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证与辨病结合,重视多元诊治
消化道肿瘤属于疑难病、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异常。西医学利用物理、生化检测手段对其能够进行客观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也为中医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评判增加了有益的客观指标,但手术、化疗、放疗等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在西医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的诊治措施和方法,能确切地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病痛,延长带瘤生存时间。故王老指出,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治疗,尤其是在治疗方面,在运用西医手术、放化疗等经典手段治疗同时,应配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消化道肿瘤为多种病因病机交互为患,复杂相兼,互相联系,互相影响,采用多种中医治疗原则和方法的“多元并治”观点,符合中医既病防变、已病防传的治未病思想,有拦截病势,干预此病继发传变的实践价值[2]。临床证明,单一或单纯地确立中医证候类型,相对地用单一的或单纯的治法方药来拮抗或逆转病情进展,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疗效。
2中药与西药共用,重在中药应用
治疗消化道肿瘤常用的西药有紫杉醇类、氟尿嘧啶类、铂类等。这类化疗药物,或静脉应用或口服,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此类化学药物不良反应较明显,易致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严重损害,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较大的损伤。因此,在选用化学药物规范治疗的同时,运用中医方药,既能改善患者症状,也能防治或减轻西药应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中药的应用原则及取得疗效的秘诀在于辨证施治,中医的“三因制宜”“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则也是讲个体化治疗的。由于消化道肿瘤患者体质各异,病情轻重、兼病症等各不相同,故王老应用中药,常选用中药汤剂、中药丸(片、胶囊)剂和中药膏滋剂3种剂型。汤者,荡也,能快速拦截病势,防微杜渐,适用于病程的早、中、晚各期及恢复期、康复期全过程,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丸者,缓也,缓图徐进,长期久服,以图根本,适用于各类病症的恢复期、后遗期、康复期以及晚期。除服用国家批准的各种剂型的中成药外,为了经济方便,王老在一些患者服用汤剂显效后,还嘱其用固定的汤药处方自制为水丸或蜜丸,长期服用。另外,王老擅长应用膏滋剂药,即在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和病机证候,制定处方,煎煮浓缩加阿胶收膏内服,用于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达到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效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此种用法尤其适用于消化道肿瘤术后,以及大病、重病、恶病质及转移致多脏器损伤的恢复期。临床上不管面对何种复杂病机证候,在熬制此种内服膏滋药时,都少不了在收膏时加入适量的山东东阿阿胶,以加强补益生血、补阴扶正的作用,对于肿瘤术后共有的阴血耗伤症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3治标与治本兼顾,重用君药组方
王老认为,消化道肿瘤在临床上不论手术前后是否实施放化疗都属难治性疾病,中医多属虚实相兼、气血同病、痰瘀交结、郁毒互患、正虚邪实的复杂证候,以多元因素互相结合,治本治标,相互兼顾,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对此,王老采用君药大剂量应用配伍的措施和方法。大剂量用药的历史源自医圣张仲景,据统计,《伤寒论》89味药物中共有34味药物的用量等于或超过现代《中国药典》的规定用量,占39%[3];《金匮要略》中有27味是大剂量应用,占全书156味总药数的17.3%[4],这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独到经验。大剂量用药不同于中小剂量的应用,此用法功专效强,药味纯厚,效力突出,古今临床实践证明能够显著地治疗各种急重病、疑难病及各种危病绝症[5-9]。肿瘤类病症,用一般治法和药物,如隔靴搔痒,井深绳短,有时还受到社会的质疑和诟病。故效法医圣,辨证准确,大剂量应用君药,标本兼治,虚实兼顾,常可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例如对食管癌、贲门肿瘤、胃肠道各部位肿瘤,证属痰湿壅盛者加半夏30~60g;气虚为主的加黄芪、党参各40~60g;脾虚明显的加白术、薏苡仁各60~90g;血瘀证加当归30~60g,土鳖虫15g,莪术30g,赤芍40~60g,牡丹皮30~40g;热毒证加连翘40~60g,土茯苓40~60g,白花蛇舌草40~60g;湿热证加栀子、黄芩各30g;气郁证加蒺藜30~40g,莱菔子30g。对术后及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呕吐、疼痛、腹泻、脱发等,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审因论治,病方相应,君药组方,科学配伍,随证治之。
4巩固与维持递进,重在防治转移
消化道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如何防治肿瘤的转移是中西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肿瘤转移的特点是发病率高,防不胜防,难以早期发现。它的可怕之处在于能转移到全身任何部位和组织,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癌症转移的发生,是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并发症和继发症,它加剧了肿瘤病机的复杂性,增添了中医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困难[10]。王老认为此属多元病因,邪毒内侵,流窜经络,稽留脏腑所致。王老的经验是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分阶段注重对癌肿转移复发的辨治,关键是不忘应用虫类药通络散结。具体应用是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的0.5a内服用中药巩固治疗,即为“巩固疗法”。在消化道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的2a内服用中药维持治疗,即为“维持疗法”。两种疗法的区别之一是治疗时间的长短不同,两个阶段先后依次进行治疗,依据辨证加用不同的虫类药,因虫类药有通血脉、通经络、通骨髓、破积散结的功用,能治疗窜行经络,深伏痼结的病症。如癌肿转移在上焦,如肺、颈部、锁骨下、纵膈、腋窝等,常加用僵蚕、地龙配伍;转移在中焦,如肝胆、腹部淋巴结等,常加用穿山甲、土鳖配伍;转移在下焦,如腰椎、肾、膀胱、结直肠等,常加用水蛭、全蝎配伍。因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患者多正气亏虚,虫类药峻毒散结易伤正气,故应用此类药配伍均不用大剂量,巩固疗法常用中等剂量,维持疗法常用小剂量。其他中药中、小剂量的不同应用也是“巩固疗法”与“维持疗法”的区别之处。两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是均可应用中药汤剂、免煎颗粒或膏滋剂,分别辨证应用或相互结合应用。
5结语
综上所述,王心东老师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学术观点明确,临床经验丰富,诊治思路清晰,方药运用独到,彰显了王老应用中医药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特色和优势,这些科学实用的学术思想和证治经验,不仅值得我们师承人员进一步继承整理、发扬光大,也值得业界学人借鉴学习、推广应用。
作者:熊伟 单位: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