在手术之前手术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访视,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将手术室环境及工作程序详细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将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有效消除掉[4],并将相关注意事项详细告诉患者及其家属,促进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的各项工作,为疾病的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依照我院自拟护理质量评分标准、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实施“二八”定律前后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比不安全因素的规避情况。其中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分为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以及消毒隔离质量四部分,每部分总分100分,评分≥75分为合格,<75分为不合格。
4统计学处理
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分析处理所有数据,检验水准为α=0.05。实施“二八”定律前后护理质量的合格率比较实施“二八”定律后80名护士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二八”定律前后各项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实施“二八”定律后80名护士的护理技术、服务流程、护理人员态度、安全告知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实施“二八”定律前后不安全因素的规避情况比较实施“二八”定律后80名护士的疏忽、轻度差错、中度差错、重度差错、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
5讨论
如果护理管理者能够对“二八”定律熟练掌握和科学合理应用,那么就能够从繁琐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显著提升自身的工作管理效率,从而极大促进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显著提升,有效规避临床不安全因素[5]。邓晶儿等[6]采用“二八”定律在危重患者护理中进行应用,从邓晶儿等的分析结果来看,在“二八”定律实施之后,护士的护理质量、患者生存率、并发症以及后遗症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其中并发症从之前的36.3%下降到了19.7%,后遗症从之前的39.3%下降到了35.3%。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二八”定律后80名护士,不管是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合格率,还是护理技术、服务流程、护理人员态度、安全告知满意率均明显比实施前高,疏忽、轻度差错、中度差错、重度差错、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均比实施前明显改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疏忽也从之前的48.8%下降到了25.0%,各项差错也均有明显下降。这充分说明了在护理管理日常工作中应用“二八”定律效果良好,能够有效规避不安全因素,同时也充分表明本研究结果对临床护理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加大对“二八”定律的应用,从而对其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有效改善,同时提高护理安全性,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郭惠蓉 单位:新疆木垒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第四篇:护士长素质及护理管理
1创新意识强烈
护士长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带领护士们不断吸收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学习新技能。一个创造性的意见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甚至引发改革,同样只有带领护士们不断进取与超越,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一个合格的消化内科护士长,不仅应掌握消化科专业知识、练就精湛的护理技术,还应注意学科新进展。
2护士长应具备的护理管理技巧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项职责为保证消化内科的科学化规范管理,护士长必须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制度,将规章制度、药械管理、护理常规及护理流程等各项内容落实到位。分岗定责,合理监督,做到日有重点、周有计划、月有目标,让护士工作有章可依,有制可循。
2.2以人为本,重视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一切管理以人为中心,护士长充分尊重护士、依靠护士、服务护士。一个合格的护理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广泛采纳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注重事件的可行性,让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强化其责任感、归属感,建立主体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注意做到知人善任,注重人才的培养。
2.3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护士长在工作中还必须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一视同仁,绝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假公济私。不公平、不合理的待遇极易让护士产生委屈、不平、愤怒甚至怨恨等不平衡心理,彼此产生隔阂。随着事件的积累,时间的积压,矛盾逐渐被激化,团队凝聚力不断削弱,最终必将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护士长需尽己所能不断协调,将工作透明化,让护理人员及时知道并理解他的工作计划,并调动其积极性,参与到切身相关的决策讨论中。另外,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制定各项目标,强化其工作动机,从而激发每个护士热情地参与到工作中,建立良好的责任心、事业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4加强护士水平及素质的提高想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及素质,就需加强其对基础护理的学习与认识,强化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可通过培训讲座、护理查房、病案讨论、技能训练等实现护士水平的优化。根据本科室病情急、细、杂等特点,着重培训护士的相关能力,如通过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发放,内镜检查与治疗的规范操作,常见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的防治,传染性疾病如肝炎的防感染护理,急重症如上消化道道出血的紧急处理等强化训练,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
