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在此背景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不同步,农村发展的新变化带来的新问题使农村社会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
1.农村新变化带来的社会管理新问题。第一,流出人口增多加大了农村社会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广大农民不断进城务工,农村的人口结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农村社会管理的内容也相应发生了的改变。特别是近期,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带来的农民失地、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农村流出人口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流出人口异地就业,使农村成为空巢,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实现基础教育、养老等基本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第二,农民需求的新变化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是不同的。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群众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上面,那时发展经济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在生活实现了总体上达到小康之后,新的社会事物大量产生,农民对精神的需求日益增长。政府单方面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已难以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只有加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第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农村的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新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形成了以网络为载体的虚拟社会,由此改变了农村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新一代知识农民参与了网络中各种各样具有共同价值观感的“精神共同体”。如此,也将农民带入了一个充满虚拟性的不确定性时代。由于网络空间特有的主体缺场、匿名性等特点,带来了许多新的农村社会问题,例如:网络民间舆论顷刻间便可能催生农民集体行动等,这些都对现实社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当前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制体制,使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构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但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城乡二元体制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低档次、不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导致农村就业、就医、教育、养老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领域应该首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第二,农村社会管理主体权威日渐弱化。1978年以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改革的深入带动了社会的转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转向了乡、村、组松散的体制,农民的法制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管理主体权威不断削弱,农村社会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加。农村联产承包制实施以来促使农民的自由度增大,在农村社会组织化较低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某种程度冲击和挑战。因此,重新彰显社会管理主体的公信力,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村委会自身的自治水平和能力有限。村委会是由村民选举产生,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章第10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遵守并组织实施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执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决议,办事公道,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接受村民监督。”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村委会对这种规定的执行非常有限。他们常常无视村民的决议,逃避村民的监督,无暇顾及村民自治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把主要精力用于完成乡镇下达的各类行政性事务上。客观上是因为许多村委会发展滞后,财力缺乏;一些行政村范围较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难以落实到位。从主观上看村委会的干部人文素质不高。厘清村委会的职责,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提升村委会的自治能力,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又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路径探讨
如前文所述,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构建新型社会管理体系。
1.抓好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管理、保护和服务。首先,关爱“留守儿童”,一方面要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条件的乡镇专门建设“留守儿童”寄宿学校,保证“留守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解决“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安全责任到人,实行登记制度。其次,安排专门人员对“空巢老人”定期定时走访,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精神服务和健康服务;乡政府要建设“空巢老人”社会服务网,村委会发展社会服务机构。最终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空巢老人”夕阳胜朝晖。
2.加强网络的应用和管理,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应用水平。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党和政府必须调整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着力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应用水平。一是保持民意渠道畅通,政府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胸襟对待网络信息,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政民互动的新平台,利用网络平台知民情、晓民意。河南省洛阳市的从“网络问政”到“网络行政”的转变模式可以推广到农村。“网络问政”是收集、了解网民诉求,“网络行政”则是网下抓落实,全程接受网民监督。二是管理好农村网络舆论,政府部门在利用网络加强社会管理的同时,要敢于坚持实事求是,要勇于面对矛盾和问题,当然也不能纵容虚假信息,要对网络舆论进行理性、正面引导,想办法控制谣言的传播,对网络中无中生有的信息应及时解释、纠正。
3.加强村委会的社会管理职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应重新定位村委会的职能,把村委会纳入社会管理的组织范畴,是当下农村社会管理一个崭新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村委会的中心工作应该由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向农村社会管理转变。使村委会成为上面联系政府、下面联系农民并为农民服务的社会管理机构。为此,首先应有效地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各自独特优势,从制度上划分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权范围,并使之实现在各个层次上的协调与统一。与此同时,农村基层政府要构建一套运转协调顺畅的决策执行机制,使农民的利益诉求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得以表达并得以维护。
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是:领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文化,维护农村的安全稳定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对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推动农村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情况下,一是加强农村党组织队伍建设,建设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党组织队伍非常关键。让那些有政治素养、有业务能力、品质过关、能为农民谋利益的人进入农村党支部,使党支部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领导核心力量。二是要明确农村党支部的具体任务。农村党支部就是领导村委会,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同时领导农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的工作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组织的指导下,明晰自身的职责,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提供坚实的基础。
5.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居者有其屋。二是进行农村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首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通过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关系到民生的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四是要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五是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此外,还应加快农村服务、应急等体制改革,实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政策,适应现实的人口政策等,以更好协调农村社会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者:张锋 单位:郑州华信学院