2.5注重护理质量管理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数量大,且患病类型多,因此护理工作的开展因人而异。要改善护理质量,强化管理需做到以下几点:(1)从实际出发,要求护士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如对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或血源性传播的预防护理,对胆囊炎患者术后胆管损伤的有效防治,对急性胃肠炎、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胆结石等易恶心呕吐患者早期的物品准备[3];(2)工作做到严要求,具体环节仔细抓,做好全程的质量把关。锻炼护士工作细致、善于沟通的能力,及时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潜在并发症有预见性;(3)注意绩效评价,及时分析结果并反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予以肯定,工作突出者予以表扬,表现较差者予以鼓励,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助其纠正;(4)在生活上与和护士建立友好的关系,注意其在生活上的问题,真心关爱患者,为患者排忧解难。
3小结
随着护理专业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不断发展,对护士长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护士长在素质上应满足管理能力优秀、非权力影响力良好、创新意识强烈、文化修养高等要求,在管理上应明确职责,注重人性化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注重护士水平与素质的提高,不断改善护理工作质量。而作为一名消化内科的护士长,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应侧重加强自己及内科护士院感知识的学习和抢救能力、沟通能力。
作者:祝三秀
第五篇:前馈控制的护理管理
1前馈控制在置管时相关护理管理
严格掌握置管适应证;②插管前了解患者病情及特殊患者的生理解剖结构。③选择合适口径的硅胶导管;④仔细检查无菌包,杜绝使用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的无菌包;⑤操作前,护士先洗手并对手进行卫生消毒,然后戴无菌手套;⑥插管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各种黏膜。留置导尿管后:①采用密闭式袋,悬垂于床旁,不高过膀胱水平,及时排空尿袋;②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抹洗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③不用含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来预防泌尿道感染;④不提倡频繁更换导管;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生素治疗前,应先更换导管;⑤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尿管;⑥收集尿液检查时先消毒导管外部,注射器穿刺导管壁吸取5~10ml尿液置试管中送检,减少导管与集尿袋分离及频繁采集标本;⑦夹闭引流管,定时放尿液,训练膀胱。妥善固定各种导管,防止导管移位或脱出;注意如气管插管被痰痂堵塞,深静脉或动脉导管被血凝块堵塞等。加强对导管的观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可能感染的各种留置管在拔出后剪取留置体内部分管壁送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可疑真菌感染送真菌培养,依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前馈控制护理组81例患者共有8例(11起)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13.6%。比照先前的传统护理管理(非前馈控制护理组)80例患者共有20例(28起)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35.0%,前馈控制护理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管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属于防患于未然的管理思路,具有预见性和科学性;避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即事后追究责任的被动管理模式。导管相关性感染属于医源性感染,其中以导尿管感染发生率最高,感染发生轻则加重患者病情,重则导致患者死亡。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具有非常现实的临床意义。
3.1岗位培训和基础护理教育:ICU收治的患者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属于高风险科室,因病情需要,留置的各种导管极其容易发生感染,如何管控风险,成为当今护理安全的首要课题。引入前馈控制方法,对ICU各级护士进行科学配置,在加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和基础护理教育的同时,制定护龄5年以下护士轮科学习培训的制度,以巩固和拓宽年轻护士的知识面,适应危重患者的护理要求[1]。统计显示,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和引导,护士的专科理论及操作成绩均有较大提高,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管控护理风险有了较大的保证。
3.2各种管道的护理:①对ICU留置的导管按风险顺序进行分类,突出高风险管道的管理。高危导管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管理不当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留置导尿管超过3d,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90%。②及时评估,适时拔除导管。采取对导管进行充分的评估,内容包括部位、深度、固定程度、通畅、局部反应、留置时间、护理预防对策等[2]。评估周期:高危导管至少每4小时评估1次,危重时随时评估;中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1次,;低危导管每天评估1次,有情况随时评估[3]。及时记录评估内容。对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意外滑脱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补救措施,事后进行整改。
3.3完善管道标志:如何快速识别各种管道,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措施,是护理管理者需解决的问题。设计各种管道标志,便于繁忙的操作中快速识别,确保医疗安全。如以前标志不完善,误把静脉通道当成鼻饲管,将肠外营养3L袋接到患者的胃管上进行输注。差错显然是因为查对制度不严所造成,醒目的标记及严格查对制度后防范了类似差错的发生。
3.4协同实施重要护理操作:前馈控制管理理论提示,大部分护士愿与他人共同担任危重患者的较重要的护理工作,感觉会更安全、有效。依据该理论,实施科学弹性双班排班,如对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口腔护理时,安排2名护士,1人固定气管插管防止导管脱出或插入过深刺激气管,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另1人进行口腔护理操作[4]。前馈控制管理的管理理念引入到ICU患者的导管安全管理中,健全了导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规范操作流程,提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了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5]。通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护理流程,确保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并最终实现导管相关性感染零发生率的目标。
作者:苏小聪 张珂丽 李丽萍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相关专题:婴幼儿早期教育与保健 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